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2212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7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包括前保险杠,与前保险杠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的后保险杠,以及用于传递来自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的碰撞力的两根推杆;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均包括前缓冲梁、后横梁以及两个前后梁连接件;前缓冲梁和后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前后梁连接件焊接在一起,前缓冲梁和后横梁之间的空间设置两个固定在后横梁上的吸能盒以及两个用于连接吸能盒的吸能盒连接架,吸能盒连接架与前缓冲梁焊接为一体;两根推杆平行设置于前、后保险杠之间,推杆两端穿设于前、后保险杠的后横梁中,推杆两端分别与前、后保险杠的吸能盒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发生正面碰撞和追尾时,汽车能够吸收比更多的能量以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日益增加。在人车事故中,行人的下肢等会与保险杠发生碰撞,从而导致腿部剪切伤害,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车车事故中,保险杠作为最先与外界物体相接触的部件,承担了部分冲击能量,尤其是冲击波峰的缓冲作用。因此提高汽车保险杠的冲击能量吸收作用,对于提高汽车碰撞安全与行人保护将起到重要作用。传统汽车前后吸能装置相互独立,在分别发生正面碰撞和追尾时,汽车前后吸能装置单独吸能,吸收能量有限。为了解决吸能量小等问题,一些吸能装置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结构和材料进行了改进和改变,使得结构更为复杂,制造更为困难,造价更为昂贵。有些吸能装置是带有电控或者液控自动伸缩式,但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大,结构复杂,造价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旨在解决传统汽车相互独立的前后吸能装置是单独吸能,吸收能量小且不能实现前后吸能装置同步吸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前保险杠,与前保险杠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的后保险杠,以及用于传递来自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的碰撞力的两根推杆;所述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均包括前缓冲梁、后横梁以及两个前后梁连接件;所述前缓冲梁和后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前后梁连接件焊接在一起,前缓冲梁和后横梁之间的空间设置两个固定在后横梁上的吸能盒以及两个用于连接吸能盒的吸能盒连接架,吸能盒连接架与前缓冲梁焊接为一体;所述两根推杆平行设置于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之间,推杆的两端穿设于iu、后保险杠的后横梁中,推杆的两端分别与如、后保险杠的吸能盒连接。进一步,所述吸能盒的内部焊接有一个推块,推杆的前后两端与前、后保险杠的吸能盒中的推块焊接形成一体。进一步,所述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的两个后横梁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保险杠的后横梁焊接为一体。进一步,所述吸能盒连接架上设置有两个与后横梁焊接在一起的加强板。进一步,所述前缓冲梁为双层中空弧形梁,前缓冲梁是由两相同弧形构件焊接形成中空的弧形梁。进一步,所述后横梁为矩形中空直梁。进一步,所述推杆是中空的方形杆。进一步,所述支撑杆是中空的方形直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能够解决传统汽车相互独立的前后吸能装置是单独吸能,吸收能量小且不能实现前后吸能装置同步吸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不增加前后保险杠空间的基础上,无需进行材料改进即可实现更多碰撞能量的吸收,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简单,将前后吸能装置构成一整体吸能装置,在分别发生正面碰撞和追尾时,汽车能够吸收比一般汽车更多的能量,进而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可用于整个汽车以取代前后保险杠,也可用于汽车的多级吸能结构以及其他需要吸能的结构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吸能盒7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保险杠,2、后保险杠,3、推杆,4、前缓冲梁,5、后横梁,6、前后梁连接件,7、吸能盒,8、吸能盒连接架,9、推块,10、支撑杆,11、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的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仅不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包括前保险杠1,与前保险杠I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的后保险杠2,以及用于传递来自前保险杠I和后保险杠2的碰撞力的两根推杆3 ;前保险杠I和后保险杠2均包括前缓冲梁4、后横梁5以及两个前后梁连接件6 ;前缓冲梁4和后横梁5的两端分别通过前后梁连接件6焊接在一起,前缓冲梁4和后横梁5之间的空间设置两个固定在后横梁5上的吸能盒7以及两个用于连接吸能盒7的吸能盒连接架8,吸能盒连接架8与前缓冲梁4焊接为一体;两根推杆3平行设置于前保险杠I和后保险杠2之间,推杆3的两端穿设于前、后保险杠的后横梁5中,推杆3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保险杠的吸能盒7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吸能盒7的内部焊接有一个推块9,推杆3的前后两端与如、后保险杠的吸能盒中的推块9焊接形成一体。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前保险杠I和后保险杠2的两个后横梁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杆10,支撑杆10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保险杠的后横梁焊接为一体。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吸能盒连接架8上设置有两个与后横梁5焊接在一起的加强板11。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前缓冲梁4为双层中空弧形梁,前缓冲梁4是由两部分焊接形成中空的弧形梁。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后横梁5为矩形中空直梁。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推杆3是中空的方形杆。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支撑杆10是中空的方形直杆。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包括前保险杠1,与前保险杠I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的后保险杠2,以及用于传递来自前保险杠I和后保险杠2的碰撞力的两根推杆3 ;前保险杠I和后保险杠2均包括前缓冲梁4、后横梁5以及两个前后梁连接件6 ;前缓冲梁4和后横梁5的两端分别通过前后梁连接件6焊接在一起,前缓冲梁4和后横梁5之间的空间设置两个固定在后横梁5上的吸能盒7以及两个用于连接吸能盒7的吸能盒连接架8,吸能盒连接架8与前缓冲梁4焊接为一体;两根推杆3平行设置于前保险杠I和后保险杠2之间,推杆3的两端穿设于前、后保险杠的后横梁5中,推杆3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保险杠的一个吸能盒7连接。前、后保险杠的吸能盒7的内部各焊接有一个推块9,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将前保险杠的吸能盒称之为肖U吸能盒,将后保险杠的吸能盒称之为后吸能盒,如吸能盒、后吸能盒内部各焊接的推块对应称之为如推块、后推块。两根推杆3均如后两端与如、后吸能盒中的如、后推块焊接形成一体。如、后保险杠的吸能盒7的内部焊接有Iv推块9,使吸能盒7能更好的压溃变形,吸能盒7是由两半波纹状薄板连接在后横梁5上,前、后吸能盒7内各有一处向四周凸起,便于其内部焊接推块,实际制作中,凸起位置和形状也可以不同,用以适用不同的场合。推块9横截面积分别小于吸能盒7的凸起部分内部空间的横截面积,便于将推块焊接在其中,如、后吸能盒中的推块分别和推杆3焊接,进而实现如后能量的传递。前保险杠I和后保险杠2的两个后横梁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杆10,支撑杆10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保险杠的后横梁焊接为一体,能够很好的维持整个装置的稳定;。吸能盒连接架8上设置有两个与后横梁5焊接在一起的加强板11。加强板11连接于吸能盒与吸能盒连接架8之间,起到前后支撑的作用,使吸能盒7更好的压溃变形。前缓冲梁4为双层中空弧形梁,前缓冲梁4是由两部分焊接形成中空的弧形梁,在碰撞中能够最先接触物体吸收一部分能量。后横梁5为矩形中空直梁,后横梁5的上面开有两个方形孔便于推杆穿过,后横梁5的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保险杠(1),与前保险杠(1)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的后保险杠(2),以及用于传递来自前保险杠(1)和后保险杠(2)的碰撞力的两根推杆(3);所述前保险杠(1)和后保险杠(2)均包括前缓冲梁(4)、后横梁(5)以及两个前后梁连接件(6);所述前缓冲梁(4)和后横梁(5)的两端分别通过前后梁连接件(6)焊接在一起,前缓冲梁(4)和后横梁(5)之间的空间设置两个固定在后横梁(5)上的吸能盒(7)以及两个用于连接吸能盒(7)的吸能盒连接架(8),吸能盒连接架(8)与前缓冲梁(4)焊接为一体;所述两根推杆(3)平行设置于前保险杠(1)和后保险杠(2)之间,推杆(3)的两端穿设于前、后保险杠的后横梁(5)中,推杆(3)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保险杠的吸能盒(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保险杠(1),与前保险杠(I)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的后保险杠(2),以及用于传递来自前保险杠(I)和后保险杠(2)的碰撞力的两根推杆(3);所述前保险杠(I)和后保险杠(2)均包括前缓冲梁(4)、后横梁(5)以及两个前后梁连接件出);所述前缓冲梁(4)和后横梁(5)的两端分别通过前后梁连接件(6)焊接在一起,前缓冲梁(4)和后横梁(5)之间的空间设置两个固定在后横梁(5)上的吸能盒(7)以及两个用于连接吸能盒(7)的吸能盒连接架(8),吸能盒连接架(8)与前缓冲梁(4)焊接为一体;所述两根推杆(3)平行设置于前保险杠(I)和后保险杠(2)之间,推杆(3)的两端穿设于前、后保险杠的后横梁(5)中,推杆(3)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保险杠的吸能盒⑵连接。2.根据权利I所述的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7)的内部焊接有Iv推块(9),推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友名王亭黄红武张义周水庭谭卫锋吕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