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印染水处理的内电解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61963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8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内电解反应装置,该装置的筒体内的高于进水管处水平设有滤板,该滤板上均匀设有通孔,该滤板上平行设有若干个矩形板状的长方体填料框,该填料框的侧边与筒体的内壁相抵触,相邻两排填料框之间留有间隙,该填料框内装填有填料。该筒体的顶部设有通气消泡管、进酸管及加药管。筒体的上部设有出水堰,该出水管从出水堰的底部伸出至筒体外。该筒体的底部设有锥形泥斗,泥斗的锥底处设有排泥管。本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填料的装填及更换容易,而且筒体内的空气与水流形成内循环,不用设置单独的外循环装置,水气流不断反冲填料,使得絮体物质不容易累积,显著提高内电解反应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环保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内电解反应装置,该装置的筒体内的高于进水管处水平设有滤板,该滤板上均匀设有通孔,该滤板上平行设有若干个矩形板状的长方体填料框,该填料框的侧边与筒体的内壁相抵触,相邻两排填料框之间留有间隙,该填料框内装填有填料。该筒体的顶部设有通气消泡管、进酸管及加药管。筒体的上部设有出水堰,该出水管从出水堰的底部伸出至筒体外。该筒体的底部设有锥形泥斗,泥斗的锥底处设有排泥管。本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填料的装填及更换容易,而且筒体内的空气与水流形成内循环,不用设置单独的外循环装置,水气流不断反冲填料,使得絮体物质不容易累积,显著提高内电解反应的速度。【专利说明】—种用于印染水处理的内电解反应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保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内电解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每年约有6-7亿吨的印染废水排入水环境中,是当前最主要的水体污染源之一。印染废水主要由退浆废水、煮练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色废水和印花废水等组成,其特点是成分复杂、色度高、有毒物质多,属于含有一定量有毒物质的有机废水,主要含有残留染料、印染助剂、酸碱调节剂和一些重金属离子,化学需氧量较高,而生化需氧量相对较小,可生化性差,是当前国内外公认的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目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如吸附、混凝、膜分离)、化学法(如氧化、还原、点化学)和生物法(如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厌氧-好氧生物处理)。但由于印染废水的成分非常复杂,所以上述的处理方法都存在着一些缺点:物理法和化学法处理时污泥量过大,有可能产生毒性较大的中间体;对变化较大的废水缺乏适应性,应用范围狭窄;运行费用较高、投资大,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难以接受。生物法又存在色度和COD脱除效率不闻的缺点,而且反应时间长。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处理印染水处理的装置中,填料更换不方便,而且结构复杂,废水处理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内电解反应装置,通过该装置进行印染废水处理,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内电解反应装置,包括筒体、设在筒体底部的曝气装置、筒体的下端侧壁上设有进水管、筒体的上端侧壁上设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的高于进水管处水平设有滤板,该滤板上均匀设有通孔,该滤板上平行设有若干个矩形板状的长方体填料框,该填料框的侧边与筒体的内壁相抵触,相邻两排填料框之间留有间隙,该填料框内装填有填料。优选的,所述相邻两排填料框之间的间隙宽度为10-30cm。所述填料为铁及铝、铜、银及稀土类等催化剂。这样的设计,便于填料的吊装以及更换,且每排填料框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对填料冲洗可以由外循环改为内循环,并且有利于曝气气流循环,可以将附着在填料上的金属及其氧化物絮体冲刷干净,有利于原电池的形成。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通气消泡管、进酸管及加药管;所述筒体的上部设有出水堰,所述出水管从该出水堰的底部伸出至筒体外;所述出水堰的侧板为锯齿形,可以阻隔大颗粒的悬浮物,使其沉入泥斗。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锥形泥斗,该泥斗的锥底处设有排泥管。沉淀在填料表面的体积较大的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沉至泥斗,轻的污染物则随着水流流出,从而保证了填料的闻活性和闻传质能力。其中,所述曝气装置由水平固定在筒体下部的支架、布设在该支架上的若干根纵横交错的曝气管及进气管组成;所述进气管由上而下从筒体中间处垂直穿过滤板与曝气管联通,所述曝气管上均匀设有通气孔;所述曝气装置的高度低于所述进水管的高度。这样的设计,使得曝气可在筒体内均匀形成,有利于水流的循环,形成气水反冲填料层。其中,所述填料框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耐腐蚀,重力轻,价格便宜。其中,所述滤板的厚度为0.5_5cm。其中,所述滤板上的通孔的直径为2_8cm。其中,所述泥斗的侧壁上设有人孔,便于日常检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填料的装填及更换非常容易,而且筒体内的空气与水流形成内循环,不用设置单独的外循环装置,水气流不断反冲填料,使得絮体物质不容易累积,并且大颗粒的污染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积到泥斗内,显著提高内电解反应的速度。2、本技术填料采用铁及铝、铜、银及稀土类等催化材料,增大了电极电势,使得反应效率更高,并且可以在中性或者弱碱性条件下得到良好的效果,减少了酸碱调节的费用。而且本反应装置可以定期排污,操作方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内电解反应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长方体填料框布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填料框,2.泥斗,4.加药管,5.人孔,6.曝气装置,7.出水堰,8.滤板,9.填料,10.筒体,11.进酸管,12.通气消泡管,21排泥管,31.进水管,32出水管,61.进气管,62.曝气管,63.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内电解反应装置,包括筒体10、设在筒体10底部的曝气装置6、筒体10的下端侧壁上设有进水管31、筒体10的上端侧壁上设有出水管3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内的高于进水管31处水平设有滤板8,该滤板8上均匀设有通孔13,该滤板8上平行设有若干个矩形板状的长方体填料框I,该填料框I的侧边与筒体10的内壁相抵触,相邻两排填料框I之间留有间隙,该填料框I内装填有填料9 ;所述相邻两排填料框I之间的间隙宽度为10-30cm ;所述填料框I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所述筒体10的顶部设有通气消泡管12、进酸管11及加药管4 ;所述筒体10的上部设有出水堰7,所述出水管31从该出水堰7的底部伸出至筒体10外;所述筒体10的底部设有锥形泥斗2,该泥斗2的锥底处设有排泥管21。其中,所述曝气装置6由水平固定在筒体10下部的支架63、布设在该支架63上的若干根纵横交错的曝气管62及进气管61组成;所述进气管61由上而下从筒体10中间处垂直穿过滤板与曝气管62联通,所述曝气管62上均匀设有通气孔;所述曝气装置6的上端面高度低于所述进水管31的高度。其中,所述滤板8的厚度为0.5_5cm。其中,所述滤板8上的通孔的直径为2_8cm。其中,所述泥斗2的侧壁上设有人孔5。印染废水从进水管31进入筒体10内,在曝气装置6的气流的作用下,从滤板8上的通孔13上升,筒体10内的多排填料框I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形成气水循环,充分与填料9接触,形成无数的原电池进行还原反应,反应后的废水通过出水堰7进行初步阻隔后,从出水管31进入下一道流程,反应的同时通过进酸管11加入一定量的硫酸调节废水的pH值,多余的气体通过通气消泡管12排出,大颗粒污染物通过填料框I的间隙沉淀至底部的泥斗2内,通过排泥管21定期排出。当反应效果不好时可通过加药管4投加一定量的硫酸亚铁或者双氧水等氧化剂强化处理效果,亦可从该加药管4内加入消泡剂,消除反应装置的泡沫,以免泡沫过多,增加通气消泡管12的负荷导致泡沫飞溅。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士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内电解反应装置,包括筒体(10)、设在筒体(10)底部的曝气装置(6)、筒体(10)的下端侧壁上设有进水管(31)、筒体(10)的上端侧壁上设有出水管(3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内的高于进水管(31)处水平设有滤板(8),该滤板(8)上均匀设有通孔,该滤板(8)上平行设有若干个矩形板状的长方体填料框(1),该填料框(1)的侧边与筒体(10)的内壁相抵触,相邻两排填料框(1)之间留有间隙,该填料框(1)内装填有填料(9);所述筒体(10)的顶部设有通气消泡管(12)、进酸管(11)及加药管(4);所述筒体(10)的上部设有出水堰(7),所述出水管(31)从该出水堰(7)的底部伸出至筒体(10)外;所述筒体(10)的底部设有锥形泥斗(2),该泥斗(2)的锥底处设有排泥管(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世锋巢晨骅高春梅邢云青李迎陈思思胡茂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