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式点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752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行式点记录装置,能够解决在通过旋转滚筒移动印刷介质,利用多路点记录在其规定的印刷区域进行图像形成时的印刷效率(1张纸的印字时间)低(时间长)的问题,能够在多张印刷介质上高效率地形成高画质的图像。行式点记录装置A,具备:作为记录头具有采用喷墨方式的多个墨液喷出口(喷嘴)的记录元件的喷头(1)、外周面靠近记录元件设置的旋转滚筒(2)、向滚筒供给纸的供纸机构(3)、用于在滚筒上安装保持4张纸的安装保持机构(4)、排出纸的排纸机构(5),通过在副扫描方向上用4路的多路方式进行点记录,按4倍速度旋转滚筒,用4个旋转形成图像,能够消除印刷效率低的问题,得到高画质的图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行状配置由多个墨液喷出口构成的记录元件的喷墨方式的记录点,对安装在旋转体周面上的印刷介质(纸)高效率地印刷的行式点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利用喷墨头喷出液滴,在印刷介质(纸)上形成图像进行印刷的方式,具有串行打印方式,在滑架上往返运动自如地设置具有多个墨喷嘴(喷出口)的喷墨方式的记录头,一边在印刷介质的纸(定型尺寸)的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移动扫描该喷墨头,一边在正交方向上稍微地使纸前进进行记录;行式打印方式,在喷墨方式的记录头上行状排列配置与纸的一行部分(一行量)对应的墨喷嘴,将记录头置于静止状态,一边在送纸方向扫描一边记录。其中,行式打印方式的打印机能够进行高速印刷,例如已用于请求式喷墨行式打印机等。另外,在串行打方式中不用说,即使是利用喷墨行式打印机的喷墨记录方法,一般也已经采用稍微延迟地记录分多次间隔的图像的多路方式的点记录方法,为防止在纸上产生因浓度不均或墨液渗透等造成的画质的劣化,提高图像形成时的画质,提出了多种方案。作为产生因浓度不均或墨液渗透等造成的画质劣化的原因,在喷墨行式打印机中,由于来自记录元件即喷出口(喷嘴)的墨液喷出体积(量)或方向在各墨喷出口有偏移,所以记录点的大小、点的位置产生偏移。如此的点位置的偏移导致相邻点间的距离不均匀,在近处浓度高,在远处浓度低,有时产生白条等,造成画质劣化。此外,点的尺寸的偏差,成为相邻点间的浓度的差异,其成为条纹,产生画质劣化。作为防止如此的画质的劣化的点记录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其以往例(特开平10-138520号公报),说明了用旋转滚筒的2次旋转或4次旋转进行必要像素的点记录(印刷)的方法。所谓旋转滚筒的2次旋转印刷的方法,是在主扫描方向配置应对安装在旋转滚筒上的纸进行印刷的与主扫描方向(各行)的规定数量的像素对应的数量的喷嘴,在主扫描方向,用一列的喷嘴,在与旋转滚筒的旋转一同移动的纸上,按每行用1次旋转进行点记录,然后用旋转滚筒的第2旋转点记录、印刷其余的各列间的方法。另外,用旋转滚筒的4次旋转进行点记录的方法,是在安装在旋转滚筒上的纸上用滚筒的第1旋转,在主扫描方向(各行方向),每隔1个点并且在副扫描方向(各列方向)也每隔1个点进行点记录,用第2旋转在隔一个的点的中间以方格花纹点记录,用第3旋转在主扫描方向的空白部点记录,用第4旋转在副扫描方向的空白部点记录,用旋转滚筒的4次旋转对全部像素进行记录的记录方法。如此的点记录方法,由于在各点记录后到对全部相邻点进行点记录(印刷)的期间,能够延迟各墨液干燥时间,所以与其作为使印刷速度高速化的手段,不如说适合更高画质的印刷。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点记录方法,其在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即在主扫描方向移动自如地配置记录头,按要记录的像素的例如2倍的间距设置记录元件即喷嘴喷出口,在主扫描方向按各1个点的间隔,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也按各1个点的间隔,用旋转滚筒的第1旋转进行点记录,在旋转滚筒的第2旋转中,使记录头只移动1个点,进行点记录,在主扫描行上的奇数行和偶数行,偏移相对于点的基本析像度的记录设定位置。在该点记录方法中,在需要中间灰度的的印刷中,能够有效地降低条纹状的浓度不均的发生。另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在所谓串行打印方法的喷嘴打印机中利用多路印字的点记录方法。在该点记录方法中,在与向记录介质的纸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滑架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多个记录元件的喷嘴喷出口。在该点记录方法中,从2路2倍速度印字到4路4倍速度印字,表示各种多路倍速度印字列。在该方法中,通过比第1记录模式的扫描速度快地设定第2记录模式的扫描速度,能够2倍速度或4倍速度地印字。但是,根据所述专利文献1、2的点记录方法,是以旋转滚筒为基础,在主扫描方向排列多个喷嘴的多路点记录方式,但是主要以防止画质劣化为重点,例如以用旋转滚筒的2次旋转或4次旋转,稍微延迟分路的其余像素部分地进行点记录,防止浓度不均或墨液的渗透为目的,例如不是以2倍速度、4倍速度的高速进行点记录,进行印刷的方法。另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串行打印方式的多路印字的点记录方法,例如在主扫描方向上可进行2倍速度或4倍速度的高速印字。但是,串行打印方式是通过使保持在滑架上的喷墨喷头移动扫描,进行点记录的方法,在喷头上设置规定数量的喷出口,但是由于喷头长度与纸宽相比为几分之一的限定的长度,因此尽管喷出口数为多个,但不能设置行式打印机那样的喷出口。所以,以2倍速度或4倍速度谋求高速印刷化。因此,即使假设将串行打印机上的多路点记录方法用于利用旋转滚筒方式的行式打印机的多路点记录,由于串行打印机不是旋转滚筒方式,因此不能直接使用。另外,安装在根据专利文献1、2的行式打印机的旋转滚筒上的纸只是一张,因此不能在多张纸上连续、高效率进行点记录印刷。作为不能在旋转滚筒方式的行式打印机中应用上述的串行打印机中的多路点记录方式的理由,是即使如上所述在串行打印机中使喷头在主扫描方向以2倍速度或4倍速度的高速印刷,如要通过增加多路方式的路数,形成鲜明的图像,就需增加喷头的扫描次数,因而印刷时间(每张纸的印字时间)非常长。另外,由于旋转滚筒方式的行式打印机的目的是高速、大量印刷印刷物,所以不能在高速印刷中直接采用如此的印刷时间长的方式。为了防止印刷效率的下降,如果假设在串行打印机中,提高喷头在滑架上的扫描速度,滑架移动达到超高速,在其移动的两端部的加、减速度非常大,需要能够承受大的加、减速度的机械结构。其结果,导致装置的大型化,为了提高强度和精度,制作费用增加,如果是同样的强度、精度,耐久性下降。另外,由于需要滑架移动的加减速的区域,所以在实际的图像形成所需的行程的两端需要不能直接有助于图像形成的行程区,但是如果提高扫描速度,降低加速度,该部分的行程会显著增大。此外,随着在滑架移动的两端部的加减速度的增大,当然可以预想存在从喷头内的墨室向喷嘴的顺畅的供墨出现障碍,或滑架以高速度移动,用于加减速的装置的振动和噪音增大的问题。因此,可以考虑对安装在旋转滚筒上的多张纸,采用不移动行式配置的喷头地,或以不产生如此种种问题的程度的低速的移动速度移动喷头,同时在副扫描方向以2倍速度或4倍速度的高速度进行多路方式的点记录的方法,但是还没有提出如此试验的事例。另外,如果此处注重画质的劣化,导致该劣化的第1要因,如前所述,是因为喷嘴的喷出体积(量)或喷出方向偏移。即,即使在行式点记录装置中,在具备行状配置多个喷嘴的行式记录头的喷墨行式打印机中,尤其在行式记录头中也交错安装短尺寸的记录头(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3、图15、图28的滑架10)的行式记录头中,也存在因短尺寸的扫描方向(与滚筒的旋转方向的正交方向)的位置的差异,在短尺寸记录头的连接部分的图像中产生条纹状的不均的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用行式记录头对安装在旋转的滚筒上的被印刷物进行彩色印刷的彩色喷墨打印机。该打印机,是在安装片状的被印刷物的滚筒的旋转面上,对置地配置以滚筒的旋转方向和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交错状安装短尺寸的喷头的行式记录头的打印机,通过多次印刷(图像记录)完成一个图像。即,从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中的至少一方,间隔n-1(n>2)像素进行印刷(记录),例如在相对于主扫描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式点记录装置,具备:旋转滚筒,具有能够在外周安装印刷介质的规定的外周长度,被滚筒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和记录头,靠近该滚筒的外周,以与应印刷的规定的印刷区域上的规定的像素密度对应的间隔,在主扫描方向行状配置有由多个喷嘴喷出口构成的记录元件;所述旋转滚筒,在以印刷介质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作为基准长度时,其外周长度是该基准长度的N倍以上的长度,而安装保持N张印刷介质,该N为2以上的整数,在对基准长度的印刷介质的各像素进行点记录时使滚筒旋转,而使印刷介质以在记录头的工作周期达到规定的像素密度的基准速度以上的速度相对于记录头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利用滚筒的N次旋转,由N路的多路印字在各像素进行点记录,而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藤治彦辻宏文山藤宏之中野优佐竹治宫地真
申请(专利权)人:滨田印刷机械株式会社小藤治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