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668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8:06
一种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包含一个基板、一个电极单元,及一个电致变色单元;该电极单元是设置于该基板的表面,包括一个第一电极,及一个第二电极,且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彼此分离不连接;该电致变色单元是设置于该电极单元及该基板的表面,该电致变色单元在外加电场于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颜色的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同时形成于该基板表面的设置方式,即可使该电致变色结构以单一个基板的方式达到电致变色的功效,而更符合产品薄型化的设计趋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型电致变色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型化的电致变色结构。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材料是利用材料的光学属性(例如:反射率、穿透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且具有可逆性的颜色变化反应。而电致变色的原理则是通过电致变色材料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得、失电子的过程而使得电致变色材料产生颜色的变化。根据不同的环境与需求,电致变色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业、汽车工业、航天工业等各种领域,例如作为调节室内阳光入射能量的智能型窗户、汽车的反强光照后镜、车内的天窗、静态图案广告牌、数字显示器等。参阅图1,为一个现有的电致变色结构,包含一个第一基板11、一个第一电极12、一个电致变色层13、一个电解质层14、一个第二基板15,及一个第二电极16,该第一电极12及该第二电极16分别形成于该第一基板11及该第二基板15的表面,且该电致变色层13与该电解质层14分别夹设于该第一电极12与该第二电极16间。当在该第一电极12与该第二电极16间施予一个电压时,通过该第一电极12提供的电子以及该电解质层14提供的离子,便可使该电致变色层13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颜色的变化。然而,现有的电致变色结构是利用该第一基板11及该第二基板15将其余的组成结构夹设于其中,在制造时是先分别形成,再依序封装贴合成一体,除了在制造时会重复消耗较多的生产材料,装配的编程也较为繁复且耗费工时,更会造成该电致变色结构的厚度增加,不符合现今产品轻薄化的设计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达成薄型化需求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本专利技术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包含一个基板、一个电极单元,及一个电致变色单元。该电极单兀设置于该基板的表面,包括一个第一电极,及一个第二电极,且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彼此分离不连接。该电致变色单元设置于该电极单元及该基板的表面,当施加一个外加电场于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时,该电致变色单元会产生颜色的变化。本专利技术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还包含一个盖设于该电致变色单元表面的保护单J Li ο本专利技术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为0.1um至IOmm0本专利技术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该第一电极的面积大于该第二电极,该电极单元还包括多条分布于该第一电极表面的第一金属导线,及对应覆盖于所述第一金属导线的第一绝缘层,且该第一绝缘层不完全遮盖该第一电极。本专利技术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该电极单元还包括多条分布于该第二电极表面的第二金属导线,及对应覆盖于所述第二金属导线的第二绝缘层,且该第二绝缘层不完全遮盖该第二电极。本专利技术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所述第一金属导线与该第二金属导线可分别为间隔排列或呈网状交错排列,任两相邻的第一金属导线之间的间距为20mm至600mm,任两相邻的第二金属导线之间的间距为20mm至600mm。本专利技术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所述第一金属导线与该第二金属导线的材料分别选自:金、银、铜、铝,及前述材料的一个组合。本专利技术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该第一绝缘层与该第二绝缘层的材料分别选自:光固化胶、热固化胶、环氧树脂胶、非导电性固化胶,及前述材料的一个组合。本专利技术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该电致变色单元包括一个形成于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及该基板表面的电致变色层,及一个形成于该电致变色层表面的电解质层。本专利技术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该基板是由高分子材料所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同时形成于该基板的表面,可以达成薄型化需求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电致变色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说明本专利技术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布的另一态样;图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布的又一态样;图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布的再一态样;图6是该图3至图5中的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布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薄型电致变色结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基板2、一个电极单元3、一个电致变色单元4,及一个保护单元5。该基板2可为可挠性或非可挠性材料,其中,可挠性材料是由高分子材料所制成,该高分子材料可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丙烯酸,及前述材料的一个组合,而非可挠性材料则可为玻璃或压克力板。[0031 ] 该电极单兀3设置于该基板2的表面,包括一个第一电极31,及一个与该第一电极31彼此分离不连接的第二电极32,该第一电极31及该第二电极32间存在有一个间隙S,且较佳地,该间隙S为0.1um至10mm。而该第一电极31的面积大于该第二电极32,且该第一电极31为该电致变色结构的主要变色显示区域。要说明的是,该第二电极32与该第一电极31也可视实际元件的设计需求而具有不同的形状或相对分布的态样,即该第一电极31及该第二电极32间只要存在有该间隙S,彼此分离不连接即可;较佳地,该第二电极32与该第一电极31可以彼此呈交错分布的态样,例如,参阅图3至5,该第二电极32可呈曲线状、回路状、指叉状等形状与该第一电极31彼此交错设置,图6所示即为该图3至图5中该第一电极31及该第二电极32分布的局部放大图,利用此设置方式可用于增加电子传递的速度,提升变色速度及变色均匀性。该第一电极31及该第二电极32可由任何具有导电性的金属、金属合金或金属氧化物所制成,较佳地,该第一电极31及该第二电极32的材料是选自:透明导电的氧化锡、氧化铟锡、氧化锑锡、氧化锌,及前述材料的一个组合。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31及该第二电极32是选自氧化铟锡并经由溅镀的方式形成于该基板2的表面。具体的说,该第一电极31及该第二电极32的形成方法,是先将该氧化铟锡全面性的溅镀于该基板2的表面以形成一氧化铟锡镀膜,再对该氧化铟锡镀膜进行切割加工等编程,令该氧化铟锡镀膜分隔成彼此不连接的两部分,即成为该第一电极31及该第二电极32。该电致变色单元4设置于该电极单元3及该基板2的表面,且当施加外加电场于该第一电极31及该第二电极32时,该电致变色单元4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颜色的变化。具体的说,该电致变色单元4包括一个形成于该第一电极31及该第二电极32及该基板2表面的电致变色层41,及一个形成于该电致变色层41表面的电解质层42。该电致变色层41的材料选自: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氰化物、导电有机高分子,及前述材料的一个组合。其中,该金属氧化物选自:氧化钨、氧化镍、氧化铜、氧化钥、氧化钒、氧化钛、氧化铯、氧化铌、水合氧化锌,及前述材料的一个组合;该过渡金属氰化物选自:普鲁士蓝、六氰铁酸铁、六氰铁酸铟、六氰铁酸铜、六氰铁酸镍,及前述材料的一个组合;该导电有机高分子选自:聚(3,4-乙烯基二氧基噻吩)、聚噻吩、聚苯胺、聚砒咯、双嘧啶、紫精,及前述材料的一个组合。该电解质层42可为液态、胶态,或固态等形式,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电解质层42是胶态的形式且由有机溶剂、高分子材料、碳酸丙烯,及一个可解离出离子的盐类混合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包含一个基板、一个电极单元及一个电致变色单元,该电极单元设置于该基板的表面,具有一个第一电极和一个第二电极,且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彼此分离不连接,该电致变色单元设置于该电极单元及该基板的表面,当施加一个外加电场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时,该电致变色单元会产生颜色的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28 TW 1011511351.一种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包含一个基板、一个电极单兀及一个电致变色单兀,该电极单兀设置于该基板的表面,具有一个第一电极和一个第二电极,且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彼此分离不连接,该电致变色单元设置于该电极单元及该基板的表面,当施加一个外加电场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时,该电致变色单元会产生颜色的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型电致变色结构还包含一个盖设于该电致变色单元表面的保护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为0.1um至IOmm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的面积大于该第二电极,该电极单兀还包括多条分布于该第一电极表面的第一金属导线,及对应覆盖于所述第一金属导线的第一绝缘层,且该第一绝缘层不完全遮盖该第一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智仁苏士豪
申请(专利权)人:立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