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渗透膜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滤膜水处理装置,应用于应急水处理装置和便携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水是生活必需品,在日常出行或应急避难时,通常需要携带及补充饮用水,但瓶装水和桶装水因体积大、质量重等问题常造成携带者的困扰,消耗的饮用水或其他饮品,也无法得到补充。正渗透目前是利用水会通过半透膜从化学势高的地方流向化学势低的地方这一自然现象来实现用高浓度汲取液汲取低浓度原料液中的纯水。整个过程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外加压力,具有能耗低和抗污染等特点。正渗透膜能将水中藻类、菌类、有机物及阴阳离子截留,并将水透过,因此可以利用正渗透膜用于户外活动或应急场合中从天然水体或污染水体中制得可饮用的液体。但现有的正渗透实验装置大多还只是局限在实验室检测膜性能和汲取液可行性的层面,无法在野外或应急方面有实际应用。目前很多将正渗透膜制成正渗透水袋,以解决饮用水问题。但是这种正渗透滤袋易受外力挤压导致袋身破裂,在户外使用时携带不便,而且无法长时间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正渗透膜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渗透膜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液单元(Ⅰ)、正渗透膜组件(Ⅱ)和汲取液单元(Ⅲ),所述正渗透膜组件(Ⅱ)主要由一个模具(3)、一个环形垫片(2)和正渗透膜(1)、另一个环形垫片(2)和另一个组成模具(3)依次组装而成,形成由两个模具(3)口对口结合形成的间隔式空腔容器,两个所述模具(3)皆为槽形模具,两个所述模具(3)的敞口侧的敞口边缘分别通过环形垫片(2)与正渗透膜(1)的两侧紧密结合,使正渗透膜(1)形成两个空腔,分别作为原液侧空腔和汲取液侧空腔,正渗透膜(1)的正面朝向原液侧空腔,正渗透膜(1)的支撑层面朝向汲取液侧空腔,形成所述原液侧空腔的所述模具(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渗透膜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液单元(Ⅰ)、正渗透膜组件(Ⅱ)和汲取液单元(Ⅲ),所述正渗透膜组件(Ⅱ)主要由一个模具(3)、一个环形垫片(2)和正渗透膜(1)、另一个环形垫片(2)和另一个组成模具(3)依次组装而成,形成由两个模具(3)口对口结合形成的间隔式空腔容器,两个所述模具(3)皆为槽形模具,两个所述模具(3)的敞口侧的敞口边缘分别通过环形垫片(2)与正渗透膜(1)的两侧紧密结合,使正渗透膜(1)形成两个空腔,分别作为原液侧空腔和汲取液侧空腔,正渗透膜(1)的正面朝向原液侧空腔,正渗透膜(1)的支撑层面朝向汲取液侧空腔,形成所述原液侧空腔的所述模具(3)具有原液入口(b)和原液出口(a),形成所述汲取液侧空腔的另一个所述模具(3)具有汲取液入口(d)和汲取液出口(c),所述原液单元(Ⅰ)主要由一个电泵(10)、一个进流阀(8)、一个接驳阀门(9)和一个电池(11)组成,所述电泵(10)的出水管通过进流阀(8)与所述正渗透膜组件(Ⅱ)的原液入口(b)连通,原液从所述电泵(10)的吸水管进入后能通过原液入口(b)输送到所述正渗透膜组件(Ⅱ)的原液侧空腔,所述进流阀(8)对进入原液侧空腔的原液进行控制,所述正渗透膜组件(Ⅱ)的原液出口(a)通过接驳阀门(9)向原液单元(Ⅰ)外部释放原液,所述接驳阀门(9)对流出原液侧空腔的原液进行控制,保持正渗透膜组件(Ⅱ)的原液侧空腔中的原液浓度保持不变,所述汲取液单元(Ⅲ)主要由第二个所述电泵(10)、第二个所述进流阀(8)、第二个所述接驳阀门(9)、第二个所述电池(11)和汲取液储液瓶(6)组成,设置第二个所述电泵(10)的出水管通过第二个所述进流阀(8)与所述正渗透膜组件(Ⅱ)的汲取液入口(d)连通,第二个所述电泵(10)的吸水管与汲取液储液瓶(6)连通,储存于所述汲取液储液瓶(6)的汲取液从第二个所述电泵(10)的吸水管被吸入后,能通过汲取液入口(d)输送到所述正渗透膜组件(Ⅱ)的汲取液侧空腔,第二个所述进流阀(8)对进入汲取液侧空腔的汲取液进行控制,所述正渗透膜组件(Ⅱ)的汲取液出口(c)通过第二个所述接驳阀门(9)向汲取液储液瓶(6)输送汲取液,第二个所述接驳阀门(9)对流出汲取液侧空腔并进入汲取液储液瓶(6)的汲取液进行控制,所述汲取液储液瓶(6)还设有入口装置,通过入口装置向汲取液储液瓶(6)中补充汲取液,保持正渗透膜组件(Ⅱ)的汲取液侧空腔中的汲取液保持在设定浓度水平范围内,所述汲取液储液瓶(6)还设有汲取液取出口,通过汲取液取出口能将汲取液收集起来进行利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渗透膜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汲取液单元(Ⅲ)中,所述汲取液储液瓶(6)的入口装置由加料口(4)和汲取液入水口组成,所述加料口(4)设置于所述汲取液储液瓶(6)的上部,通过加料口(4)能向所述汲取液储液瓶(6)补充汲取剂,通过汲取液入水口能向所述汲取液储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志源,朱亦冰,王家豪,方建慧,邓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