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面低残留酸洗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23796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7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板面低残留酸洗工艺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开卷机开卷;拉矫机对带钢表面的氧化物进行破碎、剥离;将带钢进行酸洗、漂洗;对经过酸洗的带钢进入到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进行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将处理后的带钢经卷取机卷取成为成品;通过本技术方案,1在传统酸洗平整机组的漂洗段增设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工艺,减少板面氯离子残留,提高产品耐蚀性;2无需逐级提高漂洗槽温度即可实现减少带钢表面的氯离子残留的工艺目标,生产消耗低;3采用常温漂洗,减少了漂洗液中氯离子的蒸发量,环境影响小;4采用常温漂洗,卷取温度低,卷筒中密封件的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普通热轧扁平材深加工
,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带钢经过酸洗后,表面会有酸液残留,并且表面质量越差的带钢,表面酸液残留量越大,这些残留的氯离子会严重腐蚀带钢表面,使带钢表面呈黄色或黄绿色斑迹,而且这些带钢轧制后不如正常带钢光亮,成品也易发生再次锈蚀。 在进行酸洗4后,产品表面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产品最终表面为直接的化学反应表面,在理想状态下,带钢7表面的氧化物,从表层至里层的氧化物分别为Fe2O3 31, Fe3O432、FeO 33,上述三种氧化物8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位于最下层的FeO 33最易与酸洗4反应,在这种状态下,酸液与氧化物及带钢7机体的反应时间基本相同,酸洗4后带钢7表面质量均匀;然而,在实际生产中,部分Fe3O4 32会沉积在带钢7表面,由于Fe3O432与FeO 33同酸液的反应时间不同,从而造成酸液与带钢7间的不均匀反应,致使酸洗4后的带钢7表面质量不能满足绝大部分产品的使用要求。为减少酸液残留,多是采用多级漂洗方法清洗带钢表面,而且在漂洗过程中,不断提升漂洗温度,增加漂洗槽中分子的动能,加速酸液扩散,一般末级漂洗的漂洗温度为85° C左右,额外增加了生产过程的能量消耗,即便如此,从实际生产情况看,末级漂洗槽中酸液浓度仍在100mg/l-150mg/l。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酸洗产品表面残留的工艺方法,通过本技术方案,在漂洗槽的后部配置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进行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以清除带钢表面凸凹处的残留物。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开卷机开卷; B.拉矫机对带钢表面的氧化物进行破碎、剥离; C.将带钢进行酸洗、漂洗; D.对经过酸洗的带钢进入到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进行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 E.将处理后的带钢经卷取机卷取成为成品。本专利技术的本工艺方法是拉矫工艺、酸洗工艺、漂洗工艺和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工艺的组合工艺,酸洗机组由开卷机、入口活套、拉矫机、酸洗、漂洗、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出口活套和卷取机构成,在机组开卷机之后配置有拉矫机进行拉矫破磷,经过拉矫处理的带钢进入酸洗槽进行酸洗加工,最后再对酸洗后的带钢进入到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进行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本专利技术具有最终产品表面酸液残留量低耐蚀性好的特点,在末级漂洗槽前设置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清除带钢表面的残留物。本专利技术具有生产能量消耗低的功能,在末级漂洗槽前采用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清除带钢表面的残留物,取消了传统工艺中漂洗槽逐级加温,并要求末级漂洗温度不得低于80度所造成的能量消耗。本专利技术具有酸液蒸发量少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本工艺方法采用常温漂洗,减少了漂洗液中氯离子的蒸发量。本专利技术具有常温卷取延长卷筒寿命的功能,本工艺方法采用常温漂洗,带钢以室温进入卷取机,避免了高温卷取时卷筒中密封件的非正常损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方案,I在传统酸洗平整机组的漂洗段增设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工艺,减少板面氯离子残留,提高产品耐蚀性;2无需逐级提高漂洗槽温度即可实现减少带钢表面的氯离子残留的工艺目标,生产消耗低;3采用常温漂洗,减少了漂洗液中氯离子的蒸发量,环境影响小;4采用常温漂洗,卷取温度低,卷筒中密封件的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带钢表面理想的氧化物结构图片。图2为带钢表面实际的氧化物结构图片。图3为现有技术酸洗后的带钢表面质量图片。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设备布置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开卷机、2入口活套、3拉矫机、4酸洗、5出口活套、6卷取机、7带钢、18支承辊、20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21毛刷辊、30漂洗、31Fe203、32Fe304、33Fe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开卷机I开卷; B.拉矫机3对带钢7表面的氧化物进行破碎、剥离; C.将带钢7进行酸洗4、漂洗30; D.对经过酸洗4的带钢7进入到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20进行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 E.将处理后的带钢7经卷取机6卷取成为成品。本专利技术中的本工艺方法是拉矫工艺、酸洗工艺和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工艺的组合工艺,酸洗机组由开卷机1、入口活套2、拉矫机3、酸洗4、漂洗30、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20、出口活套5和卷取机6构成,在机组开卷机I之后配置有拉矫机3进行拉矫破磷,经过拉矫处理的带钢7进入酸洗4槽进行酸洗4加工,最后再对酸洗4后的带钢进入到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20进行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本专利技术具有最终产品表面酸液残留量低耐蚀性好的特点,在末级漂洗30槽前采用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20清除带钢7表面的残留物。本专利技术具有生产能量消耗低的功能,在末级漂洗30槽前采用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20清除带钢7表面的残留物,取消了传统工艺中漂洗30槽逐级加温,并要求末级漂洗30温度不得低于80度所造成的能量消耗。本专利技术具有酸液蒸发量少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本工艺方法采用常温漂洗30,减少了漂洗30液中氯离子的蒸发量。本专利技术具有常温卷取延长卷筒寿命的功能,本工艺方法采用常温漂洗30,带钢7以室温进入卷取机6,避免了高温卷取时卷筒中密封件的非正常损坏。传统酸洗机组,采用高温漂洗30工艺,通过增加分子动能降低板面残酸,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理想。本专利技术在工作中,如图5所示,传统酸洗机组,采用高温漂洗30工艺,通过增加分子动能降低板面残酸,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理想,本专利技术采用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工艺,将酸洗后的板面残留降低为传统酸洗工艺的20%以下,带钢7经过二、三级漂洗21槽后进入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工艺,清理带钢7上表面时,第一个毛刷辊21配置在上方,下方为支承辊18,第二个上方为支承辊18,下方为毛刷辊21,两个支承辊18和两个毛刷辊21为一组,完成一次上下表面的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所述毛刷辊21上的刷毛纤细,处理时毛刷辊21上的纤细刷毛的头部会伸入带钢7表面的凹坑处,将凹坑中的残酸以及其他杂质刷出,同时,还可以对带钢7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提高产品表面的光亮度。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面低残留酸洗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开卷机开卷;B.拉矫机对带钢表面的氧化物进行破碎、剥离;C.将带钢进行酸洗、漂洗;D.对经过酸洗的带钢进入到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进行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E.将处理后的带钢经卷取机卷取成为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面低残留酸洗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开卷机开卷; B.拉矫机对带钢表面的氧化物进行破碎、剥离; C.将带钢进行酸洗、漂洗; D.对经过酸洗的带钢进入到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进行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 E.将处理后的带 钢经卷取机卷取成为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面低残留酸洗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工艺方法是拉矫工艺、酸洗工艺、漂洗工艺和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工艺的组合工艺,酸洗机组由开卷机、入口活套、拉矫机、酸洗、漂洗、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出口活套和卷取机构成,在机组开卷机之后配置有拉矫机进行拉矫破磷,经过拉矫处理的带钢进入酸洗槽进行酸洗加工,最后再对酸洗后的带钢进入到机械板面残留清除装置进行机械式表面残留物清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文红肖林辉贺文健周智勇黎倩李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