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巷道的阻燃隔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5132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9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巷道的阻燃隔热装置,所述阻燃隔热装置由阻燃层和隔热层构成,所述阻燃层位于火源与隔热层之间,所述阻燃层和隔热层可分离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短时间内(3分钟)承受600℃~1000℃高温,承受300℃高温能力在10分钟以上,解决了同类产品耐高温能力弱的缺点,同时各功能层分离设计,使得每一层的重量得到控制,易于移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巷道的阻燃隔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消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巷道中用于阻断、隔离有毒气体或高温气体传播的阻燃隔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采矿行业,从地下挖取原料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有毒气体或高温气体,其中有些气体还属于易燃易爆类,在矿道中经常发生燃烧现象,如果不及时对上述情况处理,则有毒气体或高温气体在巷道内弥漫扩散,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将使得危害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剧。已经有相关研究单位设计出封堵气囊结构,气囊充气后,整体形成充气塞子样堵塞整个巷道,其显著的不足是气囊整体重量很大,搬运难度极大,同时也增加了展开所需要的时间;另一方面,气囊达到充气压力要求所必须的气体量巨大,给充气气囊的使用带来很大的困难。现有技术中,阻燃隔热装置在煤矿巷道中配合框架式结构,共同用于阻断、隔离高温或有毒气体的传播。但是其耐高温性能很差,而且整体没有采用分离式设计,无法控制每一块质量,不利于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耐高温性能好的用于巷道的阻燃隔热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巷道的阻燃隔热装置,所述阻燃隔热装置由阻燃层和隔热层构成,所述阻燃层位于火源与隔热层之间,所述阻燃层和隔热层可分离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层由耐火布制成,所述阻燃层的厚度为15_40mm。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由玻璃纤维棉以25-100_厚度平铺。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由纳基隔热软毡以25-100mm厚度平铺。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短时间内(3分钟)承受600°C?1000°C高温,承受300°C高温能力在10分钟以上,解决了同类产品耐高温能力弱的缺点,同时各功能层分离设计,使得每一层的重量得到控制,易于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所述一种用于巷道的阻燃隔热装置,所述阻燃隔热装置与所防护的巷道截面形状相同,尺寸比巷道略大,所述阻燃隔热装置由阻燃层I和隔热层2构成,所述阻燃层I位于火源与隔热层2之间,防止火焰直接与隔热层接触,所述阻燃层I和隔热层2可分离式连接。阻燃层I可以完整地将防护空间隔离开来,为与阻燃层I相连的隔热层2提供防止火焰直接灼烧防护,阻燃层I能够形成对其所包围的保护区形成良好的火焰隔离,隔离形式呈半包围式。所述阻燃层I由耐火布制成,所述阻燃层I的厚度为15-40_。所述隔热层2由玻璃纤维棉或纳基隔热软毡以25-100mm厚度平铺。使用时,隔热层2应处于阻燃层I与需要保护的气囊之间,阻燃层I处于与高温气体直接接触的最外端,隔热层2可以完整地将气囊与阻燃层I隔离开来,也就是说隔热层2对气囊的各高温面部分的形成完整的包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巷道的阻燃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隔热装置由阻燃层(1)和隔热层(2)构成,所述阻燃层(1)位于火源与隔热层(2)之间,所述阻燃层(1)和隔热层(2)可分离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巷道的阻燃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隔热装置由阻燃层(I)和隔热层(2)构成,所述阻燃层(I)位于火源与隔热层(2)之间,所述阻燃层(I)和隔热层(2)可分离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巷道的阻燃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层(I)由耐火布制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广成陈永奇董欣刚李岩刘世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神州广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交海神充气制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