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层独立结构的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58424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多层独立结构的容器,包括一第一容器、至少一第二容器以及一盖体,所述第二容器置于第一容器空间内,所述盖体覆盖所述第一容器以及第二容器,且所述第二容器还可堆栈结合地高于所述第一容器空间内或者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具有多个独立盛装食物的容器层结构,使食物处于绝对独立的空间内,避免了食物相互混合而造成影响风味的情况发生,同时也避免了细菌交叉感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多层独立结构的容器,包括一第一容器、至少一第二容器以及一盖体,所述第二容器置于第一容器空间内,所述盖体覆盖所述第一容器以及第二容器,且所述第二容器还可堆栈结合地高于所述第一容器空间内或者外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具有多个独立盛装食物的容器层结构,使食物处于绝对独立的空间内,避免了食物相互混合而造成影响风味的情况发生,同时也避免了细菌交叉感染。【专利说明】一种具有多层独立结构的容器
本技术属于一种食品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具多种组合变化可为各式食品提供隔离的具有多层独立结构的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盛装各式食品的容器,主要是由一盒体及一上盖所构成,而盒体的上端为一开口,上盖连接于盒体开口边缘,以允许上盖能对应将盒体其开口覆盖,达到利用容器将食品进行包装的目的。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容器所使用的盒体其内部并无空间区隔,导致不同种类食品(如:肉类、米饭或水果)以及不同种口味食品皆混合盛装于同一容器内,将不同种类食品混合盛装,不仅会影响每一食品的风味,更会造成细菌交叉感染的风险增加。针对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一种在盒体内部设有若干个隔空间的容器,利用盒体不同间隔空间以盛装不同种类或口味的食品;然而,盒体内部所形成复数间隔空间,是以简单隔板作为区隔,即不同种类的食品仍盛装于同一容器内,导致不同种类的食品仍会溢出,而造成各食品相互混合情况发生,影响每一食品的风味,增加细菌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目前还没有解决上述问题的产品或者方法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层独立结构的容器,使得容器内盛装的食品分别独立盛装于独立的层结构中,替代了传统的以简单隔板盛装食品的做法,各层结构内的食品不会出现相互混合的情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多层独立结构的容器,包括有:一第一容器,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以及一第一开口,并于所述第一开口周缘向外以及向上延伸有一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结合部远离所述第一开口位置设有一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槽上方;至少一第二容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开口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容器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及一第二开口,并于所述第二开口周缘向外延伸有一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固定槽相结合固定;一盖体,结合于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开口并覆盖于所述第二容器的第二开口上方,所述盖体设有一凸部,于所述凸部的侧边向外横向延伸有一第一延伸部,并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边缘设有一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与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二固定槽相结合固定。上述的具有多层独立结构的容器,所述盖体于第三结合部周缘向外横向延伸有一第二延伸部,并于所述第二延伸部边缘设有至少一对凸耳。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多层独立结构的容器,包括有:一第一容器,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一开口,并于所述第一开口周缘向外及往上延伸有一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相邻所述开口位置设有一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结合部远离所述开口位置设有一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槽上方;一盖体,结合覆盖于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开口,所述盖体设有一凸部,所述凸部侧边分别凸设有复数个第一卡合部及向外横向延伸有一第一延伸部,并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边缘设有一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与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二固定槽相结合固定,且所述第三结合部与所述凸部之间形成有一沟槽;至少一第二容器,与所述盖体的凸部相配合,所述第二容器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及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边缘位于该沟槽内,所述第二容器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内壁面凹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容器可覆盖于所述盖体的凸部,由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卡合固定。上述的具有多层独立结构的容器,所述第二容器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外壁面凸设有复数个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容器的第二卡合部与另一所述第二容器的内壁面卡槽相卡合,而同样的所述第二容器作堆栈结合。上述的具有多层独立结构的容器,所述盖体于第三结合部周缘向外横向延伸有一第二延伸部,并于所述第二延伸部边缘设有至少一对凸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具有多个独立盛装食物的容器层结构,使食物处于绝对独立的空间内,避免了食物相互混合而造成影响风味的情况发生,同时也避免了细菌交叉感染;(2)容器本体即第一容器上具有多个结合部以及固定槽,可以配合多个附加的容器结构;(3)附加的容器结构可置于第一容器之外,以增加其容纳食物的体积容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层式容器结构一组合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多层式容器结构一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多层式容器结构一组合实施例剖面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多层式容器结构另一组合实施例剖面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多层式容器结构又一组合实施例剖面侧视图。其中:1、第一容器10、第一容置空间11、第一开口12、第一结合部121、第一固定槽122、第二固定槽2、第二容器20、第二容置空间21、第二开口22、第二结合部23、卡槽3、盖体31、凸部311、第一^^合部32、第一延伸部33、第三结合部34、第二延伸部35、凸耳36、沟槽4、食品。【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露一种具有多层独立结构的容器,包括有一第一容器1、至少一第二容器2及一盖体3。所述第一容器I本体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10,并于其顶部的开口处设有一第一开口 11,且第一容器I于第一开口 11的周缘向外及往上延伸有一第一结合部12,第一结合部12邻近所述第一开口 11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固定槽121,在所述第一结合部12远离第一开口 11位置设有一第二固定槽122,且第二固定槽122位于第一固定槽121上方。所述第二容器2本体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20,其顶部设有一第二开口 21,且第二容器2在第二开口 21的周缘向外延伸有一第二结合部22,第二结合部22与第一容器I的第一固定槽121相配合固定,又第二容器2于第二容置空间20的内壁面凹设有卡槽23。所述盖体3结合于第一容器I的第一开口 11,而盖体3设有一凸部31,在凸部31其外部侧边向外横向(在容器正常放置时的水平状态)延伸有一第一延伸部32,并于第一延伸部32边缘设有一第三结合部33,使得第三结合部33与凸部31之间形成有一沟槽36,而沟槽36的宽度即为第一延伸部32的宽度。在所述盖体3在第三结合部33的周缘向外横向(在容器正常放置时的水平状态)延伸有一第二延伸部34,于第二延伸部34边缘设有至少一对呈对称设置的凸耳35 ;另外,所述凸部31其外部侧边可凸设有复数个第一卡合部311,而盖体3的第三结合部33可与第一容器I的第二固定槽122相结合固定。实施例2本技术另一则应用实施例中,同样也包括第一容器1、至少一第二容器2以及一盖体3,所述第二容器2可结合覆盖于第一容器I的第一开口 11并相对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内(如图3所示),利用第二容器2的第二结合部22可与第一容器I的第一固定槽121相结合,使得第二容器2可覆盖架设于第一容器I的第一开口 11,此时第二容器2相对位于第一容器I内部而呈上、下多层形式。再由盖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多层独立结构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容器,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以及一第一开口,并于所述第一开口周缘向外以及向上延伸有一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结合部远离所述第一开口位置设有一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槽上方;至少一第二容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开口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容器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及一第二开口,并于所述第二开口周缘向外延伸有一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固定槽相结合固定;一盖体,结合于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开口并覆盖于所述第二容器的第二开口上方,所述盖体设有一凸部,于所述凸部的侧边向外横向延伸有一第一延伸部,并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边缘设有一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与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二固定槽相结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章
申请(专利权)人:南部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