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分立件构成的双极性高压脉冲输出的放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520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4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工业及环保等领域里光纤传感、充电装置、测量仪器、环境监测等仪器设备中的由分立件构成的双极性高压脉冲输出的放大电路。包括脉冲输入控制电路、输出控制及反馈电路、驱动及保护电路、脉冲输出电路,脉冲输入控制电路分别通过输出控制及反馈电路、驱动及保护电路与脉冲输出电路连接,输出控制及反馈电路与脉冲输出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重复频率变化范围大、可放大输出双极性脉冲、输出脉冲幅度高,易于小型化或模块化设计,方便用户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分立件构成的双极性高压脉冲输出的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输入控制电路、输出控制及反馈电路、驱动及保护电路、脉冲输出电路,所述脉冲输入控制电路分别通过输出控制及反馈电路、驱动及保护电路与脉冲输出电路连接,所述输出控制及反馈电路与脉冲输出电路连接;所述脉冲输入控制电路中,三极管T1基极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并接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接电阻R18的一端,并与脉冲输入端Vi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接地GND,三极管T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并与负供电电源‑V相连,三极管T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并与正供电电源+V相连,电容C2的一端与正供电电源+V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GND,电容C3的一端与负供电电源‑V相连,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输出控制及反馈电路中,二极管D1的正极接脉冲输入控制电路中三极管T2的发射极,二极管D2的负极接脉冲输入控制电路中三极管T1的发射极,二极管D1的负极接三极管T3的基极,二极管D2的正极接三极管T4的基极,三极管T5的基极和集电极相连后与三极管T3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T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与正供电电源+V相连,三极管T6的基极和集电极相连后与三极管T4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T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与负供电电源‑V相连,电阻R13与电阻R14并联,电阻R15与电容C1并联,电阻R13的一端接电阻R15的一端,并与电阻R5和R6的一端相连,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GND,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电阻R6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4的发射极;所述驱动及保护电路中,三极管T7的基极接输出控制及反馈电路中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三极管T7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7与正供电电源+V相连,三极管T8的基极接输出控制及反馈电路中三极管T4的集电极,三极管T8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8与负供电电源‑V相连,高速双二极管D3的公共端COM与高速双二极管D4的公共端COM相连,高速双二极管D3的阳极A接三极管T7的集电极,高速双二极管D3的阴极K接三极管T8的集电极,高速双二极管D4的阳极A与阴极K相连;所述脉冲输出电路中,三极管T9和T11的基极相连后接驱动及保护电路中三极管T7的集电极,三极管T9和T11的集电极相连后接正供电电源+V,三极管T9和T11的发射极分别接电阻R9和电阻R11的一端,三极管T10和T12的基极相连后接驱动及保护电路中三极管T8的集电极,三极管T10和T12的集电极相连后接负供电电源‑V,三极管T10和T12的发射极分别接电阻R10和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9、R10、R11、R12的另一端相连后,分别接驱动及保护电路中高速二极管D4的阳极A、输出控制及反馈电路中电阻R13的另一端、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脉冲输出端Vo。...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申李然周末梦
申请(专利权)人:东文高压电源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