一种巷道快速封堵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6186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1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封堵气囊,具体公开一种巷道快速封堵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气囊(1),位于外气囊(1)内部的内气囊(2),贯穿内气囊(2)前后端面的出口孔,设置在所述出口孔中的出口堵漏气囊(3);所述外气囊(1)与内气囊(2)通过均匀分布于内气囊(2)周边的多个内外气囊扣带(4)连接;所述内气囊(2)与出口堵漏气囊(3)通过堵漏气囊扣带(5)连接;所述外气囊(1)、内气囊(2)和出口堵漏气囊(3)上分别设有对应的充气接头、排气阀和安全阀。(*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巷道快速封堵气囊
本技术属于气体封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巷道快速封堵气囊。
技术介绍
为隔绝矿井火灾及燃烧后有毒有害气体蔓延,必须对矿井巷道进行快速封堵,矿井巷道快速封堵气囊是利用压缩空气让气囊膨胀的原理使封堵气囊紧密贴合矿井坑道断面,达到防止有毒气体蔓延的目的,具有操作简便,封堵速度快,机动性强,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但是常见的矿井巷道快速封堵气囊不能及时设置在矿井巷道中,必须等巷道中人员全部撤离后才能设置封堵气囊,因为普通巷道快速封堵气囊不利于抢险救援人员或工作人员通过。少见的巷道快速封堵气囊中部设有高温帆布制成的隔离层,隔离层上设有能使抢险救援人员或工作人员穿过的逃逸口,通过逃逸口上袋口状的逃逸门进行封堵。但是毒气或火灾事故产生后,封堵气囊两边气压往往出现差异,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隔离层和逃逸门会失去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封堵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巷道快速封堵气囊,它充气封堵后不但可以让抢险救援人员或工作人员穿过,还能有效地在巷道两端压力差较高的情况下保持封堵。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巷道快速封堵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气囊,位于外气囊内部的内气囊,贯穿内气囊前后端面的出口孔,设置在所述出口孔中的出口堵漏气囊;所述外气囊与内气囊通过均匀分布于内气囊周边的多个内外气囊扣带连接;所述内气囊与出口堵漏气囊通过堵漏气囊扣带连接;所述外气囊、内气囊和出口堵漏气囊上分别设有对应的充气接头、排气阀和安全阀。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气囊和内气囊上分别设有多个把手。所述外气囊和内气囊内周面分别设置有多道加强带。所述外气囊靠近外周面的前、后端面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牵连贴层,外气囊的外周面包覆有一层第一防护罩,第一防护罩的前、后端分别通过第一牵连线与外气囊前、后端面上的第一牵连贴层绑扎。所述第一防护罩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绑扎带。所述内气囊靠近外周面的前、后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牵连贴层,内气囊的外周面包覆有一层第二防护罩,第二防护罩的前、后端分别通过第二牵连线与内气囊前、后端面上的第二牵连贴层绑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单独充气放气的外气囊和内气囊,能预先对外气囊进行充气,提前解决封堵气囊的在巷道中的固定问题,也增加了封堵装置在部分被破坏后有良好的置换性。在内气囊中设置有贯穿内气囊的出口堵漏气囊,能在巷道密封后可供封堵装置两边的人员通过,具有灵活性,而且还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差。【附图说明】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巷道快速封堵气囊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外气囊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内气囊和出口堵漏气囊结构示意图。在以上图中:1、外气囊;2、内气囊;3、出口堵漏气囊;4、内外气囊扣带;5、堵漏气囊扣带;6、把手;701、第一充气接头;702、第二充气接头;703、第三充气接头;801、第一排气阀;802、第二排气阀;803、第三排气阀;901、第一安全阀;902、第二安全阀;903、第三安全阀;1001、第一防护罩;1002、第二防护罩;1101、第一牵连贴层;1102、第二牵连贴层;1201、第一牵连线;1202、第二牵连线;13、绑扎带。【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本技术的巷道快速封堵气囊,它包括外气囊(I),在外气囊(I)内部设有内气囊(2),外气囊(I)的外轮廓与巷道相匹配,内气囊(2)的截面可以是正方型、梯型等形状规格。本实施例的外气囊(I)外形为门框形,内气囊(2)的截面为正方形,内气囊(2)上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的出口孔,在出口孔中设置有出口堵漏气囊(3)。其中,外气囊(I)与内气囊(2)通过均匀分布于内气囊(2)周边的多个内外气囊扣带(4)连接,可将内气囊(2)固定在外内囊中(I)。内气囊(2)与出口堵漏气囊(3)通过堵漏气囊扣带(5)连接,可将出口堵漏气囊(3)固定在内气囊(2)的出口孔中。工作人员或救险人员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将出口堵漏气囊(3)从内气囊(2)中拉出,并从内气囊(2)上的出口孔通过,通过后再将出口堵漏气囊(3)填塞回内气囊(2)上的出口孔中。外气囊(I)上设有第一充气接头(701)、第一排气阀(801)和第一安全阀(901)。内气囊(2)上设有第二充气接头(702)、第二排气阀(802)和第二安全阀(902)。出口堵漏气囊(3)上设有第三充气接头(703)、第三排气阀(803)和第三安全阀(903)。另外,外气囊(I)和内气囊(2)上分别设有多个把手(6),这些把手有助于工作人员调整外气囊(I)和内气囊(2)的位置。外气囊(I)和内气囊(2)内部设有连接气囊前后表面的加强带。这些加强带决定了气囊充气后的形状。参考图2,外气囊(I)靠近外周面的前、后端面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牵连贴层(1101),外气囊(I)的外周面包覆有一层第一防护罩(1001),第一防护罩(1001)的前、后端分别通过第一牵连线(1201)与外气囊(I)前、后端面上的第一牵连贴层(1101)绑扎。这样可以保护外气囊(I)与矿井内巷道表面的接触面。为了能有效抵靠巷道内封堵气囊两端的压力差,第一防护罩(1001)的周边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绑扎带(13),这些绑扎带(13)将缠绕捆绑在巷道周围的物体或桁架上,进一步固定外气囊(I)。参考图3,内气囊(2)靠近外周面的前、后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牵连贴层(1102),内气囊(2)的外周面包覆有一层第二防护罩(1002),第二防护罩(1002)的前、后端分别通过第二牵连线(1202)与内气囊(2)前、后端面上的第二牵连贴层(1102)绑扎。在较窄的巷道环境下单独使用内气囊(2 )封堵时,第二防护罩(1002 )可保护内气囊(2 )与巷道表面的接触面。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巷道快速封堵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气囊(1),位于外气囊(1)内部的内气囊(2),贯穿内气囊(2)前后端面的出口孔,设置在所述出口孔中的出口堵漏气囊(3);所述外气囊(1)与内气囊(2)通过均匀分布于内气囊(2)周边的多个内外气囊扣带(4)连接;所述内气囊(2)与出口堵漏气囊(3)通过堵漏气囊扣带(5)连接;所述外气囊(1)、内气囊(2)和出口堵漏气囊(3)上分别设有对应的充气接头、排气阀和安全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快速封堵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气囊(1),位于外气囊(I)内部的内气囊(2),贯穿内气囊(2)前后端面的出口孔,设置在所述出口孔中的出口堵漏气囊(3);所述外气囊(I)与内气囊(2)通过均匀分布于内气囊(2)周边的多个内外气囊扣带(4)连接;所述内气囊(2 )与出口堵漏气囊(3 )通过堵漏气囊扣带(5 )连接;所述外气囊(I)、内气囊(2 )和出口堵漏气囊(3)上分别设有对应的充气接头、排气阀和安全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快速封堵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气囊(I)和内气囊(2)上分别设有多个把手(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快速封堵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气囊(I)和内气囊(2)内周面分别设置有多道加强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快速封堵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虎儒吕晓东张娟妮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