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组合式金刚烷酮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23428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金刚烷酮冷却系统,包括解析釜、冷却水换热器、液氨冷却器换热器、玻璃冷却器换热器、喷射器、进料器和低温碱性水循环泵,所述冷却水换热器和液氨冷却器换热器伸入解析釜内部,所述解析釜、玻璃冷却器换热器、喷射器相连通,喷射器前端连接有进料器,低温碱性水循环泵进口端与解析釜出口相连接,低温碱性水循环泵出口端与进料器相连接;解析釜外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解析釜夹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碱性冷却液不同层面的温度设计了合理的冷量进行换热冷却,取消了原有的22KW电力消耗,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同时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金刚烷酮冷却系统,包括解析釜、冷却水换热器、液氨冷却器换热器、玻璃冷却器换热器、喷射器、进料器和低温碱性水循环泵,所述冷却水换热器和液氨冷却器换热器伸入解析釜内部,所述解析釜、玻璃冷却器换热器、喷射器相连通,喷射器前端连接有进料器,低温碱性水循环泵进口端与解析釜出口相连接,低温碱性水循环泵出口端与进料器相连接;解析釜外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解析釜夹套。本技术根据碱性冷却液不同层面的温度设计了合理的冷量进行换热冷却,取消了原有的22KW电力消耗,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同时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专利说明】一种新型组合式金刚烷酮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金刚烷酮合成过程金刚烷酮解析收集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金刚烷酮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金刚烷酮是利用浓硫酸与金刚烷氧化反应生成的医药中间体,具有重要医用价值。在生产中进行金刚烷酮产品收集时,主要采用蒸汽直接加热硫酸和金刚烷酮溶液,溶液中的金刚烷酮气化后随蒸汽从溶液中析出,在解析釜内利用低温碱性水溶液进一步解析金刚烷酮,最终解析出的金刚烷酮漂浮在碱性水溶液表面进行收集,整个工艺中,低温碱性水溶液换热冷却最为重要。现有金刚烷酮解析釜中应用于金刚烷酮解析的低温碱性收集液冷却,主要是利用液氨气化间接与冰盐水进行换热冷却冰盐水,再将冰盐水从解析釜夹套导入,进行间接换热而实现的。由于缺少配套的冷却设备,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ill冰盐水循环利用中需要两台IlKW功率磁力泵,投资大,一般企业难以实现;②盐换失较大,浪费资源;③盐水对设备腐蚀较严重,减短解析釜、换热器等设备及工艺管道的寿命;④工人操劳动强度大,随时要注意冰盐水流量、温度、气氨流量及压力,否则极易造成冰堵而停产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金刚烷酮解析收集过程中,缺少配套的专有冷却设备,继而引起投资大、设备损坏率高、操作者劳动强度大等不利于金刚烷酮高效解析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式金刚烷酮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根据碱性冷却液不同层面的温度而设计最经济的冷量进行换热冷却,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组合式金刚烷酮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解析釜(I)、冷却水换热器(2)、液氨冷却器换热器(3)、玻璃冷却器换热器(4)、喷射器(5)、进料器(6)和低温碱性水循环泵(7),所述冷却水换热器(2)和液氨冷却器换热器(3)伸入解析釜(I)内部,所述解析釜(I)、玻璃冷却器换热器(4 )、喷射器(5 )相连通,喷射器(5 )前端连接有进料器(6 ),所述低温碱性水循环泵(7 )进口端与解析釜出口( 101)相连接,低温碱性水循环泵(7 )出口端与进料器(6)相连接。进一步,所述解析釜(I)外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解析釜夹套(8)。进一步,所述玻璃冷却器换热器(4)设置为首尾相接串联的2个。进一步,所述依次相连接的解析釜(I)、玻璃冷却器换热器(4)、喷射器(5)及进料器(6 )通过链接法兰加以固定。进一步,所述解析釜出口(101)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02)。进一步,所述低温碱性水循环泵(7)出口与进料器(6)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701)。进一步,所述进料器(6 )设置有位于进料器(6 )正向的第一进料口( 601)和位于进料器(6 )侧向的第二进料口( 602 )。进一步,所述冷却水换热器(2)设置有冷却水换热器进口(201)和冷却水换热器出口( 202 ),冷却水换热器进口( 201)和冷却水换热器出口( 202 )相平齐,且高于解析釜(I)上端口设置。进一步,所述液氨冷却器换热器(3)设置有液氨冷却器换热器进口(301)和液氨冷却器换热器出口(302),液氨冷却器换热器进口(301)和液氨冷却器换热器出口(302)相平齐,且高于解析釜(I)上端口设置。进一步,所述冷却水换热器(2)和液氨冷却器换热器均采用不锈钢0 25X2.5为换热管主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供了一种新型组合式金刚烷酮冷却系统,利用组合式冷却系统,使低温碱性水溶液得到良好的换热冷却,提升了金刚烷酮的集成解析效率。本冷却装置根据碱性冷却液不同层面的温度设计了合理的冷量进行换热冷却,取消了原有的22KW电力消耗,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同时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组合式金刚烷酮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附图1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金刚烷酮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解析釜(I)、冷却水换热器(2)、液氨冷却器换热器(3)、玻璃冷却器换热器(4)、喷射器(5)、进料器(6)和低温碱性水循环泵(7),所述冷却水换热器(2)和液氨冷却器换热器(3)伸入解析釜(I)内部,所述解析釜(I)、玻璃冷却器换热器(4 )、喷射器(5 )相连通,喷射器(5 )前端连接有进料器(6),所述低温碱性水循环泵(7)进口端与解析釜出口(101)相连接,低温碱性水循环泵(7)出口端与进料器(6)相连接。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解析釜(I)外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解析釜夹套(8)。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玻璃冷却器换热器(4)设置为首尾相接串联的2个。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依次相连接的解析釜(I)、玻璃冷却器换热器(4)、喷射器(5 )及进料器(6 )通过链接法兰加以固定。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解析釜出口(101)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02)。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低温碱性水循环泵(7)出口与进料器(6)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701)。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进料器(6)设置有位于进料器(6)正向的第一进料口(601)和位于进料器(6)侧向的第二进料口(602)。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冷却水换热器(2)设置有冷却水换热器进口(201)和冷却水换热器出口(202),冷却水换热器进口(201)和冷却水换热器出口(202)相平齐,且高于解析釜(I)上端口设置。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液氨冷却器换热器(3)设置有液氨冷却器换热器进口(301)和液氨冷却器换热器出口(302),液氨冷却器换热器进口(301)和液氨冷却器换热器出口(302)相平齐,且高于解析釜(I)上端口设置。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冷却水换热器(2)和液氨冷却器换热器均采用不锈钢0 25X2.5为换热管主体。本技术供了一种新型组合式金刚烷酮冷却系统,利用组合式冷却系统,使低温碱性水溶液得到良好的换热冷却,提升了金刚烷酮的集成解析效率。本冷却装置根据碱性冷却液不同层面的温度设计了合理的冷量进行换热冷却,取消了原有的22KW电力消耗,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同时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使用本技术进行金刚烷酮解析收集时,温度为100°C?110°C的金刚烷酮蒸汽混合液由第二进料口(602)进入喷射器(5),由低温碱性水循环泵(7)泵入的低温碱性水由第一进料口(601)进入喷射器(5),100°C?110°C的金刚烷酮蒸汽混合液与低温碱性水循环泵(7)泵入的加压低温碱性水在喷射器(5)相溶,然后进入玻璃冷却器换热器(4),经玻璃冷却器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组合式金刚烷酮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解析釜(1)、冷却水换热器(2)、液氨冷却器换热器(3)、玻璃冷却器换热器(4)、喷射器(5)、进料器(6)和低温碱性水循环泵(7),所述冷却水换热器(2)和液氨冷却器换热器(3)伸入解析釜(1)内部,所述解析釜(1)、玻璃冷却器换热器(4)、喷射器(5)相连通,喷射器(5)前端连接有进料器(6),所述低温碱性水循环泵(7)进口端与解析釜出口(101)相连接,低温碱性水循环泵(7)出口端与进料器(6)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隆桥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