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6013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4:57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自下而上包括玻璃基板(1)、透明导电薄膜层(2)、有机发光层(3)和金属电极层(4),玻璃基板(1)上包含一个粗糙区(6),所述的金属电极层(4)在粗糙区(6)穿过有机发光层(3)与有机发光层(3)下的透明导电薄膜(2)相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制造此种含有穿过粗糙区(6)引电极方法的器件生产可不用有机及金属掩膜版,可节省昂贵的有机及金属掩膜版制造、清洗、保养、存储等费用,简化真空蒸镀设备构造,产品的规格不受掩膜版型号的限制,容易实现产品的多元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自下而上包括玻璃基板(1)、透明导电薄膜层(2)、有机发光层(3)和金属电极层(4),玻璃基板(1)上包含一个粗糙区(6),所述的金属电极层(4)在粗糙区(6)穿过有机发光层(3)与有机发光层(3)下的透明导电薄膜(2)相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制造此种含有穿过粗糙区(6)引电极方法的器件生产可不用有机及金属掩膜版,可节省昂贵的有机及金属掩膜版制造、清洗、保养、存储等费用,简化真空蒸镀设备构造,产品的规格不受掩膜版型号的限制,容易实现产品的多元化。【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平面显示固态照明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图2所示,自下而上包括玻璃基板(I)、透明导电薄膜(2)、有机发光层(3)和金属电极层(4),传统的引电极方法如图2所示:第一步,通过光刻或激光等方法在透明导电薄膜上形成预定的电极图案(7),把透明导电薄膜一分为二,分成电流不相通的a、b两块区域;第二步,把第一步完成的玻璃,放在有机真空蒸镀腔内的有机掩膜版(mask)上,对位后蒸镀有机发光层,形成发光层图案(8);第三步,把第二步完成的玻璃,放在金属真空蒸镀腔内的金属掩膜版(mask)上,对位后蒸镀金属电极层,形成电极图案(9),设计时把图案(8)与图案(9)定位,预留位置(10)上的金属电极层直接与透明导电薄膜连接把电流导出。这种传统的引电极的方法需要有机掩模版和金属掩膜版的定位配合,产品型号受已开好模的有机和金属掩膜版的图形和尺寸限制,不利于产品的多元化,更换产品型号时需化费昂贵的有机和金属掩膜版开模费,还需要对有机和金属掩膜定期清洗、保养和检测,对真空蒸镀设备要求较高,需要配套掩膜版对位和压合系统。如使用本专利技术后,无需有机和金属掩膜版直接整面蒸镀有机发光层和金属阴极层,再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面积外多余的有机发光层和金属阴极层去掉,可以节省制作金属掩膜版的费用,简化真空蒸镀设备构造,产品的规格不受掩膜版型号的限制,容易实现产品的多元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自下而上包括玻璃基板(I)、透明导电薄膜(2)、有机发光层(3)和金属电极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基板(I)上包含一个粗糙区(6),所述的金属电极层(4)在粗糙区(6)穿过有机发光层(3)与有机发光层(3)下的透明导电薄膜(2)相接。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素玻璃基板(I)的预定位置上形成粗糙区(6);2)使用磁控溅镀或蒸镀方法在包括粗糙区的玻璃基板(I)表面镀一层透明导电薄膜(2); 3)使用激光器蚀刻透明导电薄膜(2)形成预定的电极图案(5),目的是使透明导电薄膜(2)分成电流不相通的两块区域,其中一块的一部分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阳极,另一块包括粗糙区(6);4)在透明导电薄膜(2)上蒸镀有机发光层(3)和金属电极层(4),蒸镀面积覆盖透明导电薄膜(2)的两块区域; 5)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面积外多余的有机发光层(3 )和金属电极层(4)去掉,然后进行封装。去掉有机发光层(3 )和金属电极层(4 )可用机械、化学或其他方法。所述的粗糙区(6)通过激光蚀刻玻璃基板(I)或在玻璃基板(I)表面涂上粗糙物质形成。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使用此种穿过粗糙区(6)引电极的方法后,可实现玻璃基板整面蒸镀有机发光层和金属阴极层,蒸镀完有机发光层和金属阴极层后再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去除有机发光器件面积外多余的有机发光层和金属阴极层,使用这种方法生产OLED器件,无需金属掩膜版,可节省昂贵的金属掩膜版制造、清洗、保养、存储费用,简化真空蒸镀设备构造,产品的规格不受掩膜版型号的限制,容易实现产品的多元化。【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引电极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引电极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电压-电流曲线图。其中,I为玻璃基板,2为透明导电薄膜,3为有机发光层,4为金属电极层,5为电极图案,6为粗糙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自下而上包括玻璃基板(I)、透明导电薄膜(2)、有机发光层(3)和金属电极层(4),所述的玻璃基板(I)上包含一个粗糙区(6),所述的金属电极层(4)在粗糙区(6)穿过有机发光层(3)与有机发光层(3)下的透明导电薄膜(2)相接。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激光器在素玻璃基板(I)预定位置上刻出粗糙区(6),粗糙区(6)也可以通过在玻璃基板(I)表面涂上粗糙物质或者其他方式形成,蚀刻后眼睛直视粗糙区变成不透明和有磨沙感为宜; 2)使用磁控溅镀或蒸镀方法在包括粗糙区(6)的玻璃基板(I)表面溅镀一层150nm厚度的透明导电薄膜(2); 3)使用激光器在透明导电薄膜(2)上蚀刻出预定的电极图案(5),电极图案(5)目的是使透明导电薄膜(2)根据器件形状需要形彼此不通电的两块,其中一块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阳极,另一块包括粗糙区; 4)无需掩膜版(mask)整面蒸镀有机发光层(3)和金属电极层(4),有机发光层(3)厚度100-300nm左右,金属电极层(4)材料是铝或银,厚度IOOnm左右;蒸镀面积覆盖透明导电薄膜(2)的两块区域; 5)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把设计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面积外多余的有机发光层(3)和金属电极层(4)去掉,然后进行封装。使用本专利技术后,由图4中电压-电流曲线可以看出,接触电阻无明显差异。【权利要求】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自下而上包括玻璃基板(I)、透明导电薄膜(2)、有机发光层(3)和金属电极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基板(I)上包含一个粗糙区(6),所述的金属电极层(4 )在粗糙区(6 )穿过有机发光层(3 )与有机发光层(3 )下的透明导电薄膜(2 )相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素玻璃基板(I)的预定位置上形成粗糙区(6); 2)使用磁控溅镀或蒸镀方法在包括粗糙区的玻璃基板(I)表面镀一层透明导电薄膜(2); 3)使用激光器蚀刻透明导电薄膜(2)形成预定的电极图案(5),目的是使透明导电薄膜(2)分成电流不相通的两块区域,其中一块的一部分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阳极,另一块包括粗糙区(6); 4)在透明导电薄膜(2)上蒸镀有机发光层(3)和金属电极层(4),蒸镀面积覆盖透明导电薄膜(2)的两块区域; 5)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面积外多余的有机发光层(3)和金属电极层(4)去掉,然后进行封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糙区(6)通过激光蚀刻玻璃基板(I)或在玻璃基板(I)表面涂上粗糙物质形成。【文档编号】H01L51/52GK103887445SQ201410068271【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7日 【专利技术者】田元生, 任华进 申请人:南京第壹有机光电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自下而上包括玻璃基板(1)、透明导电薄膜(2)、有机发光层(3)和金属电极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基板(1)上包含一个粗糙区(6),所述的金属电极层(4)在粗糙区(6)穿过有机发光层(3)与有机发光层(3)下的透明导电薄膜(2)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元生任华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第壹有机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