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接枝聚烯烃的聚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550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0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合物(P1),其可通过使至少一种组分a)与至少一种组分b)反应而获得,其中:a)为至少一种聚烯烃(A),其接枝有至少一种化合物(G),且b)为至少一种含有至少两个环氧基的化合物(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基于接枝聚烯烃的聚合物专利技术描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合物(Pl),其可通过使至少一种接枝聚烯烃与含有至少两个环氧基的化合物反应而获得。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组合物,其包含所述聚合物(PI)和至少一种其他聚合物(P2)。优选对所述组合物进行加工。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制备聚合物(Pi)的方法和一种制备含聚合物(PD和聚合物(P2)的组合物的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所述聚合物(PD在降低熔体流动速率(MFR)中的用途,尤其是在回收聚烯烃中。聚烯烃,特别地聚丙烯(PP)是可用于许多不同领域的公知聚合物类别。聚烯烃的优点在于可回收由聚烯烃制成的产品。然而,在聚烯烃加工期间,聚烯烃,尤其是回收聚烯烃的分子量损失是公知的问题。(分子)量损失导致在加工(尤其是通过挤出应用)期间由聚烯烃制成的物品中的熔体强度降低(其后果是测得熔体流动速率提高)。文献中已提出具有提高的熔体流动速率的聚烯烃的加工问题。W000/26286涉及一种改变聚烯烃分子量的方法以及一种包含聚烯烃和多官能环氧化物的组合物。所述聚烯烃的分子量通过添加至少一种化合物(A)而改变,所述化合物(A)含有至少一个环氧基和至少一个链烯基。此外,除化合物(A)之外,还添加自由基形成剂如过氧化物和/或高氯酸盐。所述方法的缺点是由于链断裂所导致的不受控制的副反应和/或由于交联所导致的凝胶形成(该效应主要由使用过氧化物和/或高氯酸盐导致)。W097/30112涉及一种稳定聚烯烃回收物的方法、一种稳定剂混合物以及一种可通过所述方法获得的回收聚烯烃。通过向聚烯烃回收物中添加至少一种芳族仲胺和至少一种多官能环氧化物使聚烯烃回收物对氧化、热或光诱导的降解稳定。US-B6, 884,851涉及一种制备具有特定流变性能和增容性能的聚烯烃的方法,以及所得的聚烯烃及其用途。通过所述方法获得的聚烯烃为接枝聚烯烃,其与未接枝的聚烯烃相比显示出不同的熔体强度性能。待接枝的聚烯烃可为基于含2-8个碳原子的直链烯烃如乙烯、丙烯或1-辛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接枝用具有至少一个选自羰基和酸酐的官能团且具有乙烯基不饱和基团的可接枝单体进行。然而,US-B6,884,851的接枝聚合物在接枝后不进一步反应。EP-AO 269 275涉及一种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对各种树脂和金属具有优异的热粘合性且具有高橡胶状弹性和良好的模塑性。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包含:a)过氧化物交联性烯烃共聚物橡胶,b)烯烃塑料和c)与组分a)和b)的量相比,少于10%的不饱和环氧单体或不饱和羟基单体。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部分交联。橡胶组分a)不含任何接枝烯烃。所述不饱和环氧单体可为例如不饱和单羧酸的缩水甘油酯,如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所述组合物通过将所述组分共混,并在有机过氧化物存在下动态热处理所述共混物 以获得部分交联而制备。US-A2004/0138381涉及由环氧官能单体制成的扩链剂、聚合物组合物以及由其制成的制品。所述扩链剂包含a)至少一种环氧官能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和b)至少一种苯乙烯类单体和/或(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聚合产物。所述扩链剂必须满足其他参数,如约180-约2800的环氧当量。所述扩链剂可用于扩链聚合物组合物中,所述组合物包含(除所述扩链剂之外)至少一种缩聚物。在所述组合物中,所述扩链剂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缩聚物的一部分反应以制备经扩链的缩聚物。所用的缩聚物选自例如聚酯、聚酰胺或聚氨酯。对能降低聚烯烃,尤其是回收聚烯烃如回收聚丙烯或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的稳健技术仍存在很大的市场兴趣。本专利技术的潜在问题是提供新型聚烯烃。所述新型聚烯烃在用于(不同)聚合物,尤其是用于(回收)聚烯烃中时,应能降低熔体流动速率。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可通过使至少一种组分a)与至少一种组分b)反应而获得的聚合物(Pi)实现,其中:a)为至少一种聚烯烃(A),其接枝有至少一种化合物(G),且b)为至少一种含有至少两个环氧基的化合物(B)。通过将接枝聚烯烃用作组分a)以获得聚合物(Pl),可发现本专利技术的一大优势。由于接枝和所保持的官能度,扩链可通过简单反应方式实现,从而导致化合物(B)稳定键接至组分a)的聚烯烃上。由于化合物(B)含有至少两个环氧基,因此可将组分a)的至少两个(单独的)接枝聚烯烃连接在一起。其结果是获得新型且稳定的聚合物(P1),其与未接枝的普通聚烯烃相比,具有显著增大的分子量。此外,根据组分a),所述新型聚合物(Pl)与常规聚合物相比,扭矩提高。与例如W000/26286所述的(回收)聚烯烃相比,聚合物(Pl)的额外优点在于当通过使至少一种组分a)与至少一种组分b)反应而制备聚合物(Pl)时,不使用自由基引发剂。W000/26286的方法需要使用自由基引发剂(自由基形成剂如过氧化物),否则的话所述多官能环氧化物不能与聚烯烃连接。然而,通过W000/26286的该方法,但仅使用本专利技术接枝聚烯烃可获得具有增大的分子量的聚烯烃不受控制的增多。其结果是,在本专利技术聚合物(Pl)中可发现完全没有或显著降低的由于链断裂所导致不受控副反应和/或由于交联所导致的凝胶形成。本专利技术的聚合物(Pl)可成功地与不同的聚合物,尤其是与聚烯烃,特别是与回收聚烯烃一起使用。由于稳定的键接以及由于本专利技术聚合物(PI)的高分子量聚烯烃的受控增多,聚烯烃,尤其是回收聚烯烃由于加工所导致的分子量降低可得以补偿。这意味着回收聚烯烃的质量/性能可通过添加至少一定量的具有与未接枝和/或未扩链的普通聚烯烃相比增大的分子量的新型聚合物(PD而显著提高。下文进行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首先,更详细地定义可由组分a)与b)的反应获得的聚合物(P1)。稍后在下文中定义包含至少一种聚合物(Pl)和至少一种其他聚合物(P2)的组合物以及制备所述聚合物(PD或包含所述聚合物(Pl)和(P2)的所述组合物的方法。用于获得聚合物(Pl)的组分a)包含至少一种接枝有至少一种化合物(G)的聚烯烃(A)。聚烯烃(A)本身(不考虑化合物(G))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已知的且未接枝的任何聚烯烃。用作聚烯烃(A)的合适聚烯烃描述于例如W000/26286中。所述聚烯烃可例如通过自由基聚合或催化聚合 制备。聚烯烃可为均聚物或基于至少两种不同烯烃的共聚物。聚烯烃(A)优选为基于(至少一种)含2-8个碳原子的直链烯烃如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和1-辛烯的聚合物。在共聚物,尤其是聚丙烯共聚物的情况下,共聚单体(除上述直链烯烃之外)额外选自4-乙烯基环己烯、二环戊二烯、亚甲基降冰片烯和亚乙基降冰片烯、1,3-丁二烯、异戊二烯和1,3-戊二烯。更优选地,聚烯烃㈧选自聚丙烯(PP)、PP共聚物、聚乙烯(PE),或茂金属基聚烯烃。聚乙烯优选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PP共聚物和茂金属基聚烯烃基于与前段最后两句所述相同的单体。最优选地,组分a)的聚烯烃㈧为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接枝至至少一种聚烯烃(A)上的化合物(G)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可用于接枝至聚烯烃上的任何化合物。所述化合物(G)具有至少一个官能团,其在接枝至至少一种聚烯烃(A)之后仍然存在。此外,所述官能团能与下文所述的化合物(B)的环氧基反应。该类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合物(P1),其可通过使至少一种组分a)与至少一种组分b)反应而获得,其中:a)为至少一种聚烯烃(A),其接枝有至少一种化合物(G),且b)为至少一种含有至少两个环氧基的化合物(B)。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1.09 EP 11188421.91.一种聚合物(P1),其可通过使至少一种组分a)与至少一种组分b)反应而获得,其中: a)为至少一种聚烯烃(A),其接枝有至少一种化合物(G),且 b)为至少一种含有至少两个环氧基的化合物(B)。2.根据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Pl),其中: 组分a)的聚烯烃㈧选自聚丙烯(PP)、PP共聚物、聚乙烯(PE)或茂金属基聚烯烃,其中聚乙烯(PE)优选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 / 或 组分a)的化合物(G)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巴豆酸、柠康酸、马来酸酐、衣康酸酐、巴豆酸酐或柠康酸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聚合物(Pl),其中组分b)的化合物(B)为如下物质的聚合产物: bl)至少一种环氧官能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和 b2)至少一种苯乙烯类和/或(甲基)丙烯酸类单体。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聚合物(P1),其中组分a)经由选自酸酐(-C0-0-C0-)、-C00H、-OH或其盐的官能团与化合物(B)的环氧基反应以获得聚合物(Pl)。5.一种组合物,其包含: 至少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聚合物(Pl),和 至少一种其他聚合物(P2)。6.根据权利要求5的组合物,其中聚合物(P2)为聚烯烃(C),优选聚烯烃(C)具有与聚合物(PD的组分a)的聚烯烃(A)相同的定义。7.根据权利要求5或6的组合物,其包含相对于聚合物(P2)的量为0.2-10重量%的聚合物(PD。8.根据权利要求7的组合物,其包含选自稳定剂、抗氧化剂、U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施洛R·范德米尔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夫欧洲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