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顶件以及包括该支顶件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5471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顶件和一种电机。所述支顶件用于支顶在电机定子和电机端盖之间,所述支顶件固定在在电机壳体内壁上;所述支顶件的一端具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沿所述电机定子的径向向外延伸,用于沿所述电机定子的轴向扣合在电机壳体的端部,并支顶在电机端盖上;所述支顶件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沿所述电机定子的径向向内延伸,用于沿所述电机定子的轴向支顶在电机定子上。所述电机包括有所述的支顶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顶件和电机,能够吸收电机定子的轴向窜动,以及消除电机定子和电机端盖的轴向加工误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支顶件,以及涉及一种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电机定子的外环面直接固定安装在电机壳体的内壁上,用于实现电机定子的径向定位。目前的电机大都适用于位置固定的设备上,因此没有轴向的大幅度窜动,为此,对于电机定子的轴向固定要求不高,以及为此,现有的电机定子的轴向一端固定,其轴向另一端不进行特别的固定,或者采用焊接等方式直接硬性连接到电机端盖上。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领域,对电机本体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汽车中运行的电机,基于其汽车的运动以及汽车的惯性等因素,会导致电机定子发生相对大幅度的轴向窜动。综上,目前的电机定子不特殊设置轴向固定的方式,无法适用于汽车的电机。目前的电机定子硬性连接到电机端盖上的方式,无法吸收该轴向窜动,进而无法避免,电机定子轴向窜动引起电机运行不稳定、电机内部构件磨损等问题。另,对于电机定子硬性连接到电机端盖上的方式,由于电机定子和电机端盖等构件,在加工时必然存在误差,当各构件的轴向误差累积后,势必造成端盖难以按照设计要求精确的安装到电机壳体上,进而造成电机装配精度低,影响了电机的质量。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顶件和一种电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顶件,用于支顶在电机定子和电机端盖之间,以吸收电机定子的轴向窜动,以及消除电机定子和电机端盖的轴向加工误差。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机,以吸收电机定子的轴向窜动,以及消除电机定子和电机端盖的轴向加工误差。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顶件,用于支顶在电机定子和电机端盖之间,所述支顶件固定在在电机壳体内壁上;所述支顶件的一端具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沿所述电机定子的径向向外延伸,用于沿所述电机定子的轴向扣合在电机壳体的端部,并支顶在电机端盖上;所述支顶件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沿所述电机定子的径向向内延伸,用于沿所述电机定子的轴向支顶在电机定子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延伸长度。优选的,所述支顶件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顶件绕所述电机定子的轴心线均衡排布。优选的,多个所述支顶件拼接成筒形结构。优选的,多个所述支顶件所拼接成的筒形结构,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有所述的支顶件,其中:所述支顶件的第一弯折部沿所述支顶件的轴向扣合在电机壳体的端部,并支顶在电机端盖上;所述支顶件的第二弯折部沿所述支顶件的轴向支顶在电机定子上。优选的,所述电机壳体上具有环形的凹槽,所述第一弯折部扣合在所述凹槽内。优选的,所述电机端盖上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支顶在所述第一弯折部上。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支顶件,其具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沿轴向支顶在电机定子上,第一弯折部夹持在电机壳体和电机端盖之间,可实现支顶件的固定,进而实现了电机定子通过支顶件固定在电机端盖上,且通过支顶件的弹性变形,能够吸收电机定子的轴向窜动,以及消除了电机定子和电机端盖的轴向加工误差。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电机定子通过支顶件柔性连接到电机端盖上,通过支顶件的弹性形变能够吸收电机定子的轴向窜动,使得该电机的系统运行更稳定,进而使得该电机能够适用于汽车,以及消除了电机电子和电机端盖之间的轴向加工误差,保证了电机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该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顶件100,用于支顶在电机定子和电机端盖之间。通过支顶件100的独特结构设计,实现电机定子与电机端盖之间的轴向的柔性连接,通过支顶件100的弹性变形吸收电机定子的轴向窜动。进而保证了电机运行的稳定性,防止电机内相关构件的磨损。具体而言:所述支顶件100固定在在电机壳体内壁上;所述支顶件100的一端具有第一弯折部110,所述第一弯折部110沿所述电机定子的径向向外延伸,用于沿所述电机定子的轴向扣合在电机壳体的端部,并支顶在电机端盖上;所述支顶件100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弯折部120,所述第二弯折部120沿所述电机定子的径向向内延伸,用于沿所述电机定子的轴向支顶在电机定子上。换言之,所述第一弯折部110与所述第二弯折部120分别垂直于支顶件100的主体,且所述第一弯折部110和所述第二弯折部120的延伸方向相反,使所述支顶件100整体上类似型。该实施例中所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折部110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弯折部120的延伸长度。据此实现,增大所述第一弯折部110与所述电机壳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增大所述第一弯折部110与所述电机端盖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其连接强度;以及用于实现,防止所述第二弯折部120与电机转子等构件发生干涉。该实施例在具体实施应用时,可以在电机中依照需要设置多个所述支顶件100,据此实现,尽量避免所述支顶件100装配时与邻近的电机构件发生干涉,也就是说,所述支顶件100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顶件100绕所述电机定子的轴心线均衡排布。实施例二参见图2和图3,该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顶件,该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也属于该实施例,实施例已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中的多个支顶件,可绕所述电机定子的轴心线拼接成圆筒形结构,以适用于无干涉构件的电机中,该实施例二中所优选的,该圆筒形结构为一体式结构,也即,由冲压和\\或卷边工艺直接加工而成。具体而言,所述支顶件100为筒形结构,所述筒形结构的外径与电机壳体的内径相适配,用于插装在电机壳体内;所述支顶件100的一筒口具有第一弯折部110,所述第一弯折部110沿所述支顶件100的径向向外延伸,用于沿所述支顶件100的轴向扣合在电机壳体上,并支顶在电机端盖上,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弯折部110插装在所述电机端盖和所述电机壳体之间;所述支顶件100的另一筒口具有第二弯折部120,所述第二弯折部120沿所述支顶件100的径向向内延伸,用于沿所述支顶件100的轴向支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0/201320865390.html" title="一种支顶件以及包括该支顶件的电机原文来自X技术">支顶件以及包括该支顶件的电机</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顶件,用于支顶在电机定子和电机端盖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顶件固定在在电机壳体内壁上;所述支顶件的一端具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沿所述电机定子的径向向外延伸,用于沿所述电机定子的轴向扣合在电机壳体的端部,并支顶在电机端盖上;所述支顶件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沿所述电机定子的径向向内延伸,用于沿所述电机定子的轴向支顶在电机定子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顶件,用于支顶在电机定子和电机端盖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顶件固定在在电机壳体内壁上;
所述支顶件的一端具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沿所述电机定子的
径向向外延伸,用于沿所述电机定子的轴向扣合在电机壳体的端部,并支顶
在电机端盖上;
所述支顶件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沿所述电机定子
的径向向内延伸,用于沿所述电机定子的轴向支顶在电机定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延伸
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延伸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顶件设置为多个,
多个所述支顶件绕所述电机定子的轴心线均衡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蔚王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