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排式全地形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582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至少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18a、18b以及20a、20b)的全地形车辆(10)。更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顺应道路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排式全地形车辆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6年12月19日、国家申请号为200680055951.2、名称为“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顺应道路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
技术介绍
一般地,全地形车辆(“ATV”)和多功能车辆(“UV”)用来承载一个或两个乘客以及少量的货物穿越多种地形。由于对全地形车辆的休闲兴趣的增加,专用全地形车辆如用于道路越野、竞技和货运的全地形车辆已经进入市场。大多数全地形车辆包括用于供多达两个乘客的座椅,这两个乘客并排坐,或者是乘客坐在全地形车辆的驾驶员后面。驾驶员和乘客并排坐在侧向隔开的座椅上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已经很受欢迎,因为其具有让乘客能够分享到驾驶员的视野以及驾乘体验的性能,而不是坐在驾驶员后面。由于这种并排式的座椅布置,大多数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宽度为至少54英寸(137厘米)。数量不断增加的全地形车辆驾驶者享受在包括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的公有土地上的休闲式道路越野。这种公有土地上的大多数道路具有强制的最大宽度要求,以限制对环境的破坏。例如,大多数公园已经建立了约为50英寸的最大道路宽度,这使得大多数并排式全地形车辆在道路上的使用变得不可接受或不能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说明性实施方式,一种全地形车辆包括车架和由车架支撑的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该全地形车辆包括适于将车架支撑在地面上方的一对前轮和与该对前轮隔开并适于将车架支撑在地面上方的一对后轮。所述至少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安置在该对前轮和该对后轮之间。发动机沿纵向安置在所述至少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后方。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说明性实施方式,示出了一种全地形车辆,该全地形车辆具有车架和由车架支撑的至少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所述全地形车辆还包括限定动力输出的发动机、耦联于发动机的变速器、一对前轮、以及沿纵向相对于所述前轮隔开的一对后轮,所述前轮和后轮中的至少一个操作性地耦联于用于接收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的变速器。所述全地形车辆限定重量和功率/重量比,所述功率/重量比等于至少0.045/1。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说明性实施方式,示出了一种全地形车辆,该全地形车辆具有车架和由车架支撑的发动机。该全地形车辆还包括由车架支撑的变速器、操作性地耦联于车架的一对前轮、操作性地耦联于车架的一对后轮、以及由车架支撑的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发动机冷却介质入口和离合器冷却介质入口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沿侧向安置在所述隔开的座椅表面之间。通过结合附图参照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以及获得这些特征的方式将变得显而易见,并且本专利技术本身将会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轮廓图;图3是图1和图2所示的全地形车辆的前视图;图4是图1至图3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俯视平面图;图5是图1至图4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驾驶室区域的局部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的驾驶室区域的局部轮廓图;图7是可在诸如图1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上使用的保护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图;图8是可在诸如图1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上使用的防护导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图9是图1至图4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仰视平面图;图10是图1至图4所示的全地形车辆的前端的部分分解的立体图;图11是与图10相似的部分分解的立体图,示出了罩安装情况的细节;图12是横截面图,示出罩从前部面板部分拆下后的罩安装情况;图13是与图12类似的横截面图,其中罩耦联于前部面板;图14是图1至图4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车架和模块化发动机组件的后视立体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车架和模块化发动机组件的部分分解的后视立体图;图16是可在诸如图1至图4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全地形车辆上使用的发动机安装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可在诸如图1至图4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全地形车辆上使用的发动机安装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可在诸如图1至图4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全地形车辆上使用的发动机安装组件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图1至图4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部件的底侧的局部前视立体图;图20是图1至图4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车架和后悬架系统的部件的局部分解后视图;图21是图20所示的车架和悬架系统的后视图;图22是可在诸如图1至图4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全地形车辆上使用的转向机构和前轴组件的局部后视立体图;图23是图22所示的全地形车辆的转向机构和前轴组件的局部前视立体图;图24是可在诸如图1至图4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全地形车辆上使用的制动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图;图25是图1至图4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发动机和离合器冷却部件的正视后视立体图;图26是图25所示的发动机和离合器冷却部件的局部后视图;图27是图1至图4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驾驶员侧搁脚区域的局部立体图;图28是可在诸如图1至图4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全地形车辆上使用的转向组件的局部分解图;图29是图28的转向组件的侧视正视图,示出了处于多个倾斜位置的转向盘;以及图30是可在诸如图1至图4所示的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全地形车辆上使用的可调抓杆的局部立体图。在这些附图中,相应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应的部分。尽管附图代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图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为了更好地图示和说明本专利技术,某些特征可能被放大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不意在穷举或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所公开的精确形式。相反,选择和描述实施方式以使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可使用其教导。例如,尽管下面的描述主要是针对ATV而言,但这里所描述的某些特征可用到其它应用,如多功能车辆、雪上汽车、摩托车、机动脚踏两用车等。首先参照图1,示出了并排式全地形车辆10的一个说明性实施方式。全地形车辆10包括前端12、后端14和车架15,车架15由一对前轮胎22a和前轮24a以及一对后轮胎22b和后轮24b支撑在地面上方。全地形车辆10分别包括一对侧向隔开的上座椅表面18a、18b和一对侧向隔开的下座椅表面20a、20b。上座椅表面18a、18b构造成支撑就座的驾驶者的背部,而下座椅表面20a、20b构造成支撑就座的驾驶者的臀部。在该说明性实施方式中,上座椅表面18a、18b和下座椅表面20a、20b形成桶式座椅装置,然而也可使用凳式座椅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座椅结构。上座椅表面18和下座椅表面20安置在全地形车辆10的驾驶室17内。保护罩16在驾驶室17上延伸,以帮助防止全地形车辆10的乘客被穿过的树枝或侧枝伤害,并且还可在车辆翻滚的情况下起到支撑的作用。如图1至图4所示,保护罩16随着其向上延伸而变窄,以允许驾驶员和乘客更容易地进入和离开驾驶室17。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将包括顶部、挡风玻璃和门(未示出)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盖附接于保护罩16,以阻挡天气因素,如风、雨或雪。驾驶室17还包括前部控制台31、可调转向盘28和换档杆29。前部控制台31可包括转速表、里程表或其它任何合适的仪器。全地形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并排式全地形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地形车辆,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部分、中间车架部分和后车架部分;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由所述后车架部分支承;变速器,所述变速器与所述发动机相联接;一对前轮,所述一对前轮以可操作的方式与所述前车架部分相联接,并且传动地联接至所述变速器;一对后轮,所述一对后轮以可操作的方式与所述后车架部分相联接,并且传动地联接至所述变速器;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所述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由所述中间车架部分支承;所述发动机沿纵向设置在所述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后方;所述后车架部分包括下部后车架部分和上部后车架部分,所述后车架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竖向构件,所述至少一个竖向构件在所述下部后车架部分与所述上部后车架部分之间延伸,所述上部后车架部分包括至少一个车架构件和至少一个横向构件,所述至少一个车架构件在所述车辆的至少一部分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上部后车架部分还包括后支架,所述后支架在所述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的后方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变速器上方,所述后支架能够从所述车架容易地拆除;以及其中,所述下部后车架部分至少部分地支承所述发动机或所述变速器,且所述下部后车架部分包括横向构件;以及位于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中间的乘客舱,所述乘客舱包括位于所述前轮后方的前部面板、位于所述前部面板后方的地板、在所述座椅表面下方延伸的基部、以及位于所述座椅表面的后方且位于所述发动机前方的保护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2006.07.28 US 11/494,8901.一种全地形车辆,包括:车架;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由所述车架支承;变速器,所述变速器与所述发动机相联接;一对前轮,所述一对前轮以可操作的方式与所述车架相联接,并且传动地联接至所述变速器;一对后轮,所述一对后轮以可操作的方式与所述车架相联接,并且传动地联接至所述变速器;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所述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由所述车架支承;所述发动机沿纵向设置在所述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后方;所述车架包括一对内部导轨和一对上车架导轨,所述车架还包括一对竖管,所述一对竖管分别在所述全地形车辆的每一侧在相应的所述内部导轨与所述上车架导轨之间延伸,所述上车架导轨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车架还包括两个横管和上支架,所述上支架在所述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的后方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变速器上方,所述上支架能够从所述车架容易地拆除;以及其中,所述车架支承所述发动机或所述变速器,且所述车架包括后部横向构件;以及位于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中间的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包括地板、耦联于所述座椅表面的基部、以及位于所述座椅表面的后方且位于所述发动机前方的保护面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中,所述一对侧向隔开的座椅表面由一对桶式座椅限定,所述一对桶式座椅具有座椅靠背和座椅底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还包括所述变速器的换档杆,所述换档杆延伸穿过所述地板并设置于所述座椅底部之间。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拉里·理查德·孙斯达尔阿伦·大卫·德卡德马库斯·约翰尼斯·图勒曼斯贾森·卡尔·普拉奇艾伦·A·迈耶杰夫雷·G·怀特布赖恩·迈克尔·萨弗兰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