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主轴的轴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252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主轴的轴芯组件,包括设有空腔的轴芯、套装于轴芯上的转子、套装于轴芯上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位于转子的两侧,轴芯在转子的前端处设有第一轴肩部,第一轴肩部与第一轴承之间安装有轴肩套,所述轴肩套包括轴肩套前端部,所述轴肩套前端部设有向后延伸的轴肩套后端部,所述轴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砂轮越程槽,且该第一砂轮越程槽从对应第一轴承后端处延伸至对应轴肩套前端部处,所述轴芯在第一轴肩部的端角处设有第二砂轮越程槽,所述轴肩套后端部外壁的直径大于转子内壁的直径,所述轴芯上设有用于对转子后端限位的第二轴肩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地防止转子在高速运转时的失效脱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主轴的轴芯组件,包括设有空腔的轴芯、套装于轴芯上的转子、套装于轴芯上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位于转子的两侧,轴芯在转子的前端处设有第一轴肩部,第一轴肩部与第一轴承之间安装有轴肩套,所述轴肩套包括轴肩套前端部,所述轴肩套前端部设有向后延伸的轴肩套后端部,所述轴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砂轮越程槽,且该第一砂轮越程槽从对应第一轴承后端处延伸至对应轴肩套前端部处,所述轴芯在第一轴肩部的端角处设有第二砂轮越程槽,所述轴肩套后端部外壁的直径大于转子内壁的直径,所述轴芯上设有用于对转子后端限位的第二轴肩部。本技术可有效地防止转子在高速运转时的失效脱出。【专利说明】—种电主轴的轴芯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芯组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速电主轴上的轴芯组件。
技术介绍
高速电主轴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惯性小、振动小、噪声低、响应快等优点,而且转速高、功率大,简化机床设计,高速电主轴现已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领域。然而,由于高速电主轴在启动和停止的时候转子的转动惯量较大,再加上其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转子可能会出现相对于轴芯组件的转动,有飞出脱落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电主轴的轴芯组件,可有效地防止转子在高速旋转时的失效脱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主轴的轴芯组件,包括设有空腔的轴芯、套装于轴芯上的转子、套装于轴芯上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位于转子的两侧,轴芯在转子的前端处设有第一轴肩部,第一轴肩部与第一轴承之间安装有轴肩套,所述轴肩套包括轴肩套前端部,所述轴肩套前端部设有向后延伸的轴肩套后端部,所述轴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砂轮越程槽,且该第一砂轮越程槽从对应第一轴承后端处延伸至对应轴肩套前端部处,所述轴芯在第一轴肩部的端角处设有第二砂轮越程槽,所述轴肩套后端部外壁的直径大于转子内壁的直径,所述轴芯上设有用于对转子后端限位的第二轴肩部。优选地,所述轴肩套上形成有横截面呈梯形的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的内壁形成有用于校正轴芯动平衡的校正面。优选地,所述轴肩套与转子间距排列于轴芯上。优选地,所述轴肩套采用过盈配合套装于轴芯上。优选地,所述轴肩套前端部外壁的直径大于第一轴承内壁的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轴承和转子之间增设有轴肩套,转子的一端通过轴肩套进行限位,转子的另一端通过设置在轴芯上的第二轴肩进行限位,有效地防止转子固定失效脱出。第一砂轮越程槽和第二砂轮越程槽的设置,可确保轴芯在该部位加工工艺的实施,作为砂轮精磨时的避空位;同时,轴肩套上形成用于校正轴芯动平衡的校正面,有效地解决了主轴轴质心易偏移导致不平衡量大、轴芯振动大的缺陷;另外,轴肩套与转子间距排列于轴芯上,可有效地避免电机运转发热时,转子轴向膨胀压到轴肩套,影响其配合精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为图1中II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其中,1、轴芯;2、第一轴承;3、轴肩套;31、轴肩套前端部;32、轴肩套后端部;33、校正面;4、转子;5、第二轴承;6、第二砂轮越程槽;7、第一砂轮越程槽;8、第二轴肩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3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电主轴的轴芯组件,包括设有空腔的轴芯1、套装于轴芯I上的转子4、套装于轴芯I上的第一轴承2和第二轴承5,所述第一轴承2和第二轴承5分别位于转子4的两侧,轴芯I在转子4的前端处设有第一轴肩部,第一轴肩部与第一轴承2之间安装有轴肩套3,所述轴肩套3包括轴肩套前端部31,所述轴肩套前端部31设有向后延伸的轴肩套后端部32,所述轴芯I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砂轮越程槽7,且该第一砂轮越程槽7从对应第一轴承2后端处延伸至对应轴肩套前端部31处,所述轴芯I在第一轴肩部的端角处设有第二砂轮越程槽6,所述轴肩套后端部32外壁的直径大于转子4内壁的直径,所述轴芯I上设有用于对转子4后端限位的第二轴肩部8。本实施例的第一轴承2和转子之4间增设有轴肩套3,可对转子4起到限位的作用,对第一轴承2的内圈起到定位的作用,可以在意外情况下转子4固定失效时,防止转子4脱出,将转子4固定失效造成的危险降到最低。第一砂轮越程槽7和第二砂轮越程槽6的设置,可确保轴芯I在该部位加工工艺的实施,作为砂轮精磨时的避空位。优选地,所述轴肩套3上形成有横截面呈梯形的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的内壁形成有用于校正轴芯I动平衡的校正面33。有效地解决了主轴轴质心易偏移导致不平衡量大、轴芯I振动大的缺陷。优选地,所述轴肩套3与转子4间距排列于轴芯I上。可有效地避免电机运转发热时,转子4轴向膨胀压到轴肩套3,影响其配合精度。优选地,所述轴肩套3采用过盈配合套装于轴芯I上。轴肩套3采用过盈加热方法固定于轴芯I上,比采用键槽、销钉、螺纹等固定方法更能确保质心的精度,满足轴芯I的动平衡要求和安装精度要求。优选地,所述轴肩套前端部31外壁的直径大于第一轴承2内壁的直径。轴肩套3对第一轴承2的内圈进行定位:将半精加工后的轴肩套3装入轴芯I后再精磨轴肩套3的端面,以达到配合尺寸的要求。轴肩套前端部31外壁的直径大于第一轴承2内壁的直径。轴肩套3对转子4进行限位:由于高速电主轴在启动和停止的时候转子4的转动惯量较大,再加上其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转子4可能会出现相对于轴芯I的转动,有飞出脱落的危险。而轴肩套3和第二轴肩部8的配合使用,可以在意外情况下转子4固定失效时,防止转子4脱出,将转子4固定失效造成的危险降到最低。轴肩套3的动平衡校正:高速电主轴的轴芯I有苛刻的动平衡要求,在轴肩套3上设置的用于校正轴芯I动平衡的校正面33,位置合理,可以通过校正面33去重,使轴芯I达到动平衡要求。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主轴的轴芯组件,包括设有空腔的轴芯、套装于轴芯上的转子、套装于轴芯上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位于转子的两侧,其特征在于:轴芯在转子的前端处设有第一轴肩部,第一轴肩部与第一轴承之间安装有轴肩套,所述轴肩套包括轴肩套前端部,所述轴肩套前端部设有向后延伸的轴肩套后端部,所述轴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砂轮越程槽,且该第一砂轮越程槽从对应第一轴承后端处延伸至对应轴肩套前端部处,所述轴芯在第一轴肩部的端角处设有第二砂轮越程槽,所述轴肩套后端部外壁的直径大于转子内壁的直径,所述轴芯上设有用于对转子后端限位的第二轴肩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主轴的轴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肩套的外壁上形成有横截面呈梯形的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的内壁形成用于校正轴芯动平衡的校正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主轴的轴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肩套与转子间距排列于轴芯上。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主轴的轴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肩套采用过盈配合套装于轴芯上。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主轴的轴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肩套前端部外壁的直径大于第一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主轴的轴芯组件,包括设有空腔的轴芯、套装于轴芯上的转子、套装于轴芯上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位于转子的两侧,其特征在于:轴芯在转子的前端处设有第一轴肩部,第一轴肩部与第一轴承之间安装有轴肩套,所述轴肩套包括轴肩套前端部,所述轴肩套前端部设有向后延伸的轴肩套后端部,所述轴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砂轮越程槽,且该第一砂轮越程槽从对应第一轴承后端处延伸至对应轴肩套前端部处,所述轴芯在第一轴肩部的端角处设有第二砂轮越程槽,所述轴肩套后端部外壁的直径大于转子内壁的直径,所述轴芯上设有用于对转子后端限位的第二轴肩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秀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