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预应力咬合拼接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5848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预应力咬合拼接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所述结构体系是由预应力索、装配式楼板和装配式法兰柱采用螺栓装配而成;所述装配式楼板可拼接成需要规模。装配式楼板采用波纹腹板槽钢梁,相邻楼板拼接处的两个波纹槽钢梁的腹板咬合对接,通过螺栓进行装配连接,装配后呈咬合状,有效地提高装配式钢梁的抗剪承载能力。预应力索的引入,在保证装配式钢梁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有效地减轻装配式钢梁的自重,提高装配式钢梁的跨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钢结构体系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现场快速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预应力咬合拼接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属于结构工程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都是粗放式经营,依靠资源和生产资料的简单再投入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这种经营方式只能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却不能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健康发展。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传统的支柱性产业。但是,传统的建造方式带来了高能耗和高消耗,建筑消耗和能耗占了全国能源消耗的约30%,建筑垃圾占了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装修占了6%左右,传统的建造方式给社会带来高能耗和高消耗的问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将大大提高建筑业的生产率,显著降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耗和资源的浪费。正因为如此,要在施工阶段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只能采取装配式施工。在现有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通常采用的是两个槽钢进行拼装,两个槽钢的腹板对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形成装配式H型钢。但是,在这种拼接方式中,剪力是通过螺栓传递给腹板,腹板为平钢板,所以所需的螺栓数和腹板的用钢量很大。由此可见,将传统的型钢构件用在装配式钢结构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不仅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创新出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新型受力构件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预应力咬合拼接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其目的在于在钢结构体系的生产和施工中,将模块化、工厂化、标准化和装配化相结合,实现工厂化生产以及现场快速装配,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速度、减少施工周期、降低工程造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预应力咬合拼接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由预应力索、装配式楼板和装配式法兰柱采用螺栓装配而成;所述装配式楼板由A板,B板和C板3种装配式楼板拼接而成;所述A板主要由短主梁Ⅰ、长主梁Ⅰ、边次梁、中部次梁、连接板I、楼板、柱座Ⅰ、柱座Ⅱ、连接板Ⅳ和连接板Ⅴ构成;所述A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栓钉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A;短主梁Ⅰ和边次梁垂直摆放,通过柱座Ⅰ和连接板I将短主梁Ⅰ和边次梁进行连接,柱座Ⅰ的上下法兰板Ⅰ分别与短主梁Ⅰ和边次梁的上下翼缘齐平,所述连接板I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和边次梁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I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两个短主梁Ⅰ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柱座Ⅱ相连,柱座Ⅱ的上下法兰板Ⅰ分别与两个短主梁Ⅰ的上下翼缘齐平;中部次梁与边次梁平行,与两个短主梁Ⅰ垂直,通过柱座Ⅱ和连接板I与两个短主梁Ⅰ相连,柱座Ⅱ的上下法兰板Ⅰ分别与中部次梁的上下翼缘齐平,所述连接板I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和中部次梁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I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长主梁Ⅰ平行于两个短主梁Ⅰ,垂直于两个边次梁和中部次梁,通过连接板I、连接板Ⅳ和连接板Ⅴ与两个边次梁和中部次梁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Ⅳ位于边次梁的端部,连接板Ⅳ的上下端与边次梁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边次梁的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Ⅴ为矩形钢板,其中一边与中部次梁的腹板平行对接相连,另外三条边分别与长主梁Ⅰ的翼缘和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I的两个侧面连接长主梁Ⅰ和边次梁的翼缘,和连接长主梁Ⅰ和中部次梁的翼缘,连接板I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楼板放置于各个梁所围成的平面上,采用栓钉将楼板连接在各个梁上;所述B板主要由长主梁Ⅰ、边次梁、中部次梁、连接板I、楼板、短主梁Ⅱ、连接板Ⅳ和连接板Ⅴ构成;所述B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栓钉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B;短主梁Ⅱ和边次梁垂直摆放,通过连接板I和连接板Ⅳ将短主梁Ⅱ和边次梁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Ⅳ位于边次梁的端部,连接板Ⅳ的上下端与边次梁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边次梁的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I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Ⅱ和边次梁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I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两个短主梁Ⅱ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没有直接的连接;中部次梁与边次梁平行,与两个短主梁Ⅱ垂直,通过连接板I和连接板Ⅳ与两个短主梁Ⅱ相连,所述连接板Ⅳ分别位于中部次梁和短主梁Ⅱ的端部,连接板Ⅳ的上下端与梁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梁的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I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Ⅱ和中部次梁的翼缘相连,连接板I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长主梁Ⅰ平行于两个短主梁Ⅱ,垂直于两个边次梁和中部次梁,通过连接板I、连接板Ⅳ和连接板Ⅴ与两个边次梁和中部次梁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Ⅳ位于边次梁的端部,连接板Ⅳ的上下端与边次梁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边次梁的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Ⅴ为矩形钢板,其中一边与中部次梁的腹板平行对接相连,另外三条边分别与长主梁Ⅰ的翼缘和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I的两个侧面连接长主梁Ⅰ和边次梁的翼缘,和连接长主梁Ⅰ和中部次梁的翼缘,连接板I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楼板放置于各个梁所围成的平面上,采用栓钉将楼板连接在各个梁上;所述C板主要由边次梁、中部次梁、连接板I、楼板、柱座Ⅲ、柱座Ⅳ、短主梁Ⅱ、长主梁Ⅱ、连接板Ⅳ和连接板Ⅴ构成;所述C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栓钉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C;短主梁Ⅱ和边次梁垂直摆放,通过柱座Ⅲ和连接板I将短主梁Ⅱ和边次梁进行连接,柱座Ⅲ的上下法兰板Ⅰ分别与短主梁Ⅱ和边次梁的上下翼缘齐平,所述连接板I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Ⅱ和边次梁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I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两个短主梁Ⅱ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柱座Ⅳ相连,柱座Ⅳ的上下法兰板Ⅰ分别与两个短主梁Ⅱ的上下翼缘齐平;中部次梁与边次梁平行,与两个短主梁Ⅱ垂直,通过柱座Ⅳ和连接板I与两个短主梁Ⅱ相连,柱座Ⅳ的上下法兰板Ⅰ分别与中部次梁的上下翼缘齐平,所述连接板I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和中部次梁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I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长主梁Ⅱ平行于两个短主梁Ⅱ,垂直于两个边次梁和中部次梁,通过连接板I、连接板Ⅳ和连接板Ⅴ与两个边次梁和中部次梁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Ⅳ位于边次梁的端部,连接板Ⅳ的上下端与边次梁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边次梁的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Ⅴ为矩形钢板,其中一边与中部次梁的腹板对接相连,另外三条边分别与长主梁Ⅱ的翼缘和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I的两个侧面连接长主梁Ⅱ和边次梁的翼缘,和连接长主梁Ⅱ和中部次梁的翼缘,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应用预应力咬合拼接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

【技术保护点】
应用预应力咬合拼接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预应力咬合拼接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由预应力索、装配式楼板和装配式法兰柱采用螺栓装配而成;所述装配式楼板由A板,B板和C板3种装配式楼板拼接而成;所述A板主要由短主梁Ⅰ(1)、长主梁Ⅰ(2)、边次梁(3)、中部次梁(4)、连接板I(5)、楼板(6)、柱座Ⅰ(7)、柱座Ⅱ(8)、连接板Ⅳ(25)和连接板Ⅴ(26)构成;所述A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栓钉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A;短主梁Ⅰ(1)和边次梁(3)垂直摆放,通过柱座Ⅰ(7)和连接板I(5)将短主梁Ⅰ(1)和边次梁(3)进行连接,柱座Ⅰ(7)的上下法兰板Ⅰ(14)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边次梁(3)的上下翼缘齐平,所述连接板I(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边次梁(3)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I(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两个短主梁Ⅰ(1)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柱座Ⅱ(8)相连,柱座Ⅱ(8)的上下法兰板Ⅰ(14)分别与两个短主梁Ⅰ(1)的上下翼缘齐平;中部次梁(4)与边次梁(3)平行,与两个短主梁Ⅰ(1)垂直,通过柱座Ⅱ(8)和连接板I(5)与两个短主梁Ⅰ(1)相连,柱座Ⅱ(8)的上下法兰板Ⅰ(14)分别与中部次梁(4)的上下翼缘齐平,所述连接板I(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中部次梁(4)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I(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长主梁Ⅰ(2)平行于两个短主梁Ⅰ(1),垂直于两个边次梁(3)和中部次梁(4),通过连接板I(5)、连接板Ⅳ(25)和连接板Ⅴ(26)与两个边次梁(3)和中部次梁(4)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Ⅳ(25)位于边次梁(3)的端部,连接板Ⅳ(25)的上下端与边次梁(3)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边次梁(3)的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Ⅴ(26)为矩形钢板,其中一边与中部次梁(4)的腹板平行对接相连,另外三条边分别与长主梁Ⅰ(2)的翼缘和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I(5)的两个侧面连接长主梁Ⅰ(2)和边次梁(3)的翼缘,和连接长主梁Ⅰ(2)和中部次梁(4)的翼缘,连接板I(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楼板(6)放置于各个梁所围成的平面上,采用栓钉将楼板(6)连接在各个梁上;所述B板主要由长主梁Ⅰ(2)、边次梁(3)、中部次梁(4)、连接板I(5)、楼板(6)、短主梁Ⅱ(11)、连接板Ⅳ(25)和连接板Ⅴ(26)构成;所述B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栓钉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B;短主梁Ⅱ(11)和边次梁(3)垂直摆放,通过连接板I(5)和连接板Ⅳ(25)将短主梁Ⅱ(11)和边次梁(3)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Ⅳ(25)位于边次梁(3)的端部,连接板Ⅳ(25)的上下端与边次梁(3)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边次梁(3)的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I(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Ⅱ(11)和边次梁(3)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I(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两个短主梁Ⅱ(11)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没有直接的连接;中部次梁(4)与边次梁(3)平行,与两个短主梁Ⅱ(11)垂直,通过连接板I(5)和连接板Ⅳ(25)与两个短主梁Ⅱ(11)相连,所述连接板Ⅳ(25)分别位于中部次梁(4)和短主梁Ⅱ(11)的端部,连接板Ⅳ(25)的上下端与梁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梁的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I(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Ⅱ(11)和中部次梁(4)的翼缘相连,连接板I(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长主梁Ⅰ(2)平行于两个短主梁Ⅱ(11),垂直于两个边次梁(3)和中部次梁(4),通过连接板I(5)、连接板Ⅳ(25)和连接板Ⅴ(26)与两个边次梁(3)和中部次梁(4)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Ⅳ(25)位于边次梁(3)的端部,连接板Ⅳ(25)的上下端与边次梁(3)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边次梁(3)的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Ⅴ(26)为矩形钢板,其中一边与中部次梁(4)的腹板平行对接相连,另外三条边分别与长主梁Ⅰ(2)的翼缘和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I(5)的两个侧面连接长主梁Ⅰ(2)和边次梁(3)的翼缘,和连接长主梁Ⅰ(2)和中部次梁(4)的翼缘,连接板I(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楼板(6)放置于各个梁所围成的平面上,采用栓钉将楼板(6)连接在各个梁上;所述C板主要由边次梁(3)、中部次梁(4)、连接板I(5)、楼板(6)、柱座Ⅲ(9)、柱座Ⅳ(10)、短主梁Ⅱ(11)、长主梁Ⅱ(12)、连接板Ⅳ(25)和连接板Ⅴ(26)构成;所述C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栓钉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C;短主梁Ⅱ(11)和边次梁(3)垂直摆放,通过柱座Ⅲ(9)和连接板I(5)将短主梁Ⅱ(11)和边次梁(3)进行连接,柱座Ⅲ(9)的上下法兰板...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预应力咬合拼接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
述应用预应力咬合拼接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由预应力索、装配式楼板
和装配式法兰柱采用螺栓装配而成;所述装配式楼板由A板,B板和
C板3种装配式楼板拼接而成;
所述A板主要由短主梁Ⅰ(1)、长主梁Ⅰ(2)、边次梁(3)、中
部次梁(4)、连接板I(5)、楼板(6)、柱座Ⅰ(7)、柱座Ⅱ(8)、
连接板Ⅳ(25)和连接板Ⅴ(26)构成;所述A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
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栓钉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
配式楼板A;短主梁Ⅰ(1)和边次梁(3)垂直摆放,通过柱座Ⅰ(7)
和连接板I(5)将短主梁Ⅰ(1)和边次梁(3)进行连接,柱座Ⅰ
(7)的上下法兰板Ⅰ(14)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边次梁(3)的
上下翼缘齐平,所述连接板I(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
和边次梁(3)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I(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
下翼缘上;两个短主梁Ⅰ(1)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柱座Ⅱ(8)
相连,柱座Ⅱ(8)的上下法兰板Ⅰ(14)分别与两个短主梁Ⅰ(1)
的上下翼缘齐平;中部次梁(4)与边次梁(3)平行,与两个短主梁
Ⅰ(1)垂直,通过柱座Ⅱ(8)和连接板I(5)与两个短主梁Ⅰ(1)
相连,柱座Ⅱ(8)的上下法兰板Ⅰ(14)分别与中部次梁(4)的上
下翼缘齐平,所述连接板I(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
中部次梁(4)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I(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
下翼缘上;长主梁Ⅰ(2)平行于两个短主梁Ⅰ(1),垂直于两个边
次梁(3)和中部次梁(4),通过连接板I(5)、连接板Ⅳ(25)和

\t连接板Ⅴ(26)与两个边次梁(3)和中部次梁(4)进行连接;所述
连接板Ⅳ(25)位于边次梁(3)的端部,连接板Ⅳ(25)的上下端
与边次梁(3)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边次梁(3)的腹板相连;所
述连接板Ⅴ(26)为矩形钢板,其中一边与中部次梁(4)的腹板平
行对接相连,另外三条边分别与长主梁Ⅰ(2)的翼缘和腹板相连;
所述连接板I(5)的两个侧面连接长主梁Ⅰ(2)和边次梁(3)的
翼缘,和连接长主梁Ⅰ(2)和中部次梁(4)的翼缘,连接板I(5)
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楼板(6)放置于各个梁所围成的平
面上,采用栓钉将楼板(6)连接在各个梁上;
所述B板主要由长主梁Ⅰ(2)、边次梁(3)、中部次梁(4)、连
接板I(5)、楼板(6)、短主梁Ⅱ(11)、连接板Ⅳ(25)和连接板
Ⅴ(26)构成;所述B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
过焊接和栓钉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B;短主梁Ⅱ(11)
和边次梁(3)垂直摆放,通过连接板I(5)和连接板Ⅳ(25)将短
主梁Ⅱ(11)和边次梁(3)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Ⅳ(25)位于边
次梁(3)的端部,连接板Ⅳ(25)的上下端与边次梁(3)的翼缘相
连,一个侧边与边次梁(3)的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I(5)的两个
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Ⅱ(11)和边次梁(3)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
I(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两个短主梁Ⅱ(11)放置在同
一条直线上,没有直接的连接;中部次梁(4)与边次梁(3)平行,
与两个短主梁Ⅱ(11)垂直,通过连接板I(5)和连接板Ⅳ(25)
与两个短主梁Ⅱ(11)相连,所述连接板Ⅳ(25)分别位于中部次梁

\t(4)和短主梁Ⅱ(11)的端部,连接板Ⅳ(25)的上下端与梁的翼
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梁的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I(5)的两个侧面
分别与短主梁Ⅱ(11)和中部次梁(4)的翼缘相连,连接板I(5)
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长主梁Ⅰ(2)平行于两个短主梁Ⅱ
(11),垂直于两个边次梁(3)和中部次梁(4),通过连接板I(5)、
连接板Ⅳ(25)和连接板Ⅴ(26)与两个边次梁(3)和中部次梁(4)
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Ⅳ(25)位于边次梁(3)的端部,连接板Ⅳ
(25)的上下端与边次梁(3)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边次梁(3)
的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Ⅴ(26)为矩形钢板,其中一边与中部次梁
(4)的腹板平行对接相连,另外三条边分别与长主梁Ⅰ(2)的翼缘
和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I(5)的两个侧面连接长主梁Ⅰ(2)和边
次梁(3)的翼缘,和连接长主梁Ⅰ(2)和中部次梁(4)的翼缘,
连接板I(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楼板(6)放置于各个
梁所围成的平面上,采用栓钉将楼板(6)连接在各个梁上;
所述C板主要由边次梁(3)、中部次梁(4)、连接板I(5)、楼
板(6)、柱座Ⅲ(9)、柱座Ⅳ(10)、短主梁Ⅱ(11)、长主梁Ⅱ(12)、
连接板Ⅳ(25)和连接板Ⅴ(26)构成;所述C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
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栓钉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
配式楼板C;短主梁Ⅱ(11)和边次梁(3)垂直摆放,通过柱座Ⅲ
(9)和连接板I(5)将短主梁Ⅱ(11)和边次梁(3)进行连接,
柱座Ⅲ(9)的上下法兰板Ⅰ(14)分别与短主梁Ⅱ(11)和边次梁
(3)的上下翼缘齐平,所述连接板I(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

\tⅡ(11)和边次梁(3)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I(5)分别连接在
上翼缘和下翼缘上;两个短主梁Ⅱ(11)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
柱座Ⅳ(10)相连,柱座Ⅳ(10)的上下法兰板Ⅰ(14)分别与两个
短主梁Ⅱ(11)的上下翼缘齐平;中部次梁(4)与边次梁(3)平行,
与两个短主梁Ⅱ(11)垂直,通过柱座Ⅳ(10)和连接板I(5)与
两个短主梁Ⅱ(11)相连,柱座Ⅳ(10)的上下法兰板Ⅰ(14)分别
与中部次梁(4)的上下翼缘齐平,所述连接板I(5)的两个侧面分
别与短主梁Ⅰ(1)和中部次梁(4)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I(5)
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长主梁Ⅱ(12)平行于两个短主梁Ⅱ
(11),垂直于两个边次梁(3)和中部次梁(4),通过连接板I(5)、
连接板Ⅳ(25)和连接板Ⅴ(26)与两个边次梁(3)和中部次梁(4)
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Ⅳ(25)位于边次梁(3)的端部,连接板Ⅳ
(25)的上下端与边次梁(3)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边次梁(3)
的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Ⅴ(26)为矩形钢板,其中一边与中部次梁
(4)的腹板对接相连,另外三条边分别与长主梁Ⅱ(12)的翼缘和
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I(5)的两个侧面连接长主梁Ⅱ(12)和边
次梁(3)的翼缘,和连接长主梁Ⅱ(12)和中部次梁(4)的翼缘,
连接板I(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楼板(6)放置于各个
梁所围成的平面上,采用栓钉将楼板(6)连接在各个梁上;
所述柱座包括四种形式的柱座,分别为柱座Ⅰ(7),柱座Ⅱ(8)、
柱座Ⅲ(9)和柱座Ⅳ(10);
所述柱座Ⅰ(7)由柱座Ⅴ(13)和两个连接板Ⅱ(16)组成,

\t柱座Ⅴ(13)由两个法兰板Ⅰ(14)和一个方钢管Ⅰ(15)组成,两
个法兰板Ⅰ(14)分别位于方钢管Ⅰ(15)的两个端头上,所有连接
均采用焊接;两个连接板Ⅱ(16)分别位于柱座Ⅴ(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林赵亮刘学春马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