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装坯布检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4191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3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装坯布检验装置,卷装坯布包括轴芯管、坯布,卷装坯布检验装置包括:退卷单元,其包括摩擦导轮、传动轴、以及承重托轮,传动轴与第一变频电机传动连接;检视台、中心驱动辊,所述中心驱动辊设置于所述检视台的顶端,且所述中心驱动辊与第二变频电机进行传动连接;卷绕单元,其相对于所述退卷单元设置于所述检视台的另一侧,所述卷绕单元包括卷绕轴、驱动导轮,所述驱动导轮与第三变频电机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卷装坯布检验装置利用摩擦导轮与坯布的轴芯管进行弹性接触,对二者在进行相对运动时起到缓冲作用,同时上述卷装坯布检验装置还可平衡退卷和卷绕时速度差异,使的卷绕成型的坯布形状规则,不起皱。(*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卷装坯布检验装置,卷装坯布包括轴芯管、坯布,卷装坯布检验装置包括:退卷单元,其包括摩擦导轮、传动轴、以及承重托轮,传动轴与第一变频电机传动连接;检视台、中心驱动辊,所述中心驱动辊设置于所述检视台的顶端,且所述中心驱动辊与第二变频电机进行传动连接;卷绕单元,其相对于所述退卷单元设置于所述检视台的另一侧,所述卷绕单元包括卷绕轴、驱动导轮,所述驱动导轮与第三变频电机传动连接。本技术的卷装坯布检验装置利用摩擦导轮与坯布的轴芯管进行弹性接触,对二者在进行相对运动时起到缓冲作用,同时上述卷装坯布检验装置还可平衡退卷和卷绕时速度差异,使的卷绕成型的坯布形状规则,不起皱。【专利说明】卷装坯布检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卷装坯布检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织机技术的发展,在坯布效率和质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织造下游工序中往往需要卷装更多的坯布,从而卷装后的坯布的质量比较大。目前,企业采用织机坯布卷装量在逐步增加,卷取长度增加到4000米以上,每卷坯布的重量相应增加到800至IOOOKg以上。但在上述发展过程中同时带来成品检验不便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企业中,还在使用老式的成品检验机,这种检验机无法退绕如此重量的坯布。同时,传统检验机全部采用被动退卷积极卷取方式,工作启动时造成坯布伸展严重,易造成坯布组织的损坏(如出现撕裂等),而且在退卷与卷绕时存在一定的速度差,退卷与卷绕的平衡性较差。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卷装坯布检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卷装坯布检验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卷装坯布检验装置,所述卷装坯布包括轴芯管以及缠绕于所述轴芯管上的坯布,所述卷装坯布检验装置还包括:退卷单元,其包括摩擦导轮、设置于所述摩擦导轮圆心位置的传动轴、以及支撑所述摩擦导轮的承重托轮,所述摩擦导轮与所述轴芯管相接触,所述传动轴与第一变频电机传动连接;检视台、中心驱动辊,所述退卷单元设置于所述检视台的一侧,所述中心驱动辊设置于所述检视台的顶端,且所述中心驱动辊与第二变频电机进行传动连接;卷绕单元,其相对于所述退卷单元设置于所述检视台的另一侧,所述卷绕单元包括卷绕轴,驱动所述卷绕轴旋转的驱动导轮,所述驱动导轮与第三变频电机传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擦导轮具有弹性接触面,其与所述轴芯管进行弹性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视台包括聚光罩。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退卷单元与所述中心驱动辊之间、以及所述中心驱动辊与所述卷绕单元之间设置有若干导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视台与所述卷绕单元之间设置有操作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卷装坯布检验装置利用摩擦导轮与坯布的轴芯管进行弹性接触,对二者在进行相对运动时起到一定缓冲的作用,同时本技术的卷装坯布检验装置还可平衡退卷和卷绕时速度差异,使的卷绕成型的坯布形状规则,不起皱。【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卷装坯布检验装置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其中,坯布上的箭头代表坯布的运输方向;图2为图1中退卷单元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卷装坯布检验装置用于对卷绕成型的坯布的质量进行检验,其中,卷装坯布包括轴芯管200、以及缠绕于上述轴芯管200上的坯布300。该卷装坯布检验装置100包括退卷单元10,该退卷单元10包括摩擦导轮101、设置于上述摩擦导轮101圆心位置的传动轴102、以及支撑上述摩擦导轮101的承重托轮103。上述承重托轮103对称分布于上述摩擦导轮101的下方,并对摩擦导轮101起到支撑作用,且当摩擦导轮101旋转时,承重托轮103可相对摩擦导轮101进行反方向旋转。上述传动轴102旋转时的动力由第一变频电机20提供,具体地,传动轴102与第一变频电机20之间通过传动带进行传动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摩擦导轮101与上述轴芯管200相接触,且摩擦导轮101具有与轴芯管200相接触的弹性面,从而摩擦导轮101与轴芯管进行弹性接触,而非刚性接触。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当启动本技术的卷装坯布检验装置时,由于卷装坯布具有较大的质量,要使卷装坯布进行退卷则要克服其自身的较大的惯性,因此要对卷装坯布施加较大的作用力,当摩擦导轮与轴芯管为弹性接触时,在提供较大的作用力大的作用力的同时,保证了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不会造成部件的损坏。如为刚性接触(例如齿轮之间的传动),则可能由于作用力过大而超过部件的所能承受的形变量,进而发生损坏。卷装坯布检验装置100还包括检视台30和卷绕单元40,其中,上述检视台30的顶端设置有中心驱动辊50,且上述退卷单元10和卷绕单元40分别设置于检视台30的两侧。从退卷单元10输出的坯布经过上述中心驱动辊50到达检视台30,在检视台30经过质量检验后,在卷绕单元40处进行卷绕。且退卷单元10与中心驱动辊50之间、以及中心驱动辊50与卷绕单元40之间设置有若干导辊90,该若干导辊90用于辅助坯布的运输。此外,上述检视台30还包括聚光罩301,该聚光罩301有利于还布检验人员对还布的质量进行检验。由于坯布在退卷和卷绕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延展,从而破坏坯布在退卷和卷绕时运行速度的均衡性。因此,在退卷单元10和卷绕单元40之间设置上述中心驱动辊50可均衡其两侧坯布的张力,从而有利于平衡其两侧退卷和卷绕时坯布的运行速度,保证卷绕出的坯布形状规则,不起皱。上述中心驱动辊50与第二变频电机60通过传动带进行传动连接。此外,上述卷绕单元40包括卷绕轴(未图示)、驱动该卷绕轴旋转的驱动导轮401,上述驱动导轮401与第三变频电机70传动连接。上述驱动导轮401对称分布于卷绕轴的下方。上述卷绕单元40与检视台30之间还设置有操作平台80,该操作平台80用于为坯布检验人员提供站立和操作的空间,坯布检验人员在操作平台80上可方便对坯布进行观察,并执行相应的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卷装坯布检验装置利用摩擦导轮与坯布的轴芯管进行弹性接触,对二者在进行相对运动时起到一定缓冲的作用,同时本技术的卷装坯布检验装置还可平衡退卷和卷绕时速度差异,使的卷绕成型的坯布形状规则,不起皱。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装坯布检验装置,所述卷装坯布包括轴芯管以及缠绕于所述轴芯管上的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装坯布检验装置包括:退卷单元,其包括摩擦导轮、设置于所述摩擦导轮圆心位置的传动轴、以及支撑所述摩擦导轮的承重托轮,所述摩擦导轮与所述轴芯管相接触,所述传动轴与第一变频电机传动连接;检视台、中心驱动辊,所述退卷单元设置于所述检视台的一侧,所述中心驱动辊设置于所述检视台的顶端,且所述中心驱动辊与第二变频电机进行传动连接;卷绕单元,其相对于所述退卷单元设置于所述检视台的另一侧,所述卷绕单元包括卷绕轴,驱动所述卷绕轴旋转的驱动导轮,所述驱动导轮与第三变频电机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宜新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