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0480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源模组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该侧入式背光源模组中没有导光板,以避免因导光板的质量而影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的画面品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包括:灯条,位于所述灯条正发光面一侧的反射部件,位于所述反射部件上方的扩散片;其中,所述反射部件具有将入射光反射到所述扩散片上的反射面;所述扩散片面向所述反射面的面上设置有多个反射性网点;所述反射部件与扩散片之间留有供光传导的传导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背光源模组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背光源模组按照光源设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其中,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因灯条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部而使得背光源模组的厚度较薄,因此广泛的应用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是利用导光板来导光,将灯条所发出的线光转化为面光;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的导光板的导光方式如下: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测入式背光源模组的导光板上未设置有散射性网点时的光路示意图;当灯条10发出的光以一定的入射角度射入导光板20中后,光在导光板20中发生全反射,光不会从导光板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射出,而从导光板20靠近灯条10的一端传送的导光板20远离灯条10的另一端。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的导光板上设置有散射性网点时的光路示意图;当导光板20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散射性网点21时,灯条10发出的光以一定的入射角度射入导光板20中后,在每个散射性网点21中的散光粒子的作用下,破坏了光的全反射,从而改变了光的传送方向,使得一部分光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光从导光板20的上表面射出,另一部分光从导光板20的下表面射出,经过位于导光板20下方的反射片30反射后再进入导光板20,并从导光板20的上表面射出。可见,在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中,导光板是关键部件,利用导光板20的全反射和散射性网点21的散射作用,将灯条10发出的线光转换为面光,因此,导光板20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的画面品质;但是,导光板20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制作难度较高,且易出现光晕、黑白点等缺陷,从而会影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的画面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该侧入式背光源模组中没有导光板,以避免因导光板的质量而影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的画面品质,同时节约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包括:灯条,位于所述灯条正发光面一侧的反射部件,位于所述反射部件上方的扩散片;其中,所述反射部件具有将入射光反射到所述扩散片上的反射面;所述扩散片面向所述反射面的面上设置有多个反射性网点;所述反射部件与扩散片之间留有供光传导的传导空间。优选地,靠近所述灯条区域的单位面积内反射性网点所占有的面积比例大于远离所述灯条区域的单位面积内反射性网点所占有的面积比例。较佳地,所述反射性网点的面积均相同,且靠近所述灯条区域的所述反射性网点的密度大于远离所述灯条区域的所述反射性网点的密度。优选地,所述反射面为平面或内凹的圆弧面。优选地,所述反射部件垂直于所述灯条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优选地,每个所述反射性网点的形状为圆形。进一步地,上述侧入式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具有容纳槽的背板,所述灯条和所述反射部件置于所述容纳槽中。优选地,所述反射部件和所述背板为一体结构。本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当将上述灯条点亮时,灯条发射到扩散片除各个所述反射性网点以外区域上的光经扩散片折射后,从扩散片背向反射部件的面上射出;灯条发射到各个反射性网点上的光经反射面至少一次反射后,经扩散片折射后射出从扩散片背向反射部件的面上射出;灯条发射到反射面上的光经反射面至少一次反射后,经扩散片折射后从扩散片背向反射部件的面上射出;从扩散片背向反射部件的面上射出的光最终形成面光源。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本技术提供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中,是利用反射部件上的反射面、扩散片以及扩散片上的多个反射性网点实现导光,使灯条发出的光在扩散片的上表面形成面光源;与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相比,没有采用导光板导光即可将灯条发出的光转换为面光,如此避免因导光板的质量而影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的画面品质;此外,因没有导光板,还可以降低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的制作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测入式背光源模组的导光板上未设置有散射性网点时的光路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的导光板上设置有散射性网点时的光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0-灯条,20-导光板,21-散射性网点,30-反射片,40-反射部件,41-反射面,50-扩散片,51-反射性网点。【具体实施方式】因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的画面品质受到导光板的质量影响,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该侧入式背光源模组中没有导光板,包括:灯条,位于灯条旁且具有反射面的反射部件,以及位于反射部件上方且具有多个反射性网点的扩散片,灯条发出的光一部分经扩散片折射后、从扩散片背向反射部件的面射出,另一部分经各个反射性网点反射和反射面反射后从扩散片背向反射部件的面射出,以在扩散片背向反射部件的面上形成亮度均匀的面光源。因该侧入式背光源模组中没有导光板导光即可将灯条发出的光转换为面光,如此可以避免因导光板的质量而影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的画面品质。首先申明,在本文中所用的“上”和“下”等方位词语,仅是用于描述方便,并不能作为对本技术结构的限定。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阅图3和图4,其中,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剖视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背光源包括:灯条10,位于灯条10正发光面一侧的反射部件40,位于反射部件40上方的扩散片50 ;其中,反射部件40具有将入射光反射到扩散片50上的反射面41 ;扩散片50面向反射面41的面上设置有多个反射性网点51 ;反射部件40与扩散片50之间留有供光传导的传导空间。在上述实施例中,侧入式背光源模组是利用反射部件40上的反射面41、扩散片50以及扩散片50上的多个反射性网点51实现导光,使灯条10发出的光在扩散片50的上表面上形成面光源;与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相比,没有采用导光板导光即可将灯条10发出的光转换为面光源,如此可以避免因导光板的质量而影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的画面品质;此外,因没有导光板,还可以降低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的制作成本。具体实施时,上述反射部件40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梯形或其它不规则多边形,同样的,反射面41可以为平面或内凹的圆弧面。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部件40垂直于灯条10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因此该反射部件40也称为楔形结构;反射面41为与水平面或扩散片50之间成一定角度的平面,即为图3中反射部件40朝向灯条10的正出光面,可以使入射光反射到扩散片50上,同时,还可以将灯条10发出的水平光反射到扩散片50上,提高灯条10的发出的光的利用率。在扩散片50面向反射部件40的面上,即在扩散片5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反射性网点51,用于控制扩散片50的光通过量,以及提高灯条10发射的光的利用率,反射性网点5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其它正多边形等,优选地,反射性网点51的形状为圆形,圆形在工艺上实现较简单,且可使通过扩散片50的光分布更加均匀。因靠近灯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条,位于所述灯条正发光面一侧的反射部件,位于所述反射部件上方的扩散片;其中,所述反射部件具有将入射光反射到所述扩散片上的反射面;所述扩散片面向所述反射面的面上设置有多个反射性网点;所述反射部件与扩散片之间留有供光传导的传导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条,位于所述灯条正发光面一侧的反射部件,位于所述反射部件上方的扩散片;其中, 所述反射部件具有将入射光反射到所述扩散片上的反射面; 所述扩散片面向所述反射面的面上设置有多个反射性网点; 所述反射部件与扩散片之间留有供光传导的传导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灯条区域的单位面积内反射性网点所占有的面积比例大于远离所述灯条区域的单位面积内反射性网点所占有的面积比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性网点的面积均相同,且靠近所述灯条区域的所述反射性网点的密度大于远离所述灯条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骋郑其敏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