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06880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光源、框架和用于将所述光源转化为均匀面光源的膜材,所述框架容纳所述光源和所述膜材,所述膜材中用以导引光线出射的面为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面为底面,所述膜材中与所述出光面相交的侧面中,至少存在一个侧面为阶梯形状,所述阶梯形状的侧面在沿着所述出光面到所述底面的方向依次外扩,对应地,所述框架中与所述膜材的阶梯形状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为与所述膜材的阶梯形状匹配的阶梯形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传统背光模块搭配可视区周边漏光和亮线的问题,并且能提高背光模块的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液晶显示器具有低压、微功耗、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电子记事本、移动电话、摄像机、高清电视机等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与阴极射线管或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不同,其自身并不发光,而是通过调制外界光达到显示目的,即依靠对外界光的不同反射和透射形成不同对比度达到显示目的。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发光,为达到显示效果,须给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模块,以实现显示功能。现有技术背光模块包括光源和用于将所述光源转化为均匀面光源的膜材,光源是相对膜材的入光面设置,膜材引导光源发出光线的传输方向,将线光源或点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出射。膜材底面分布多个网点,用以破坏光线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光源装置的整体性能,网点的疏密、大小均可有不同的设计以适用不同的光源装置。但是,由于膜材在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尺寸公差且背光模块内部的温度变化易使膜材出现轻微的热胀准缩现象,因此,模材的侧面和框架的侧面之间会留有间隙,在该背光模块照亮显示面板时,在所述间隙处容易出现亮线、漏光等不良光学现象,进而影响品质。现有技述中公开了一种防止漏光的背光模块的方案,其包括光源、膜材及背框,该背框容纳光源及膜材,该膜材包括接收光线的入光面,和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三个和出光面及底面相交的侧面,该光源位于膜材的入光面一侧,该膜材的侧面及与其相对的背框侧面之一具有防漏光结构,该防漏光结构防止膜材侧面和背框侧面的间隙出现漏光现象。但是,上述方案只涉及到膜材与框架的搭配方式,存在膜材容易出现偏移,不便于组装和容易异物进入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种背光模块,包括光源、框架和用于将所述光源转化为均匀面光源的膜材,所述框架容纳所述光源和所述膜材,所述膜材中用以导引光线出射的面为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面为底面,所述膜材中与所述出光面相交的侧面中,至少存在一个侧面为阶梯形状,所述阶梯形状的侧面在沿着所述出光面到所述底面的方向依次外扩,对应地,所述框架中与所述膜材的阶梯形状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为与所述膜材的阶梯形状匹配的阶梯形状。进一步地,所述阶梯形状的侧面至少呈两层阶梯形状外扩。进一步地,所述膜材的各层板材沿着所述出光面到所述底面在所述阶梯形状的侧面依次外扩。进一步地,所述膜材沿着底面到出光面的板材依次为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下棱镜片和上棱镜片。进一步地,所述膜材沿着出光面到底面在所述阶梯形状的侧面呈两层阶梯外扩。进一步地,所述膜材沿着出光面到底面在所述阶梯形状的侧面呈四层阶梯外扩。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位于所述膜材底面,所述膜材的四个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底面相交的侧面均为阶梯形状。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位于所述膜材底面,所述膜材的四个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底面相交的侧面中,有两个相对的侧面为阶梯形状。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位于与所述出光面相交的一个侧面,所述侧面为入光面,所述膜材中,除所述入光面外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底面相交的其他三个侧面均为阶梯形状。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位于与所述出光面相交的一个侧面,所述光源位于的侧面为入光面,所述膜材中,与所述入光面相对的侧面为阶梯形状。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位于与所述出光面相交的一个侧面,所述光源位于的侧面为入光面,所述膜材中,与所述入光面相交的两个侧面均为阶梯形状。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位于与所述出光面相交的一个侧面,所述光源位于的侧面为入光面,所述膜材中,与所述入光面相交的一个侧面为阶梯形状。进一步地,所述膜材与所述框架以反光胶带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膜材与所述框架以所述框架的水平外延挡墙固定。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背光模块。本专利技术能解决传统背光模块搭配可视区周边漏光和亮线的问题,并且能提高背光模块的亮度;采用倒阶梯状的框架,并采用反组,更加便于组装,防止膜材偏移和异物进入;在背框侧面与膜材侧面相对处,增加了一条反光胶带或外延挡墙,将入射到框架槽侧壁的光最大限度的反射到可视区的中央,能进一步增大背光模块亮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膜材侧面是倾斜面的防漏光的背光模块剖面示意图;图2是直下型的背光模块的一种阶梯壁视图;图3是直下型的背光模块的一种垂直壁视图;图4是直下型的背光模块的一种垂直壁视图;图5是直下型的背光模块的一种垂直壁视图;图6是直下型的背光模块的一种垂直壁视图;图7是侧边入光型的背光模块的一种阶梯壁视图;图8是侧边入光型的背光模块的一种垂直壁视图;图9是侧边入光型的背光模块的一种垂直壁视图;图10是侧边入光型的背光模块的一种垂直壁视图;图11是侧边入光型的背光模块的一种垂直壁视图;图12是侧边入光型的背光模块的一种入光面视图;图13是侧边入光型的背光模块的一种垂直壁视图;图14是侧边入光型的背光模块的一种垂直壁视图;图15是侧边入光型的背光模块的一种入光面视图;图16是侧边入光型的背光模块的一种阶梯壁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仅为体现本专利技术主旨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块,包括光源、框架和用于将所述光源转化为均匀面光源的膜材,其中框架容纳所述光源和所述膜材。设膜材中用以导引光线出射的面为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面为底面,与光源相邻的面为入光面。所述膜材用于将所述光源转化为均匀面光源,依据不同的工艺,所述膜材会有细微差别。本实施例中的膜材的组成从下往上依次为: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下棱镜片、上棱镜片组成。所述框架容纳所述光源和所述膜材,所述光源可位于所述膜材的下方,也可位于所于膜材的四个侧面的一个侧面。接照光源的位置,本背光膜块可分为直下型和侧边入光型两种,具体结构如下:直下型:光源置于膜材下方,所述光源通常使用W型灯管,光源由自发性光源射出并由反射板反射后,向上经扩散板均匀分散后于正面射出,因安置空间变大,灯管可依TFT面板大小使用多于一个灯管,优点为辉度高、出光视角良好、光利用效率高、结构简单,缺点为存在厚度较厚且有温度高的问题。侧边入光型:光源置于膜材侧边,依膜材的型式和光学上的需求可选用直型、L型和U型的灯管或发光二极管,优点为厚度较薄且无温度过高的问题。目前采用较多的为侧边入光型。本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块,不管是采用直下型还是侧边入光型,所述膜材中与所述出光面相交的侧面中,至少存在一个侧面为阶梯形状,所述阶梯形状的侧面在沿着所述出光面到所述底面的方向依次外扩,对应地,所述框架中与所述膜材的阶梯形状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为与所述膜材的阶梯形状匹配的阶梯形状。当为直下型时,可以是四个侧面中任意一面、两面或三面为阶梯形状,也可以是四个侧面均为阶梯形状。详见实施例二。当为侧边入光型时,其中一个侧面为入光面,其他三个侧面中,可为三个侧面中任意一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光源、框架和用于将所述光源转化为均匀面光源的膜材,所述框架容纳所述光源和所述膜材,所述膜材中用以导引光线出射的面为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面为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材中与所述出光面相交的侧面中,至少存在一个侧面为阶梯形状,所述阶梯形状的侧面在沿着所述出光面到所述底面的方向依次外扩,对应地,所述框架中与所述膜材的阶梯形状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为与所述膜材的阶梯形状匹配的阶梯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光源、框架和用于将所述光源转化为均勻面光源的膜材,所述框架容纳所述光源和所述膜材,所述膜材中用以导引光线出射的面为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面为底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材中与所述出光面相交的侧面中,至少存在一个侧面为阶梯形状,所述阶梯形状的侧面在沿着所述出光面到所述底面的方向依次外扩,对应地,所述框架中与所述膜材的阶梯形状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为与所述膜材的阶梯形状匹配的阶梯形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形状的侧面至少呈两层阶梯形状外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材的各层板材沿着所述出光面到所述底面在所述阶梯形状的侧面依次外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材沿着底面到出光面的板材依次为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下棱镜片和上棱镜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材沿着出光面到底面在所述阶梯形状的侧面呈两层阶梯外扩。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材沿着出光面到底面在所述阶梯形状的侧面呈四层阶梯外扩。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位于所述膜材底面,所述膜材的四个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底面相交的侧面均为阶梯形状。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戴超周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