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轴磁性转子入壳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1080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9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心轴磁性转子入壳工装,解决了在电机装配现场磁性转子容易直接吸附到定子上造成装配失败的问题。包括在实心轴磁性转子(1)的非驱动端上设置有螺孔(3)和导向杆(4),导向杆设置在实心轴磁性转子的轴线上;在电机定子机座(5)的驱动端面(6)上等间隔弧度地设置有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等间隔弧度地设置的上定位导向扇形板组成的上定位导向孔的中轴线与电机定子机座的中轴线重合,在长方形限位板(9)的两端设置有吊杆连接螺孔(13)和两平行吊杆(8),在长方形限位板上设置有下定位导向孔(10),实心轴磁性转子的导向杆的中轴线与下定位导向孔的中轴线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缩短了装配时间,提高了装配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心轴磁性转子入壳工装,解决了在电机装配现场磁性转子容易直接吸附到定子上造成装配失败的问题。包括在实心轴磁性转子(1)的非驱动端上设置有螺孔(3)和导向杆(4),导向杆设置在实心轴磁性转子的轴线上;在电机定子机座(5)的驱动端面(6)上等间隔弧度地设置有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等间隔弧度地设置的上定位导向扇形板组成的上定位导向孔的中轴线与电机定子机座的中轴线重合,在长方形限位板(9)的两端设置有吊杆连接螺孔(13)和两平行吊杆(8),在长方形限位板上设置有下定位导向孔(10),实心轴磁性转子的导向杆的中轴线与下定位导向孔的中轴线重合。本技术缩短了装配时间,提高了装配的安全性。【专利说明】实心轴磁性转子入壳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与定子机座的装配工装,特别涉及一种将永磁电机的实心轴磁性转子安装到定子机座中的工装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永磁电机转子一般都装有多块凸极磁极,电机转子轴为实心轴,由于永磁电机的转子为凸极大吨位的磁性转子,整体吸附力强,电机的定子与转子之间的装配气隙比较小,在电机装配现场将永磁电机的磁性转子穿入到定子机座的过程中,磁性转子极易直接吸附到定子上,使定子与转子抱死,难以分离,使装配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心轴磁性转子入壳工装,解决了在电机装配现场将永磁电机的磁性转子穿入到定子机座的过程中,磁性转子容易直接吸附到定子上造成装配失败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种实心轴磁性转子入壳工装,包括实心轴磁性转子和电机定子机座,在实心轴磁性转子的驱动端设置有吊环,天车通过吊环将实心轴磁性转子沿上下垂直方向竖直吊在电机定子机座的正上方,电机定子机座的驱动端面向上非驱动端面向下架设在支架上,在实心轴磁性转子的非驱动端上设置有螺孔,在螺孔中螺接有导向杆,导向杆设置在实心轴磁性转子的轴线上;在电机定子机座的驱动端面上等间隔弧度地设置有上定位导向扇形板,上定位导向扇形板通过固定螺栓与驱动端面固定连接,等间隔弧度地设置的上定位导向扇形板组成的上定位导向孔的中轴线与电机定子机座的中轴线重合,并且等间隔弧度地设置的上定位导向扇形板组成的上定位导向孔的孔径与实心轴磁性转子的外径相等,在长方形限位板的两端设置有吊杆连接螺孔,两平行吊杆的下端与吊杆连接螺孔螺接在一起,两平行吊杆的上端分别螺接在定子机座非驱动端端盖上,在长方形限位板上设置有下定位导向孔,实心轴磁性转子的导向杆的中轴线与下定位导向孔的中轴线重合,导向杆的外径与下定位导向孔的孔径相等。在电机定子机座的驱动端面上的两相邻的上定位导向扇形板之间活动设置有绝缘垫板。本专利技术实现了精确引导转子入壳,保证了定转子间的轴向和径向定位,克服了定子与转子之间吸附力,保证了永磁电机装配质量,缩短了装配时间,提高了装配的安全可靠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机定子机座5的驱动端面6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长方形限位板9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种实心轴磁性转子入壳工装,包括实心轴磁性转子I和电机定子机座5,在实心轴磁性转子I的驱动端设置有吊环2,天车通过吊环2将实心轴磁性转子I沿上下垂直方向竖直吊在电机定子机座5的正上方,电机定子机座5的驱动端面6向上非驱动端面向下架设在支架上,在实心轴磁性转子I的非驱动端上设置有螺孔3,在螺孔3中螺接有导向杆4,导向杆4设置在实心轴磁性转子I的轴线上;在电机定子机座5的驱动端面6上等间隔弧度地设置有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通过固定螺栓12与驱动端面6固定连接,等间隔弧度地设置的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组成的上定位导向孔的中轴线与电机定子机座5的中轴线重合,并且等间隔弧度地设置的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组成的上定位导向孔的孔径与实心轴磁性转子I的外径相等,在长方形限位板9的两端设置有吊杆连接螺孔13,两平行吊杆8的下端与吊杆连接螺孔13螺接在一起,两平行吊杆8的上端分别螺接在定子机座非驱动端端盖7上,在长方形限位板9上设置有下定位导向孔10,实心轴磁性转子I的导向杆4的中轴线与下定位导向孔10的中轴线重合,导向杆4的外径与下定位导向孔10的孔径相等。在电机定子机座5的驱动端面6上的两相邻的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之间活动设置有绝缘垫板14。首先,根据实心轴磁性转子I的外径将三块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通过固定螺栓12与驱动端面6固定连接,使三块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组成的内圆的直径与实心轴磁性转子I的外径相同,并具有一定的配合间隙,然后,将长方形限位板9的两端通过吊杆连接螺孔13吊接在定子机座非驱动端端盖7上,使实心轴磁性转子I的中轴线、导向杆4的中轴线和下定位导向孔10的中轴线重合在一起;用吊车将实心轴磁性转子I吊起到电机定子机座5的正上方,在转子即将穿入定子时通过实心轴磁性转子I的外圆侧面与三块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组成的内圆配合来定位,在间隙内垫绝缘垫板14,绝缘垫板14为3个I毫米厚的软质绝缘板,容易弯折且方便抽插;当实心轴磁性转子I的最大外圆侧面与三块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组成的内圆快要脱离时,实心轴磁性转子I底端的导向杆4已穿入到长方形限位板9上设置的下定位导向孔10中,保证了转子在继续入壳过程中与机座继续同心。【权利要求】1.一种实心轴磁性转子入壳工装,包括实心轴磁性转子(I)和电机定子机座(5),在实心轴磁性转子(I)的驱动端设置有吊环(2 ),天车通过吊环(2 )将实心轴磁性转子(I)沿上下垂直方向竖直吊在电机定子机座(5)的正上方,电机定子机座(5)的驱动端面(6)向上非驱动端面向下架设在支架上,其特征在于,在实心轴磁性转子(I)的非驱动端上设置有螺孔(3),在螺孔(3)中螺接有导向杆(4),导向杆(4)设置在实心轴磁性转子(I)的轴线上;在电机定子机座(5)的驱动端面(6)上等间隔弧度地设置有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通过固定螺栓(12)与驱动端面(6)固定连接,等间隔弧度地设置的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组成的上定位导向孔的中轴线与电机定子机座(5)的中轴线重合,并且等间隔弧度地设置的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组成的上定位导向孔的孔径与实心轴磁性转子(O的外径相等,在长方形限位板(9)的两端设置有吊杆连接螺孔(13),两平行吊杆(8)的下端与吊杆连接螺孔(13)螺接在一起,两平行吊杆(8)的上端分别螺接在定子机座非驱动端端盖(7)上,在长方形限位板(9)上设置有下定位导向孔(10),实心轴磁性转子(I)的导向杆(4)的中轴线与下定位导向孔(10)的中轴线重合,导向杆(4)的外径与下定位导向孔(10)的孔径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心轴磁性转子入壳工装,其特征在于,在电机定子机座(5)的驱动端面(6)上的两相邻的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之间活动设置有绝缘垫板(14)。【文档编号】H02K15/16GK203691187SQ201320883077【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专利技术者】李艳芳, 卢双, 张宏飞, 辛朝山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心轴磁性转子入壳工装,包括实心轴磁性转子(1)和电机定子机座(5),在实心轴磁性转子(1)的驱动端设置有吊环(2),天车通过吊环(2)将实心轴磁性转子(1)沿上下垂直方向竖直吊在电机定子机座(5)的正上方,电机定子机座(5)的驱动端面(6)向上非驱动端面向下架设在支架上,其特征在于,在实心轴磁性转子(1)的非驱动端上设置有螺孔(3),在螺孔(3)中螺接有导向杆(4),导向杆(4)设置在实心轴磁性转子(1)的轴线上;在电机定子机座(5)的驱动端面(6)上等间隔弧度地设置有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通过固定螺栓(12)与驱动端面(6)固定连接,等间隔弧度地设置的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组成的上定位导向孔的中轴线与电机定子机座(5)的中轴线重合,并且等间隔弧度地设置的上定位导向扇形板(11)组成的上定位导向孔的孔径与实心轴磁性转子(1)的外径相等,在长方形限位板(9)的两端设置有吊杆连接螺孔(13),两平行吊杆(8)的下端与吊杆连接螺孔(13)螺接在一起,两平行吊杆(8)的上端分别螺接在定子机座非驱动端端盖(7)上,在长方形限位板(9)上设置有下定位导向孔(10),实心轴磁性转子(1)的导向杆(4)的中轴线与下定位导向孔(10)的中轴线重合,导向杆(4)的外径与下定位导向孔(10)的孔径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芳卢双张宏飞辛朝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