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66614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0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抑制发光装置的串扰现象的发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发光装置,包括:第一下部电极;第二下部电极;隔壁;导电性高的层;发光层;以及上部电极,其中,导电性高的层的导电性高于发光层且低于第一下部电极及上部电极的每一个,隔壁具有位于第一下部电极一侧的第一斜面及位于第二下部电极一侧的第二斜面,关于位于第一斜面上的导电性高的层的垂直于第一斜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与位于第二斜面上的导电性高的层的垂直于第二斜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单元件或串联元件的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商品化日益加速。为了使显示器能够承受在室外的使用,对显示器亮度的要求也逐年增高。另一方面,已知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与电流成正比地变高且可以以高亮度发光。但是,施加大电流会加快有机EL元件的劣化。所以,如果能够以小电流实现高亮度,就可以延长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于是,作为能够以小电流实现高亮度的发光元件,已提出了层叠有多个EL层的串联元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有机EL元件,可以举出:在两个电极(阴极与阳极)之间具有一个包括发光层的EL层的单元件;以及在两个电极之间通过中间层层叠有两层以上的EL层的串联元件。通过在串联元件中采用层叠n个EL层的结构,可以在不使电流密度上升的状态下实现n倍的亮度。在本说明书等中,发光层是指包含发光有机化合物的层。发光层既可以以按每个元件分离为岛状的方式形成,又可以以在多个元件中共同的方式形成。另外,电极包括下部电极、上部电极、阳极及阴极。EL层至少包括发光层,除了发光层之外,还可以适当地与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电荷产生层等组合。另外,中间层包括电子注入缓冲层、电子中继层、电荷产生层。注意,后面说明的导电性高的层是指其导电性高于发光层且低于电极的层。导电性高的层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及中间层。导电性高的层的材料包括有机化合物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材料或导电高分子材料等。如此,在EL层中,包括导电性高的层和以发光层为代表的导电性低的层。另外,中间层所具有的电子注入缓冲层也可具有极薄的厚度。此外,电子注入缓冲层的材料也可以存在于与电子注入缓冲层接触的EL层的一部分。在包括形成有导电性高的载流子注入层(电子注入层及空穴注入层)、载流子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及空穴传输层)及中间层的单元件或串联元件的显示器中,存在串扰现象的问题。串扰现象是指,电流泄漏到隔着EL元件的导电性高的层相邻的像素的EL元件而导致发光的现象。随着显示器的高清晰化而后面说明的设置在EL元件彼此之间的隔壁的幅度减少,由此该串扰现象成为更深刻的问题。尤其是,在串联元件中,隔着中间层层叠有多个EL层,并且,为了使驱动电压低电压化,在很多情况下使用有机化合物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层或包含导电高分子等的导电性高的载流子注入层,因此在结构上包括导电性高的层及导电性低的层。另外,与单元件相比,在串联元件中,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阻高,而电流容易经过导电性高的层扩散到相邻的像素。另外,存在串扰现象的问题的元件不局限于串联元件。即使使用单元件,如果在EL元件中设置有载流子注入层及载流子传输层等导电性高的层,则电流泄漏到相邻的像素,由此也可能导致串扰现象。根据元件结构和泄漏发生的地方,串扰现象的原因至少可以考虑下述模式。1.单元件的载流子注入层及载流子传输层的泄漏2.串联元件的中间层的泄漏3.串联元件的载流子注入层及载流子传输层的泄漏无论载流子注入层及载流子传输层是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中的任何一个,比发光层更近于下部电极一侧的泄漏都成为问题。<1.单元件的载流子注入层及载流子传输层的泄漏>图8是用来说明如下情况的示意图:由于导电性高的载流子注入层及载流子传输层导致的电流泄漏,在单元件中产生串扰现象,使相邻的像素发光的情况。图8是示出如下情况的截面图:在发射呈现红色(R)的光的红色单元件、发射呈现绿色(G)的光的绿色单元件及发射呈现蓝色(B)的光的蓝色单元件被设置为三个条状的发光面板中,只驱动绿色单元件。另外,除了条状之外,在马赛克状、三角形状等的排列中也可能产生串扰现象。发光面板包括以彼此相邻的方式设置的红色单元件、绿色单元件及蓝色单元件。红色单元件设置在上部电极81与第一下部电极82之间。绿色单元件设置在上部电极81与第二下部电极83之间。蓝色单元件设置在上部电极81与第三下部电极84之间。在红色单元件、绿色单元件及蓝色单元件的每一个中,依次层叠有空穴注入/传输层90、发光层91及电子传输/注入层92。在使用具有透光性的上部电极81的情况下,可以在上部电极81上设置对置玻璃衬底88,并且将具有反射性的电极用作下部电极。虽然未图示,但是对置玻璃衬底88可以具有红色滤色片、绿色滤色片、蓝色滤色片。红色滤色片与第一下部电极82重叠,绿色滤色片与第二下部电极83重叠,蓝色滤色片与第三下部电极84重叠。在上述发光面板中,当对第二下部电极83与上部电极81之间施加电压而只驱动绿色单元件时,有时电流泄漏到隔着导电性高的空穴注入/传输层90相邻的红色单元件或蓝色单元件,发光红色行(红色单元件)或蓝色行(蓝色单元件)而产生串扰现象。另外,电子按箭头93所示那样流过,空穴按箭头94所示那样流过。<2.串联元件的中间层的泄漏>图9是用来说明由于导电性高的中间层86的电流泄漏导致串联元件中的串扰现象发生而相邻的像素发光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在发射呈现白色的光的串联元件被设置为三个条状的发光面板(白色面板)中,仅驱动第二串联元件时的状况的截面图。发光面板具有被彼此相邻地配置的第一至第三串联元件。第一串联元件配置在上部电极81和第一下部电极82之间。第二串联元件配置在上部电极81和第二下部电极83之间。第三串联元件配置在上部电极81和第三下部电极84之间。在第一至第三串联元件中分别依次层叠有第一EL层85、中间层86和第二EL层87。例如,在采用如下结构时,可以获得呈现白色的发光。该结构为:第一EL层85具有发射呈现蓝色的光的发光层且第二EL层87具有发射呈现绿色的光的发光层和发射呈现红色的光的发光层。在采用具有透光性的上部电极81的情况下,可以在上部电极81上配置对置玻璃衬底88,可以将具有反射性的电极用于下部电极。对置玻璃衬底88具有未图示的蓝色滤光片、红色滤光片和绿色滤光片。红色滤光片重叠于第一下部电极82,蓝色滤光片重叠于第二下部电极83,绿色滤光片重叠于第三下部电极84。在上述发光面板中对第二下部电极83和上部电极81施加电压并仅驱动蓝色行(第二串联元件)时,电流有时泄漏到隔着导电性高的中间层86相邻的第一串联元件或第三串联元件,从而使红色行(第一串联元件)或绿色行(第三串联元件)发光而产生串扰现象。<3.串联元件的载流子注入层及载流子传输层的泄漏>图10是用来说明由于导电性高的载流子注入层及载流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及空穴传输层)89的电流泄漏导致串联元件中的串扰现象发生而相邻的像素发光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在发光面板(白色面板)中仅驱动蓝色行(第二串联元件)时的状况的图。在第一至第三串联元件中分别依次层叠有含有导电性高的载流子注入层及载流子传输层89的第一EL层85、中间层86和第二EL层87。另外,在串联元件中,有时同时产生导电性高的中间层86、载流子注入层及载流子传输层89、其他导电性高的层中的对相邻的像素的电流泄漏。以下,对抑制串扰现象的发生的现有技术进行说明。<现有技术1(参照专利文献2)>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现有技术1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在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第一下部电极和第二下部电极;所述第一下部电极与所述第二下部电极之间的隔壁;所述第一下部电极、所述隔壁和所述第二下部电极上的上部电极;以及所述上部电极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所述隔壁、所述第二下部电极之间的导电层和发光层,其中,所述导电层的导电性高于所述发光层的导电性且低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所述第二下部电极和所述上部电极的每一个的导电性,所述隔壁包括位于第一下部电极一侧的第一斜面和位于第二下部电极一侧的第二斜面,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上的所述导电层和所述发光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一斜面的方向上的总厚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二斜面上的所述导电层和所述发光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方向上的总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21 JP 2012-2801071.一种发光装置,包括:第一下部电极和第二下部电极;所述第一下部电极与所述第二下部电极之间的隔壁;所述第一下部电极、所述隔壁和所述第二下部电极上的上部电极;以及所述上部电极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所述隔壁、所述第二下部电极之间的导电层和发光层,其中,所述导电层的导电性高于所述发光层的导电性且低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所述第二下部电极和所述上部电极的每一个的导电性,所述隔壁包括位于第一下部电极一侧的第一斜面和位于第二下部电极一侧的第二斜面,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上的所述导电层和所述发光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一斜面的方向上的总厚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二斜面上的所述导电层和所述发光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方向上的总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位于所述第二斜面上的所述导电层和所述发光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所述方向上的所述总厚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上的所述导电层和所述发光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的方向上的总厚度,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上的所述导电层和所述发光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一斜面的所述方向上的所述总厚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上的所述导电层和所述发光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的所述方向上的所述总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位于所述第二斜面上的所述导电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所述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或等于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上的所述导电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一斜面的所述方向上的厚度的2分之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位于所述第二斜面上的所述导电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所述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或等于位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上的所述导电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的所述方向上的厚度的2分之1。5.一种发光装置,包括:第一下部电极和第二下部电极;所述第一下部电极与所述第二下部电极之间的隔壁;所述第一下部电极、所述隔壁和所述第二下部电极的每一个上的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上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二发光层;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层上的上部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导电性高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的每一个的导电性且低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所述第二下部电极和所述上部电极的每一个的导电性,所述隔壁包括位于第一下部电极一侧的第一斜面和位于第二下部电极一侧的第二斜面,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上的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一斜面的方向上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二斜面上的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方向上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位于所述第二斜面上的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所述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或等于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上的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一斜面的所述方向上的厚度的2分之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位于所述第二斜面上的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所述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或等于位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上的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垂直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的所述方向上的厚度的2分之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还包括所述上部电极上的滤色片,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浩平小坂知裕下敷领文一川户伸一菊池克浩二星学越智贵志塚本优人大崎智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