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长引水隧洞闸门的充水平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1279 阅读:200 留言:1更新日期:2014-07-31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长引水隧洞闸门的充水平压结构,包括引水隧洞流道以及位于引水隧洞流道中的洞室消力池,它还包括进水口闸门槽和引水旁通流道,其中,进水口闸门槽安装在引水隧洞流道的进水侧,引水旁通流道对称分布在进水口闸门槽上游侧的引水隧洞流道侧墙上,引水旁通流道呈“7“字型且分为与进水口闸门槽上游侧的引水隧洞流道连通的直段和与洞室消力池连通的斜段,直段的进口处安装有固定式拦污栅,斜段上设置有操作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长引水隧道充水平压的问题,避免了长引水流道闸门采用小开度提门充水平压发生共振破坏的可能及利用充水阀充水平压耗时过长的问题,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长引水隧洞闸门的充水平压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长引水隧洞闸门的充水平压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闸门

技术介绍
对于引水式水电站,一般要设置进水口闸门,该闸门运行工况为动闭静启,启门时需进行充水平压,一般采用闸门上设置的充水阀进行充水平压,这对于流道不长的引水隧洞不失为一种好的措施,但对于流道很长的引水隧洞,则会因充水阀管直径较小,一般不超过0.6m,充水耗时过长,影响发电效益,而采用小开度提门充水平压,一方面闸门的启闭机容量将增大,投资有所增加,另一方面闸门长期处于局部开启状态,可能会发生共振破坏,所以现有技术还不够理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长引水隧洞闸门的充水平压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能解决长引水隧道充水平压的问题,避免长引水流道闸门采用小开度提门充水平压发生共振破坏的可能及利用充水阀充水平压耗时过长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长引水隧洞闸门的充水平压结构,包括引水隧洞流道以及位于引水隧洞流道中的洞室消力池,它还包括进水口闸门槽和弓I水旁通流道,其中,进水口闸门槽安装在引水隧洞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长引水隧洞闸门的充水平压结构,包括引水隧洞流道(10)以及位于引水隧洞流道(10)中的洞室消力池(8),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进水口闸门槽(1)和引水旁通流道(3),其中,进水口闸门槽(1)安装在引水隧洞流道(10)的进水侧,引水旁通流道(3)对称分布在进水口闸门槽(1)上游侧的引水隧洞流道侧墙(2)上,引水旁通流道(3)呈“7”字型且分为与进水口闸门槽(1)上游侧的引水隧洞流道(10)连通的直段(31)和与洞室消力池(8)连通的斜段(32),直段(31)的进口处安装有固定式拦污栅(4),斜段(32)上设置有操作室(7),引水旁通流道(3)的斜段(32)在操作室(7)内按顺水流的方向上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长引水隧洞闸门的充水平压结构,包括引水隧洞流道(10)以及位于引水隧洞流道(10)中的洞室消力池(8),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进水口闸门槽(I)和引水旁通流道(3),其中,进水口闸门槽(I)安装在引水隧洞流道(10)的进水侧,引水旁通流道(3)对称分布在进水口闸门槽(I)上游侧的引水隧洞流道侧墙(2)上,引水旁通流道(3)呈“7”字型且分为与进水口闸门槽(I)上游侧的引水隧洞流道(10)连通的直段(31)和与洞室消力池(8)连通的斜段(32),直段(31)的进口处安装有固定式拦污栅(4),斜段(32)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5年01月14日 21:59
    在水利工程中为了输水或泄洪,常穿山开挖建成封闭式的输水道,称为水工隧洞。按其担负任务的不同,可分为放水隧洞和泄水隧洞。放水隧洞用来从水库中放出用于灌溉、发电和给水等所需的水量;泄水隧洞用于配合溢洪道泄放部分洪水、泄放水电站尾水、为检修枢纽建筑物或因战备等的需要而放空水库以及排沙等。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