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生长环境湿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191393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9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菌菇生产技术领域。金针菇生长环境湿度控制系统,包括一加湿系统,加湿系统包括至少一台加湿器,各加湿器均位于菌菇生长室外,菌菇生长室内设有一床架,床架自下而上,至少设有六层,各加湿器的出气口均通过至少一加湿管道与菌菇生长室连通;加湿管道的出气端部设置在床架的最高层与第二高层之间;金针菇生长环境湿度控制系统还包括至少一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雾化器包括一超声波发射头,超声波发射头位于水容器内,水容器的开口与至少一水气管路联通,水气管路上开有复数个湿气出口,复数个湿气出口均位于新风通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化了加湿系统的结构,使得菌菇生长室内湿度较为均衡,从而使各处菌菇长势差异小,含水量较为充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菌菇生产
金针菇生长环境湿度控制系统,包括一加湿系统,加湿系统包括至少一台加湿器,各加湿器均位于菌菇生长室外,菌菇生长室内设有一床架,床架自下而上,至少设有六层,各加湿器的出气口均通过至少一加湿管道与菌菇生长室连通;加湿管道的出气端部设置在床架的最高层与第二高层之间;金针菇生长环境湿度控制系统还包括至少一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雾化器包括一超声波发射头,超声波发射头位于水容器内,水容器的开口与至少一水气管路联通,水气管路上开有复数个湿气出口,复数个湿气出口均位于新风通道内。本技术优化了加湿系统的结构,使得菌菇生长室内湿度较为均衡,从而使各处菌菇长势差异小,含水量较为充足。【专利说明】金针菇生长环境湿度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菌菇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金针菇生长环境的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种植菌菇时,室内的很多参数都需要灵活调整,以利于菌菇生长。室内湿度参数是需要调整的一个重要参数。恰当的湿度参数能够有效保障菌菇的生长速度和成长质量。现有的金针菇生长环境用增湿系统结构不合理,而且各增湿设备之间无法协同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针菇生长环境湿度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金针菇生长环境湿度控制系统,包括一加湿系统,所述加湿系统包括至少一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各加湿器均位于菌燕生长室外,菌燕生长室内设有一用于放置培养瓶的床架,所述床架自下而上,至少设有六层,各加湿器的出气口均通过至少一加湿管道与菌菇生长室连通;所述加湿管道的出气端部设置在所述床架的最高层与第二高层之间;菌菇生长室外设有一用于菌菇生长室通风的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上开有进风口、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外界联通,所述出风口与菌菇生长室联通,金针菇生长环境湿度控制系统还包括至少一超声波雾化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器包括一超声波发射头,所述超声波发射头位于水容器内,所述水容器的开口与至少一水气管路联通,所述水气管路上开有复数个湿气出口,复数个湿气出口均位于所述新风通道内。本技术优化了加湿系统的结构,通过合理布置加湿器和超声波雾化器,使得菌菇生长室内湿度较为均衡,从而使各处菌菇长势差异小,含水量较为充足,进而缩短了各处菌菇的生长差异,提高了每平方米的产量。所述菌菇生长室内设有至少三排床架,所述湿气出口的个数与所述床架的排数一致,每排床架设有六层,所述加湿管道的出气端部设置在所述床架的第六层和第五层之间。加湿管道的出气端部设置在高处,湿气可通过沉降的方式,降落到低处,从而使各处较为均匀。所述超声波雾化器、所述水气管路均位于所述新风通道内。可避免出现超声波雾化器外置可能造成的雾化气外溢,效率低的问题。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气管路呈O型,所述超声波雾化器至少有两个,各超声波雾化器的出气口均匀排布在呈O型的水气管路内。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气管路呈直线型,所述超声波雾化器至少有两个,各超声波雾化器对应的水容器的开口均连接有一个呈直线型的水气管路,各呈直线型的水气管路并排排布。呈直线型的水气管路的长度方向最好与所述新风通道的长度方向一致。允许与新风通道的长度方向不一致,通过呈弧形的弯管将各水气管路连接在一起。这种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新风通道内的湿气含量。所述超声波雾化器优选有两个,各超声波雾化器对应的水容器的开口均连接有一个呈直线型的水气管路,靠近所述菌菇生长室一个水气管路的湿气出口朝向所述菌菇生长室,另一个水气管路的湿气出口朝向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加湿器倾斜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加湿器的倾斜角度小于5°,所述倾斜角度是指加湿器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倾斜放置加湿器,相较传统的竖直放置,更有利于对加湿器的清洗,加湿器在进行排水时,因倾斜更容易被排净。所述加湿器还可以和所述超声波雾化器共用管道,以降低成本。即可以在水气管路增设与加湿器的出气端联通的湿气进口,湿气进口与加湿器的出气端联通,同时在水气管路上增设湿气出口,湿气出口通过一直管通向床架的第六层和第五层之间。所述加湿系统还包括一湿度控制系统,所述湿度控制系统包括一湿度传感器阵列,所述湿度传感器阵列中的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床架上,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一用于控制所述加湿器的工作状态的加湿器供电模块,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还连接一用于控制所述超声波雾化器的工作状态的超声波雾化器供电模块。通过所述湿度传感器可监测菌菇生长室内的湿度情况,微型处理器系统根据获得的湿度信息,适时调整加湿器、超声波雾化器的工作状态,进而维持菌菇生长室内的湿度处于一设定状态,以保证菌菇生长与良好湿度状态。可实现两种加湿方式之间的协同。所述加湿系统还包括一水位控制系统,所述水位控制系统包括一用于检测容器内液面变化情况的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位于所述水容器内,所述水位传感器连接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一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位于与所述水容器的进水端连接的水管上。通过水位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水容器内的水量,保证超声波雾化器的正常有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图2,金针菇生长环境湿度控制系统,包括一加湿系统,加湿系统包括至少一台加湿器I,各加湿器I均位于菌燕生长室外,菌燕生长室内设有一用于放置培养瓶的床架2,床架2自下而上,至少设有六层,各加湿器I的出气口均通过至少一加湿管道与菌菇生长室连通;加湿管道的出气端部4设置在床架的最高层与第二高层之间。加湿器外置,且加湿管道的出气端部4设置在床架的最高层与第二高层之间,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冷风机设在加湿气下方,湿气下沉困难的问题。菌菇生长室外设有一用于菌菇生长室通风的新风通道,新风通道上开有进风口、出风口,进风口与外界联通,出风口 5与菌菇生长室联通,金针菇生长环境湿度控制系统还包括至少一超声波雾化器3,超声波雾化器3包括一超声波发射头,超声波发射头位于水容器内,水容器的开口与至少一水气管路6联通,水气管路6上开有复数个湿气出口,复数个湿气出口均位于新风通道内。本技术在新风通道内增加了超声波雾化器,可提高新风通道内的湿度,可有效减少干燥的新风造成的菌菇生长室内湿度的下降。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优化了加湿系统的结构,使得菌菇生长室内湿度较为均衡,从而使各处菌菇长势差异小,含水量较为充足,进而缩短了各处菌菇的生长差异,提高了每平方米的产量。菌菇生长室内设有至少三排床架,湿气出口的个数与床架的排数一致,每排床架设有六层,加湿管道的出气端部设置在床架的第六层和第五层之间。加湿管道的出气端部设置在高处,湿气可通过沉降的方式,降落到低处,从而使各处较为均匀。超声波雾化器、水气管路均位于新风通道内。可避免出现超声波雾化器外置可能造成的雾化气外溢,效率低的问题。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水气管路呈O型,超声波雾化器至少有两个,各超声波雾化器的出气口均匀排布在呈O型的水气管路内。此时各湿气出口朝向新风通道的内侧。作为另一种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金针菇生长环境湿度控制系统,包括一加湿系统,所述加湿系统包括至少一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各加湿器均位于菌菇生长室外,菌菇生长室内设有一用于放置培养瓶的床架,所述床架自下而上,至少设有六层,各加湿器的出气口均通过至少一加湿管道与菌菇生长室连通;所述加湿管道的出气端部设置在所述床架的最高层与第二高层之间; 菌菇生长室外设有一用于菌菇生长室通风的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上开有进风口、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外界联通,所述出风口与菌菇生长室联通,金针菇生长环境湿度控制系统还包括至少一超声波雾化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器包括一超声波发射头,所述超声波发射头位于水容器内,所述水容器的开口与至少一水气管路联通,所述水气管路上开有复数个湿气出口,复数个湿气出口均位于所述新风通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祥成水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