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缆线分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6392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20:09
一种缆线分线装置,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壳体以及两个相互垂直的分线构件;壳体中心设有截面为圆形的进线孔,壳体表面设有可供分线构件贯通的分线入口;进线孔四周设有四个容置槽;相邻两个容置槽关于分线构件对称;分线构件分为第一分线构件和第二分线构件,均包括分线杆、限位槽、限位杆、弹簧;分线杆为“T”形状,其底部光滑;限位杆位于限位槽内,滑动安装于分线杆上;弹簧一端固定于限位杆,另一端固定于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易、易于制造,并且使用方法简单,提高分线效率的有益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缆线分线装置,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壳体以及两个相互垂直的分线构件;壳体中心设有截面为圆形的进线孔,壳体表面设有可供分线构件贯通的分线入口;进线孔四周设有四个容置槽;相邻两个容置槽关于分线构件对称;分线构件分为第一分线构件和第二分线构件,均包括分线杆、限位槽、限位杆、弹簧;分线杆为“T”形状,其底部光滑;限位杆位于限位槽内,滑动安装于分线杆上;弹簧一端固定于限位杆,另一端固定于限位槽。本技术具有结构简易、易于制造,并且使用方法简单,提高分线效率的有益效果。【专利说明】一种缆线分线装置
本技术属于通讯设备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缆线的分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通讯设备的生产中,经常都需要安装缆线;先将缆线按需要的长度进行裁剪,然后在缆线的一端进行剥线,将表层的绝缘皮剥离,露出内部线缆,最后将缠绕在一起的内部线缆进行分线。但是目前在生产制造中,需要人工进行分线,作业效率低,费时费力,操作员工作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缆线分线装置,只需要将缆线插入该装置中,通过操作员简单的施力,就可以从缆线绝缘皮被剥离处将相互缠绕的线缆分成平行的线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缆线分线装置,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壳体以及两个相互垂直的分线构件;壳体中心设有截面为圆形的进线孔,壳体表面设有可供分线构件贯通的分线入口 ;进线孔四周设有四个容置槽;相邻两个容置槽关于分线构件对称;分线构件分为第一分线构件和第二分线构件,第一分线构件和第二分线构件均包括分线杆、限位槽、限位杆、弹簧;分线杆为“T”形状,其底部光滑;限位杆位于限位槽内,滑动安装于分线杆上;弹簧一端固定于限位杆,另一端固定于限位槽的底面。容置槽的设置可以形成退让空间,对内部分开的线缆进行收纳,避免分线构件进一步贯通时对线缆造成挤压,导致外皮破损;两个相互垂直、底部光滑的分线构件可以确保相互缠绕的线缆能够分开,并且在贯通之后能够自动复原。作为优选,分线杆的长度大于壳体半径,小于壳体直径;第一分线构件竖直设置,第二分线构件水平设置;并且第一分线构件的分线杆设有贯通孔。贯通孔的设置可供第二分线构件的分线杆进行分线时贯通,可以使分线杆在贯通时,能够重合,避免分线时,内部线缆发生轴向位移,造成损坏。作为优选,容置槽的截面为半圆或者半椭圆。容置槽的截面设为半圆或者半椭圆状,能够防止内部缆线分线完成后,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分线杆的挤压下造成表皮的破损。作为优选,分线杆底部的截面为半圆或者半椭圆。分线杆底部的截面设为半圆或者半椭圆状,一方面可以方便插入内部线缆之间的缝隙中,另一方面不会防止内部线缆的表皮发生破损。本技术结构简易、易于制造,并且使用方法简单,提高分线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竖直剖面图;附图标记列表:壳体1、进线孔2、分线入口 3、容置槽4、第一分线构件5、第二分线构件6、分线杆7、限位槽8、限位杆9、弹簧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竖直剖面图,一种缆线分线装置,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壳体I以及两个相互垂直的分线构件;壳体I中心设有截面为圆形的进线孔2,壳体I表面设有可供分线构件贯通的分线入口 3 ;进线孔2四周设有四个容置槽4,容置槽4的截面为半圆,相邻两个容置槽4关于分线构件对称;分线构件分为第一分线构件5与第二分线构件6,包括分线杆7、包括限位槽8、限位杆9、弹簧10 ;分线杆7为“T”形状,其底部光滑;限位杆9位于限位槽8内,滑动安装于分线杆7上;所述弹簧10 —端固定于限位杆9,另一端固定于限位槽8的底面。其中第一分线构件5竖直设置,第二分线构件6水平设置。分线杆7的长度大于壳体I的半径,小于壳体I的直径;分线杆5底部的截面为半椭圆,并且第一分线构件5的分线杆7设有贯通孔,可供第二分线构件6的分线杆7进行分线时贯通。使用时,首先将待加工缆线插入进线孔,随后缓缓按压第一分线构件5,待弹簧10被压缩的极限时,再缓缓按压第二分线构件6,使第二分线构件6的分线杆7通过第一分线构件5的分线杆7上的贯通孔,等到无法按压时,将缆线分线装置缓慢拉出,完成分线。本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权利要求】1.一种缆线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壳体(I)以及两个相互垂直的分线构件;所述壳体(I)中心设有截面为圆形的进线孔(2),壳体(I)表面设有可供分线构件贯通的分线入口(3);所述进线孔(2)四周设有四个容置槽(4);相邻两个容置槽(4)关于分线构件对称;所述分线构件分为第一分线构件(5)与第二分线构件(6),第一分线构件(5)与第二分线构件(6)均包括分线杆(7)、包括限位槽(8)、限位杆(9)、弹簧(10);所述分线杆(7)为“T”形状,其底部光滑;所述限位杆(9)位于限位槽(8)内,滑动安装于分线杆(7)上;所述弹簧(10)—端固定于限位杆(9),另一端固定于限位槽(8)的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线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杆(7)的长度大于壳体(I)的半径,小于壳体(I)的直径;第一分线构件(5)竖直设置,第二分线构件(6)水平设置;并且第一分线构件(5)的分线杆(7)设有贯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线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4)的截面为半圆或者半椭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线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杆(5)底部的截面为半圆或者半椭圆。【文档编号】H01R43/28GK203674542SQ201320857060【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专利技术者】张雪波 申请人:江苏虹天电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缆线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壳体(1)以及两个相互垂直的分线构件;所述壳体(1)中心设有截面为圆形的进线孔(2),壳体(1)表面设有可供分线构件贯通的分线入口(3);所述进线孔(2)四周设有四个容置槽(4);相邻两个容置槽(4)关于分线构件对称;所述分线构件分为第一分线构件(5)与第二分线构件(6),第一分线构件(5)与第二分线构件(6)均包括分线杆(7)、包括限位槽(8)、限位杆(9)、弹簧(10);所述分线杆(7)为“T”形状,其底部光滑;所述限位杆(9)位于限位槽(8)内,滑动安装于分线杆(7)上;所述弹簧(10)一端固定于限位杆(9),另一端固定于限位槽(8)的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虹天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