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的循环制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257042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中小型工业锅炉用炉前制粉系统及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的循环制粉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通过改进烘干热源产生渠道,以系统产生的煤粉作为热烟气炉的燃料,提高热源的产生效率,降低热源中携带的污染物,具有循环高效环保的特点,能应用于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的循环制粉系统;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原煤输送破碎装置的出口与烘干装置的入口连接,原煤破碎后的煤块输送至烘干装置进行加热烘干,烘干装置的出口与制粉装置的入口连接,烘干后的煤块输送至制粉装置进行制粉,制粉装置的支出口管通过管路为烘干装置中的锅炉提供供热煤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燃煤锅炉领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中小型工业锅炉用炉前制粉系统及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的循环制粉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通过改进烘干热源产生渠道,以系统产生的煤粉作为热烟气炉的燃料,提高热源的产生效率,降低热源中携带的污染物,具有循环高效环保的特点,能应用于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的循环制粉系统;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原煤输送破碎装置的出口与烘干装置的入口连接,原煤破碎后的煤块输送至烘干装置进行加热烘干,烘干装置的出口与制粉装置的入口连接,烘干后的煤块输送至制粉装置进行制粉,制粉装置的支出口管通过管路为烘干装置中的锅炉提供供热煤粉;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燃煤锅炉领域。【专利说明】—种应用于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的循环制粉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中小型工业锅炉用炉前制粉系统及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的循环制粉系统。
技术介绍
燃煤工业锅炉是我国主要热能装备,根据统计结果,截止2010年,总数达到60.12万台,总容量达348万蒸吨,年耗煤将近7亿吨。目前在用燃煤工业锅炉主要是链条炉,占85%以上,另外还有少量往复炉排、固定炉排、循环流化床锅炉等。链条炉采用碎煤燃烧,粒度不均匀,空气过剩系数高,大颗粒燃烧不彻底,残留灰分高,锅炉热效力较低,烟气污染物难以达标。新型节能环保煤粉工业锅炉通过采用煤粉燃烧核心技术,集成煤粉集中制备、精密供粉、空气分级燃烧、炉内脱硫、水管(或锅壳)式锅炉换热、高效布袋除尘、烟气脱硫和全过程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具有节能高效、环保清洁、操作简单、占地节省、安全可靠等优点。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逐步推进,采用高效环保的燃煤锅炉逐步得到发展,新型节能环保煤粉工业锅炉负荷国家政策的发展要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集中供热得到大面积普及,推广煤粉工业锅炉应用的同时,对高效清洁的制粉系统需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制粉系统较传统锅炉制粉系统,在系统布置方式、占地、自动化控制、环保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满足锅炉燃烧的煤粉质量和容量需求,但其烘干系统所需的大量热源其产生效率较低,大部分均采用传统的炉排炉,燃料为块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过改进烘干热源产生渠道,以系统自身产生的煤粉作为热烟气炉的燃料,提高热源的产生效率,降低热源中携带的污染物,具有循环高效环保的特点,能应用于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的循环制粉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的循环制粉系统,包括原煤输送破碎装置、烘干装置和制粉装置,所述原煤输送破碎装置的出口与烘干装置的入口连接,将原煤破碎后的煤块输送至烘干装置进行加热烘干,所述烘干装置的出口与制粉装置的入口连接,将烘干后的煤块输送至制粉装置进行制粉,所述制粉装置的主出口管为煤粉工业锅炉体供煤粉,所述制粉装置的支出口管通过管路为烘干装置中的锅炉提供供热煤粉;所述制粉装置的结构为:包括螺旋给煤机、磨煤机、布袋收粉器、螺旋输送机、第二斗提机和煤粉仓,所述烘干装置通过螺旋给煤机与磨煤机相连,将烘干后的煤块输送至磨煤机进行磨粉,所述磨煤机的出口与布袋收粉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布袋收粉器的出口通过螺旋输送机和第二斗提机与煤粉仓连接,将布袋收粉器收集下的煤粉通过螺旋输送机和第二斗提机输送进煤粉仓。所述磨煤机上部设置有煤分析机,将磨煤机磨出的煤粉进行选粉分离,粗粉返回磨煤机中继续磨粉,合格煤粉进入布袋收粉器收集。所述原煤输送破碎装置的结构为包括:干煤棚、地下煤斗、振动给料机、胶带输送机、破碎机和第一皮带机,所述干煤棚设置在地下煤斗的一侧,原煤通过推煤机加入地下煤斗,所述地下煤斗的下料口通过振动给料机和胶带输送机与破碎机的进料口连接,将原煤输送至破碎机后破碎为粒度不同的煤块,所述破碎机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皮带机与烘干装置的入口连接,将破碎后的煤块输送至烘干装置中进行加热烘干。所述第一皮带机的上方设置有永磁除铁器,将煤块中的铁件去除。所述烘干装置的结构为:包括烘干窑、第二皮带机、第一斗提机、原煤仓和星型卸料器,所述烘干窑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皮带机和第一斗提机与原煤仓的进料口连接,将烘干窑中烘干的煤块经第二皮带机和第一斗提机输送至原煤仓中,所述原煤仓的出料口通过星型卸料器与制粉装置的入口连接,将原煤仓中的煤块经星型卸料器输送至制粉装置进行制粉。所述烘干窑的进烟口设置有热烟气炉,所述烘干窑的排烟口通过除尘器与烟囱连接,所述热烟气炉的炉壁上设置有鼓风机,将热烟气炉中煤粉完全燃烧所需的氧气经炉膛外圈风道鼓入炉体内,所述除尘器和烟?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引风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的是负压仓储式运行,磨完的煤粉进入煤粉仓根据锅炉负荷进行给粉,满足锅炉即开即停的需求,同时本技术采用小型热烟气炉燃烧煤粉作为烘干窑的热源,提高了烘干系统热源产生效率,热烟气炉燃料来源于制粉系统煤粉仓储存的煤粉,实现了燃料自循环。【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热烟气炉的工艺流程图。图中,I为原煤输送破碎装置、2为烘干装置、3为制粉装置、4为热烟气炉、5为烘干窑、6为第一斗提机、7为原煤仓、8为螺旋给煤机、9为磨煤机、10为煤粉仓、11为除尘器、12为烟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的循环制粉系统,包括原煤输送破碎装置1、烘干装置2和制粉装置3,所述原煤输送破碎装置I的出口与烘干装置2的入口连接,将原煤破碎后的煤块输送至烘干装置2进行加热烘干,所述烘干装置2的出口与制粉装置3的入口连接,将烘干后的煤块输送至制粉装置3进行制粉,所述制粉装置3的主出口管为煤粉工业锅炉体供煤粉,所述制粉装置3的支出口管通过管路为烘干装置2中的锅炉提供供热煤粉;所述制粉装置3的结构为:包括螺旋给煤机8、磨煤机9、布袋收粉器、螺旋输送机、第二斗提机和煤粉仓10,所述烘干装置2通过螺旋给煤机8与磨煤机9相连,将烘干后的煤块输送至磨煤机9进行磨粉,所述磨煤机9的出口与布袋收粉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布袋收粉器的出口通过螺旋输送机和第二斗提机与煤粉仓10连接,将布袋收粉器收集下的煤粉通过螺旋输送机和第二斗提机输送进煤粉仓10。所述磨煤机9上部设置有煤分析机,将磨煤机9磨出的煤粉进行选粉分离,粗粉返回磨煤机9中继续磨粉,合格煤粉进入布袋收粉器收集。所述原煤输送破碎装置I的结构为包括:干煤棚、地下煤斗、振动给料机、胶带输送机、破碎机和第一皮带机,所述干煤棚设置在地下煤斗的一侧,原煤通过推煤机加入地下煤斗,所述地下煤斗的下料口通过振动给料机和胶带输送机与破碎机的进料口连接,将原煤输送至破碎机后破碎为粒度不同的煤块,所述破碎机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皮带机与烘干装置2的入口连接,将破碎后的煤块输送至烘干装置2中进行加热烘干。所述第一皮带机的上方设置有永磁除铁器,将煤块中的铁件去除。所述烘干装置2的结构为:包括烘干窑5、第二皮带机、第一斗提机6、原煤仓7和星型卸料器,所述烘干窑5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皮带机和第一斗提机6与原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的循环制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煤输送破碎装置(1)、烘干装置(2)和制粉装置(3),所述原煤输送破碎装置(1)的出口与烘干装置(2)的入口连接,将原煤破碎后的煤块输送至烘干装置(2)进行加热烘干,所述烘干装置(2)的出口与制粉装置(3)的入口连接,将烘干后的煤块输送至制粉装置(3)进行制粉,所述制粉装置(3)的主出口管为煤粉工业锅炉体供煤粉,所述制粉装置(3)的支出口管通过管路为烘干装置(2)中的锅炉提供供热煤粉;所述制粉装置(3)的结构为:包括螺旋给煤机(8)、磨煤机(9)、布袋收粉器、螺旋输送机、第二斗提机和煤粉仓(10),所述烘干装置(2)通过螺旋给煤机(8)与磨煤机(9)相连,将烘干后的煤块输送至磨煤机(9)进行磨粉,所述磨煤机(9)的出口与布袋收粉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布袋收粉器的出口通过螺旋输送机和第二斗提机与煤粉仓(10)连接,将布袋收粉器收集下的煤粉通过螺旋输送机和第二斗提机输送进煤粉仓(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民发王欢郎鹏德郎凤娥吴少华王秀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