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头的清洁装置与清洁方法及其集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868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喷墨头的清洁装置,包括:一外框架;一滑架,设于上述的外框架上,并可沿一第一方向滑动;一集墨装置,设于上述的滑架上;一刮墨片,可滑动地设于滑架上;一吸收垫,设于外框架上,并接触于集墨装置;以及一锁扣件,设于滑架上。当喷墨头做清洁动作时,事务机器的喷墨头首先喷出墨水,并通过集墨装置中的斜面构造收集在集墨装置中的一平面上,然后喷墨头通过锁扣件带动滑架沿一第一方向移动,同时刮墨片可沿一第二方向移动以刮除喷墨头上残余的墨水,之后滑架通过一回复装置回复至起始位置,同时集墨装置中的墨水由于惯性作用经由另一斜面构造排出,并由吸收垫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墨头的清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特殊几何形状的集墨装置的喷墨头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事务机器的喷墨头清洁装置,主要构件有刮墨片(wiper)、喷墨头盖(cap)、刮片(scraper)、集墨装置(spittoon)与吸墨装置(absorber)。刮墨片主要的功能是刮除喷墨头上的残留墨滴;喷墨头盖的功能是当喷墨头回到原点时,喷墨头盖可盖住喷墨头,避免残留在出墨口的墨滴在喷墨头上干涸凝固而造成喷嘴阻塞;刮片主要的功能在于刮除刮墨片上的残留墨滴;集墨装置的功能是吸收喷墨头做喷吐时所喷出的墨汁。现有的集墨装置,如美国专利5563639号所揭露的,是在清洁机构上开孔,让墨汁直接喷吐于打印机的底部,但这样会因为彩色墨水具雾状扩散的特性,而造成打印平台或是打印纸张的污染。另外如美国专利5774142号所揭露的集墨装置利用上下两个集墨容器,有效地收集残墨。在第一集墨容器(primary spittoon)的2/3高的地方,设有一导孔(opening)及导引槽(rib),所收集的墨液可溢流往第二集墨容器(secondary spittoon)。但使用容器的方式,可能使墨汁溢出,而造成污染。吸墨装置则多半是加装在打印机底部的吸墨泡棉,墨液由泵导引到吸墨泡棉上或是直接由开孔处射向吸墨泡棉。如果泡棉扩散墨液的速率小于墨液累积的速率,则在泡棉上会形成墨液累积的区域,而造成墨液飞溅污染喷墨头清洁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墨头清洁装置,其集墨装置可将欲扩散的墨液,利用斜面结构做导引,而不会造成打印平台或是纸张的污染,并利用液体往低处流及喷墨头做清洁动作时往复运动的特性,将墨液循序渐进的导引至吸墨泡棉上,如此泡棉扩散墨液的速率会大于墨液累积的速率,不至于污染到喷墨头清洁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集墨装置包括一第一斜面;一第二斜面,第一斜面的下端相邻于第二斜面之侧边;一平面,相邻于第二斜面的下端;以及一第三斜面,第三斜面的上端相邻于上述的平面;喷墨头所喷出的墨液,经由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汇集于上述的平面后,再经由第三斜面排出于此集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集墨装置还包括一第一肋形构造设于第一斜面上,此第一肋形构造是从第一斜面的上端朝第一斜面的下端延伸。此第一肋形构造可用于防止墨液的飞溅。本专利技术的集墨装置还包括一第二肋形构造设于第二斜面上,此第二肋形构造是从第二斜面的上端朝第二斜面的下端延伸。此第二肋形构造也用于防止墨液的飞溅。本专利技术的集墨装置还包括一第三肋形构造设于第三斜面的侧边。本专利技术的喷墨头的清洁装置,包括一外框架;一滑架,设于该外框架上,并可沿一第一方向,在一起始位置以及一极限位置之间滑动;一集墨装置,设于该滑架上;一刮墨片,可滑动地设于该滑架上;一吸收垫,设于该外框架上,并接触于该集墨装置;以及一锁扣件,设于该滑架上;该喷墨头通过该锁扣件带动该滑架沿该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该刮墨片沿一第二方向移动,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互歪斜。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喷墨头清洁装置的喷墨头清洁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喷墨头喷吐墨水,并收集于该集墨装置中;该喷墨头带动该滑架自一起始位置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至一极限位置的同时,该刮墨片沿该第二方向移动而刮除该喷墨头上残留的墨水;该滑架通过一回复装置回到该起始位置的同时,该集墨装置中所收集的墨水排出并由该吸收垫所吸收。本专利技术利用肋形的构造,将欲扩散的墨水,导引至由斜面所形成的构造中,而不会造成打印平台或是纸张的污染,并利用墨液往低处流及喷墨头清洁装置往复运动的特性,将墨液循序渐进的导引至吸收垫上,如此使吸收垫扩散墨液的速率会大于墨液累积的速率,而不至于污染到喷墨头清洁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喷墨头清洁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喷墨头清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集墨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喷墨头清洁装置的立体图(从另一角度观之)。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喷墨头清洁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喷墨头清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喷墨头清洁装置主要包括外框架100,滑架200,集墨装置300,吸收垫400,刮墨片50,以及刮片组60等。如图2所示,第一基座40通过突出部41嵌入于第一滑槽240而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架200上,第二基座70通过突出部72卡合于滑架200上的缺口部250,而设置在滑架200上,且位于第一基座40的上方,集墨装置300则固接于第二基座70上,由此集墨装置300可随滑架200一起滑动。刮片组60通过轴部62嵌合于第二基座70上的卡槽71,而刮墨片50则嵌合于第一基座40的卡槽42中,锁扣件80嵌入于设在滑架200上的固定座90中,并可上下移动。当滑架200通过突耳210、220可滑动地嵌合于外框架100的滑槽160中的同时,第一基座40的突出部41与锁扣件80的突出部81也分别嵌合于第二滑槽120与第三滑槽140中,吸收垫400设置于外框架100的角落并接触于集墨装置300的排墨口。图3表示集墨装置300的俯视图。以下针对集墨装置300的细部构造并参照图3做说明。墨液从喷墨头喷下时,可经由第一斜面310以及相邻于第一斜面310下端的第二斜面320汇聚,而流到相邻于第二斜面320下端的平面330,再通过后述的集墨装置300的运动以及墨液因惯性所产生的流动而经由与平面330相邻的第三斜面340流出集墨装置300,并由吸收垫400所吸收。在第一斜面310及第二斜面320上分别设有第一肋形构造350及第二肋形构造360。第一肋形构造350用来挡住扩散的墨液,不使其继续扩散,而污染打印平台或是纸张;第二肋形构造360除了挡住扩散的墨液,不使其继续扩散外,也可分隔出青色、黄色、洋红色的墨液或是六色打印中的淡黄色、淡青色、黑色的墨液,使其可以顺着第二肋形构造360所隔出的三个导槽顺流而下,流至平面330。集墨装置300还具有一第三肋形构造370,设于集墨装置300的周缘,用来避免墨液溢出集墨装置300而造成污染。此外在第一斜面310的上端设有排墨沟槽380、390,用来使飞溅出来的墨液可以流入平面330及第三斜面340。图4为图3的集墨装置300沿A-A线的剖视图。图4说明第二肋形构造360对于墨滴的阻挡作用,当墨滴D落至第一斜面320时,第二肋形构造360可有效地阻挡墨液的飞溅。又如图1所示,滑架200以及集墨装置300起初位于一起始位置,当清洁动作开始时,喷墨头(未图示)会首先移至集墨装置300的上方进行喷吐动作,此时集墨装置300所接收的墨液会沿第二斜面320流至平面330,之后喷墨头移动至锁扣件80的上方与之扣合,并通过锁扣件80带动滑架200及集墨装置300向左移动,在滑架200向左移动的同时,由于第一基座40的突出部41同时嵌合于第一滑槽240与第二滑槽120中(如图5所示),因此刮墨片50可随第一基座40相对于滑架200朝y方向滑动(但,相对于地面的滑动方向与x方向歪斜)而使刮墨片50进行刮除喷墨头墨液的动作,接着刮墨片50继续移动至刮片61处,留在刮墨片50上的墨液可通过刮片61刮除,此时收集在集墨装置300的墨液会停留在第二斜面320及平面330上。当啧墨头行进至左方的一极限位置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墨装置,用于一喷墨头的清洁装置中,包括:一第一斜面;一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的侧边相邻于该第一斜面的下端;一平面,相邻于该第二斜面的下端;以及一第三斜面,该第三斜面的上端相邻于该平面;该喷墨头所喷出的墨水,经由该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斜面汇集于该平面后,再经由该第三斜面排出于该集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士浩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