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刮油机用储液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53636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刮油机用储液槽,包括一端带开口的中空槽体和设置在槽体上的槽盖,所述槽盖遮盖槽体的部分开口,所述槽体相对的两侧壁上于分别开设有入污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设有一挡油块,所述挡油块的一端固定在槽盖上,另一端垂直伸入所述槽体内将所述槽体分隔成通过底部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设挡渣块使得槽体形成上部分分隔而下部分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注入第一槽体内的污水自然分层后位于下层的水从第一槽体流入第二槽体中,经出水口排出,而在比重的作用下污油始终浮留在第一槽体的上层,使得从出水口中排出的水中不含有油,水油分离效果好,致使除油干净,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刮油机用储液槽,包括一端带开口的中空槽体和设置在槽体上的槽盖,所述槽盖遮盖槽体的部分开口,所述槽体相对的两侧壁上于分别开设有入污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设有一挡油块,所述挡油块的一端固定在槽盖上,另一端垂直伸入所述槽体内将所述槽体分隔成通过底部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本专利技术通过增设挡渣块使得槽体形成上部分分隔而下部分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注入第一槽体内的污水自然分层后位于下层的水从第一槽体流入第二槽体中,经出水口排出,而在比重的作用下污油始终浮留在第一槽体的上层,使得从出水口中排出的水中不含有油,水油分离效果好,致使除油干净,效率高。【专利说明】—种刮油机用储液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刮油机用辅助配件,具体涉及一种储液槽。
技术介绍
刮油机用储液槽用于收集含油污水,刮油机利用旋转的钢带伸入储液槽内将污水中的油吸附卷走使得水油分离从而达到刮油除污的目的,广泛适用于油田、炼油厂、钢铁厂、电镀厂、食品加工厂、餐饮等行业中。现有技术中的储液槽是一个普通的长方形槽体,只能等水油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水油充分分层后才能利用钢带进行除油作业,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仅仅依靠水、油的密度差异性来使得水油自然分层,分层不彻底,排出的水中仍含有部分油污,也就是除油不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刮油机用储液槽,使用后除油干净、效率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刮油机用储液槽,包括一端带开口的中空槽体和设置在槽体上的槽盖,所述槽盖遮盖槽体的部分开口,所述槽体相对的两侧壁上于分别开设有入污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设有一挡油块,所述挡油块的一端固定在槽盖上,另一端垂直伸入所述槽体内将所述槽体分隔成通过底部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槽体内横向穿设有一电加热管。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挡油块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直角梯形的斜边面和直角边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接触,且所述挡油块的厚度由开口端向伸入端逐渐增大。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槽体的内侧壁相对于其外侧立壁倾斜设置。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槽体的内侧壁相对于其外侧立壁倾斜的角度为15°~30°。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槽体和挡油块之间还能够拆卸的设有一横向延伸的格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刮油机用储液槽,增设的挡渣块使得槽体形成上部分分隔而下部分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注入第一槽体内的污水自然分层后位于下层的水从第一槽体流入第二槽体中,经出水口排出,而在比重的作用下污油始终浮留在第一槽体的上层,使得从出水口中排出的水中不含有油,水油分离效果好,致使除油干净,效率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2、槽体,4、槽盖,6、入污口,8、出水口,10、挡油块,12、第一槽体,14、第二槽体,16、电加热管,18、斜边面,20、直角边面,22、格栅。【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刮油机用储液槽,包括一端带开口的中空槽体2和设置在槽体2上的槽盖4,所述槽盖4遮盖槽体2的部分开口,槽体2相对的两侧壁上于分别开设有入污口 6和出水口 8,入污口 6和出水口 8都设置在槽体2的靠近开口端,污油从入污口 6中注入槽体2内,所述槽体2内设有一挡油块10,所述挡油块10的一端固定在槽盖4上,另一端垂直伸入槽体2内将槽体2分隔成通过底部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12和第二槽体14。本专利技术通过增设的挡渣块10使得槽体2形成上部分分隔而下部分连通的第一槽体12和第二槽体14,注入第一槽体12内的污水自然分层后位于下层的水从第一槽体12流入第二槽体14中,经出水口 8排出,而在比重的作用下污油始终浮留在第一槽体12的上层,使得从出水口8中排出的水中不含有油,刮油机的钢带只需要对第一槽体12的上层进行刮油即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水油分离效果好,致使除油干净,效率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第一槽体12和挡油块10之间还能够拆卸的设有一横向延伸的格栅22,在所述第一槽体12内的中下部位横向穿设有一电加热管16。实际过程中,从入污口 6中注入第一槽体12中的液体不仅仅只有油和水,还会夹杂其它的大颗粒、泡沫或者小颗粒,设直格棚22后将夹杂的大颗粒和泡沫首先滤除掉,小颗粒通过格棚22后污油裹覆在小颗粒的表面会使得小颗粒下沉至第一槽体12的底部而混杂在水层中,通过增设电加热管使得原本裹覆在小颗粒上的油脱离小颗粒进一步在比重的作用下回升至油层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水油分离效果。具体的,所述挡油块10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直角梯形的斜边面18和直角边20面分别与第一槽体12和第二槽体14接触,且挡油块10的厚度由开口端向伸入端逐渐增大。倾斜结构的挡油块10使得挡油块10清洗方便,清洗没有死角。同样,为了方便第一槽体12的清洗,将第一槽体12的内侧壁相对于其外侧立壁倾斜设置,优选倾斜的角度为15°~30°,这种结构使得侧壁附着有油污的第一槽体12清洗没有死角。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刮油机用储液槽,包括一端带开口的中空槽体和设置在槽体上的槽盖,所述槽盖遮盖槽体的部分开口,所述槽体相对的两侧壁上于分别开设有入污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设有一挡油块,所述挡油块的一端固定在槽盖上,另一端垂直伸入所述槽体内将所述槽体分隔成通过底部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刮油机用储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内横向穿设有一电加热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刮油机用储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块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直角梯形的斜边面和直角边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接触,且所述挡油块的厚度由开口端向伸入端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刮油机用储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的内侧壁相对于其外侧立壁倾斜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刮油机用储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的内侧壁相对于其外侧立壁倾斜的角度为15°~3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刮油机用储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和挡油块之间还能够拆卸的设有一横向延伸的格栅。【文档编号】C02F1/40GK103936100SQ201410156731【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专利技术者】周建荣 申请人:苏州金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刮油机用储液槽,包括一端带开口的中空槽体和设置在槽体上的槽盖,所述槽盖遮盖槽体的部分开口,所述槽体相对的两侧壁上于分别开设有入污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设有一挡油块,所述挡油块的一端固定在槽盖上,另一端垂直伸入所述槽体内将所述槽体分隔成通过底部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