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驱动双晶片变截面的振动能量俘获自供电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51738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三维驱动双晶片变截面的振动能量俘获自供电装置及其方法。主要包括:横向振子和纵向振子两部分构成,其中横向振子由下振子和上振子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横向振动导出片、蛇形导电电极、压电纤维复合物、绝缘层、钕铁硼永磁体;纵向振子由后振子前振子和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其中纵向振动导出片、蛇形导电电极、压电纤维复合物、绝缘层、钕铁硼永磁体。通过三维驱动双晶片变截面体系大幅度提高了能量俘获效率,解决了目前无线数据采集装置的能量供给问题,使得基于无线网络的大数据量实时监测成为可能,对形成智能化、集成化的结构健康监控网络,实现自主式、动态的结构健康监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维驱动双晶片变截面的振动能量俘获自供电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维驱动双晶片变截面的振动能量俘获自供电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振动能量俘获自供电技术是一种将振动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方法。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然而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往往采用电池供电,一方面,定期更换电池不仅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正常工作、工作量大、成本高,而且有些应用领域电池更换极不方便;另一方面,极大的制约了传感器节点的计算能力、通讯能力、存储能力以及数据采集能力,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工业应用中的关键瓶颈。因此,研究一种可以从周围环境的持续振动中获取电能,即振动能量捕获自供电技术,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潜在的应用领域包括设备状态监测、结构健康监测、环境监测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了振动能量俘获自供电装置及其方法,一方面可以解决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存在的由电池供电而带来的定期更换、使用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目前自供电无线传感器网络俘能技术效率低、能量供给不足的问题,可以本质上解决监测领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能力、通信能力、数据采集能力对能量供给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三维驱动双晶片变截面的振动能量俘获自供电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维驱动双晶片变截面的振动能量俘获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振子(一)和纵向振子(二)两部分构成,其中横向振子(一)由下振子(a) 和上振子(b)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横向振动导出片(1)、蛇形导电电极(2)、压电纤维复合物(3)、绝缘层(4)、钕铁硼永磁体(5);纵向振子(二)由后振子(c)前振子(d)和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其中纵向振动导出片(6)、蛇形导电电极(7)、压电纤维复合物(8)、绝缘层(9)、钕铁硼永磁体(10),横向振子和纵向振子包含在防磁外罩(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驱动双晶片变截面的振动能量俘获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振子(一)和纵向振子(二)两部分构成,其中横向振子(一)由下振子(a)和上振子(b)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横向振动导出片(1)、第一蛇形导电电极(2)、第一压电纤维复合物(3)、第一绝缘层(4)、第一钕铁硼永磁体(5);纵向振子(二)由后振子(c)和前振子(d)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其中纵向振动导出片(6)、第二蛇形导电电极(7)、第二压电纤维复合物(8)、第二绝缘层(9)、第二钕铁硼永磁体(10),横向振子(一)和纵向振子(二)包含在防磁外罩(11)内;四个两两相对成井字形的变截面悬臂梁,两两相对的成井字形的变截面悬臂梁的相对面各有一片同极钕铁硼永磁体,同时对侧的永磁体与另一侧也是同极的,每个梁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同时自供电装置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刘国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