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底板的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1076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扶梯(1)或自动行人道,其包括支撑结构(5)和底板(11,12,13,14,15),所述底板(11,12,13,14,15)的面积范围以侧边缘区域为界。所述底板(11,12,13,14,15)的第一侧边缘区域(11.1,12.1,13.1,14.1,15.1)与支撑结构(5,35,45)固定连接。此外,所述底板(11,12,13,14,15)在第一侧边缘区域(11.1,12.1,13.1,14.1,15.1)和与第一侧边缘区域(11.1,12.1,13.1,14.1,15.1)相对的第二侧边缘区域(11.2,12.2,13.2,14.2,15.2,15.3)之间以预定加载力值加载。为了保持此加载,第二侧边缘区域(11.2,12.2,13.2,14.2,15.2,15.3)与支撑结构(5,35,45)固定连接,其中通过保持所述加载力,支撑结构(5)的刚度增加并且在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的运转中的噪音输出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底板的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具有底板的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本专利技术具体地涉及将底板紧固至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具有被称为支撑结构的支撑用结构。此支撑结构通常是在制造商处作为整体装置或者被划分为支撑结构模块制造的框架构造。支撑结构或支撑结构模块或其框架模块安装在建筑物中,其中支撑结构例如连接建筑物的两层。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的可移动部件布置在此支撑结构中,例如梯级带或板带、转向轴、具有传动装置的驱动轴和驱动电机、其控制装置、监控系统、安全系统以及更多同类部件。此外,静止部件诸如例如栏板、梳齿板、支承点、引导轨或导轨也与支撑结构固定连接。US4175653描述了 一种自动扶梯,其包括由梁形成的支撑结构。底板被焊接至支撑结构的底弦杆。此底板的焊缝被成圈形成以出现由底板和底弦杆形成的不透油的沟槽。底板对于支撑结构的刚度具有重大的贡献,特别是增加了扭转刚度。在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的给定大面积底板的情况下,底板必须具有3毫米至5毫米的壁厚,以使得这不会由于运转引起的振动而开始震动并且如振动膜一样产生令人不悦的噪声。此外,焊缝应该成圈以使得底板不会下垂。具有焊接底板的支撑结构因而沉重并且其制造是昂贵的。而且,源于高运输重量也引起高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该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的具有底板的支撑结构能够更加经济地制造并且该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的声音阻尼特性与相同尺寸的传统方式制造的支撑结构的声音阻尼特性相同或者更好。此目的通过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实现,该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包括支撑结构和底板,所述底板的面积范围以侧边缘区域为界。所述底板的第一侧边缘区域与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此外,所述底板在第一侧边缘区域和与第一侧边缘区域相对的第二侧边缘区域之间以预定加载力值被加载。为了保持此加载,第二侧边缘区域也与支撑结构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加载力的保持,支撑结构的刚度增加并且在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的运转中噪音输出降低。关于“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下被理解为适用于随着时间的过去几乎完全保持底板的加载的所有连接。因此,在加载下和室温下在固定连接内没有侧边缘区域相对于支撑结构的连续移位发生。在支撑结构的底弦杆的被加载的横截面中,加载导致材料的压缩载荷,并且在底板的横截面中,加载导致材料的拉伸载荷,拉伸载荷低于弹性极限。通过对底板加载,额外地取得此支撑结构超出设有底板的传统方式制造的支撑结构的刚性的刚性。底板的第一和第二侧边缘区域可以通过摩擦连接、金属连续性或者形状配合连接与支撑结构固定连接。熔焊连接和钎焊连接适合作为通过金属连接性的固定连接。夹持条和螺纹连接适合作为通过摩擦连接的固定连接。铆钉、刺透连接、穿透接合、卡钉连接以及与销连接结合的螺纹连接适合作为通过形状配合连接的固定连接。第一和第二侧边缘区域至支撑结构的纯胶粘(没有额外的形状配合或者摩擦连接装置)不适用于作为本专利技术意义下的固定连接。由于在载荷作用下聚合物材料流动或蠕变,因此在纯胶粘的情况下底板的加载力会非常快地消失。加载力的这种损耗可能导致支撑结构的长度方向上的刚性以及支撑结构抗扭刚度的降低,并且,伴随这种降低,导致可视觉察觉到的底板的扭曲(波和谷)。此外,未受应力的底板与加载后的底板相比开始以更小的频率振动。正是自动行人道和自动扶梯以梯级带或板带的低速运转的典型模态导致低频的振动频谱,例如,4赫兹至15赫兹。这种振动频谱可以在未受应力的底板谐振频率的区域内并且因而导致运转中令人不悦的噪声输出。由于仅底板的两个侧边缘区域与支撑结构固定连接,与环绕底板的焊缝相比实质上减少了制造成本。例如,在底板以四个侧边缘区域为界的情况下,第一侧边缘区域和第二侧边缘区域与支撑结构固定连接,而第三侧边缘区域和第四侧边缘区域没有与支撑结构固定连接。可以在底板的至少一个侧边缘区域和支撑结构之间至少在一部分中布置振动阻尼中间层。经加载的底板的侧边缘区域至少在一部分中布置的振动阻尼中间层防止由于中低频率范围中的振动弓I起的噪音的输出。在缺少振动阻尼中间层的情况下,中频振动可导致没有被固定连接的其余侧壁区域瞬间局部抬离支撑结构并且在撞击支撑结构的底弦杆的情况下产生噪音。所述支撑结构可以被划分成支撑结构模块,其中这些支撑结构模块中的每一个包括底板。每个底板的第一侧边缘区域和与每个底板的第一侧边缘区域相对的第二侧边缘区域与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每个支撑结构模块的底板在第一侧边缘区域和第二侧边缘区域之间被加载。正如在整体支撑结构的情况下一样,同样在单个支撑结构模块的情况下,在余下的侧边缘区域和支撑结构模块之间至少在一部分中可以布置振动阻尼中间层。如果支撑结构或支撑结构模块包括通过横向撑杆连接在一起的两个侧部分,那么振动阻尼中间层可以布置在侧部分的底弦杆处以及连接底弦杆的横向撑杆处。横向撑杆可以是例如横梁、横桥、横向板、横向肘板、横向部分以及更多同类部件。振动阻尼中间层可以是例如聚合物材料带或聚合物材料粘合剂带。此外,至少在一部分涂敷的粘合剂可以被用作振动阻尼中间层。只要粘合剂是被涂敷成围绕整个侧边缘区域的耐油粘合剂密封剂,不透油或不透液和防尘沟槽可以由底板和支撑结构或支撑结构模块的部件或部分形成。在硅烷改性聚合物的基础上的浆状或液态单成分粘合剂/密封剂特别合适,粘合剂/密封剂通过空气水分交联以形成弹性制品。例如,这些用在车身或者车辆结构、托架结构和容器结构以及金属和设备结构中。在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的运转位置中,支撑结构的底弦杆受拉力作用,而上带保持压力。通过底板的加载,底带被释放,因为加载力在底弦杆上产生压力。在较小程度上,顶弦杆也释放载荷,因为夹持在顶弦杆上产生拉力。在材料的给定允许弹性极限的情况下,底板的横截面必须有合适的尺寸,从而能够不仅保持加载力还在支撑结构的底弦杆中保持将由支撑结构承受的有用载荷以及由自身质量引起的拉力的一部分。为了能够采用尽可能薄并且因而轻的底板,在材料性能方面,支撑结构的材料优选地区别于底板的材料,其中底板优选地具有比支撑结构的材料更高的弹性极限。这使得能够使用厚度为0.5毫米至2.5毫米的底板。底板优选地具有0.8毫米至1.0毫米的厚度。试验表明这种厚度的底板可以被夹持,即便在支撑结构或支撑结构模块的钝角的角部也没有问题。显然地至少两个底板可以布置在支撑结构或支撑结构模块的长度方向上。那么在两个底板之间存在对接接头。为了底板可以在对接接头的区域中与支撑结构或支撑结构模块固定连接或者对接接头可以被密封,该对接接头优选地布置在横向撑杆的区域中。底板优选地在支撑结构或支撑结构模块的长度方向上被加载。这样的好处在于支撑结构的底弦杆和上弦杆可以释放载荷,正如上面所描述的。为了使得支撑结构的部件不因底板的加载力而变形,支撑结构或支撑结构模块可以设有用于保持此加载的加强装置。这种加强装置可以是加强肋、加强板、加强截面或者加强撑杆,它们与支撑结构或支撑结构模块固定连接并且被留在该处。然而,具体地,支撑结构模块还可以具有临时加强装置,所述临时加强装置仅在制造过程期间与支撑结构模块连接并且可以在支撑结构的装配后被移除。底板在其面积范围内可以具有任何期望形状。此外,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扶梯(1)或自动行人道,包括支撑结构(535,45)和底板(11,12,13,14,15),所述底板(11,12,13,14,15)的面积范围以侧边缘区域(11.1,12.1,13.1,14.1,15.1,11.2,12.2,13.2,14.2,15.2,15.3)为界,其中所述底板(11,12,13,14,15)的第一侧边缘区域(11.1,12.1,13.1,14.1,15.1)与支撑结构(5,35,45)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12,13,14,15)在第一侧边缘区域(11.1,12.1,13.1,14.1,15.1)和与第一侧边缘区域(11.1,12.1,13.1,14.1,15.1)相对的第二侧边缘区域(11.2,12.2,13.2,14.2,15.2,15.3)之间以预定加载力值被加载,并且为了保持此加载,第二侧边缘区域(11.2,12.2,13.2,14.2,15.2,15.3)与支撑结构(5,35,45)固定连接,其中通过保持所述加载力,支撑结构(5,35,45)的刚度增加并且在自动扶梯(1)或自动行人道的运转中的噪音输出降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8.30 EP 11179240.41.一种自动扶梯(I)或自动行人道,包括支撑结构(535,45)和底板(11,12,13,14,15),所述底板(11,12,13,14,15)的面积范围以侧边缘区域(11.1,12.1,13.1,14.1,15.1,11.2,12.2,13.2,14.2,15.2,15.3)为界,其中所述底板(11,12,13,14,15)的第一侧边缘区域(11.1,12.1,13.1,14.1,15.1)与支撑结构(5,35,45)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12,13,14,15)在第一侧边缘区域(11.1,12.1,13.1,14.1,15.1)和与第一侧边缘区域(11.1,12.1,13.1,14.1,15.1)相对的第二侧边缘区域(11.2,12.2,13.2,14.2,15.2,15.3)之间以预定加载力值被加载,并且为了保持此加载,第二侧边缘区域(11.2,12.2,13.2,14.2,15.2,15.3)与支撑结构(5,35,45)固定连接,其中通过保持所述加载力,支撑结构(5,35,45)的刚度增加并且在自动扶梯(I)或自动行人道的运转中的噪音输出降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I)或自动行人道,其中,所述底板(11,12,13,14,15)以四个侧边缘区域(11.1,12.1,13.1,14.1,15.1.11.2,12.2,13.2,14.2,15.2,15.3)为界并且第三侧边缘区域和第四侧边缘区域没有与支撑结构(5,35,4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扶梯(I)或自动行人道,其中,所述支撑结构(5,35,45)被划分成支撑结构模块(5.1,5.2,5.3),并且这些支撑结构模块(5.1,5.2,5.3)中的每一个包括底板(11,12,13,14,15),每个底板(11,12,13,14,15)的第一侧边缘区域(11.1,12.1, 13.1,14.1,15.1)和与每个底板(11,12,13,14,15)的第一侧边缘区域(11.1,12.1,13.1,14.1,15.1)相对的第二侧边缘区域(11.2,12.2,13.2,14.2,15.2,15.3)与它们的支撑结构模块(5.1,5.2,5.3)固定连接,其中,每个支撑结构模块(5.1,5.2,5.3)的底板(11,12,13,14,15)在第一侧边缘区域(11.1,12.1,13.1,14.1,15.1)和第二侧边缘区域(11.2,12.2,13.2,14.2,15.2,15.3)之间以预定加载力值加载。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扶梯(I)或自动行人道,其中,在至少一个侧边缘区域(11.1,12.1,13.1,14.1,15.1,11.2,12.2,13.2,14.2,15.2,15.3)和支撑结构(5,35,45)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中布置振动阻尼中间层(28,38,4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扶梯(I)或自动行人道,其中,支撑结构(5,35,45)或支撑结构模块(5.1,5.2,5.3)包括两个侧部分(5.4,5.5),所述两个侧部分(5.4,5.5)通过横向撑杆(5.6)连接在一起,并且振动阻尼中间层(28,38,48)布置在侧部分(5.4,5.5)的底弦杆(5.35,35.35,45.35)处以及连接底弦杆(5.35,35.35,45.35)的横向撑杆(5.6)处。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自动扶梯(I)或自动行人道,其中,振动阻尼中间层(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尔德·海内曼米夏埃尔·马泰瑟斯蒂芬·豪尔沃尔夫冈·克莱因沃尔夫冈·奈斯梅拉克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