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5461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喷墨打印机包括:外壳;滑架;喷墨记录头,它具有至少一个供墨槽道;阻尼装置,它包括至少一个与该至少一个供墨槽道连通的阻尼室;墨容器支撑部分,它支撑至少一个墨容器;和至少一个供墨管,它从该至少一个墨容器经过该至少一个供墨管和该至少一个阻尼室把墨提供给该至少一个供墨槽道,该至少一个阻尼室具有至少一个墨流入口和至少一个墨流出口,墨从该至少一个供墨管提供给该至少一个墨流入口,墨从该至少一个墨流出口提供给该至少一个供墨槽道,阻尼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压变阻尼部分和至少一个流动限制部分,该至少一个压变阻尼部分至少部分地限定该至少一个阻尼室,并衰减从该至少一个墨流入口流入该至少一个阻尼室的墨的压力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墨打印机,特别涉及以下这种喷墨打印机,其中墨 从墨容器经过柔性管(即柔性供墨管)提供到安装在可移动滑架上的记录头。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样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能够收集墨 流动槽道中产生的气泡并且排出这些气泡。
技术介绍
专利文件l(日本专利申请No. 63-17056A)或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 申请No. 7-121583B2)披露了一种供墨管型喷墨打印机,其中墨从设在 外壳中的墨容器经过柔性管提供给安装在滑架上的记录头,其中滑架 能够在外壳中移动。更具体地说,在专利文件1披露的喷墨打印机中,记录头具有多 个在垂直方向上排成一列的喷墨喷嘴,多个分别与喷墨喷嘴连通的供 墨槽道,和一个与每个供墨槽道连通的公共墨室(即阻尼室)。供墨槽道 和公共墨室形成在记录头中,使得公共墨室在记录头的一个垂直侧表 面中敞开。墨从设在外壳中的墨容器经柔性管提供到记录头的公共墨 室。柔性膜(即压变阻尼膜)流体密封地封闭记录头的侧表面的一部分, 在这部分中公共墨室敞开。墨流入口在公共墨室(即阻尼室)的底表面中 敞开并且与柔性膜相对。压电元件形式的多个致动器固定到记录头的侧表面的另一部分 上,使得致动器分别与供墨槽道对齐。当驱动或操作任意一个致动器 时,压力施加到相应一个供墨槽道中的墨上,使得墨滴从相应的一个 喷墨喷嘴喷向记录纸张。在专利文件2所披露的喷墨打印机中,记录头具有多个在垂直方 向上排成一列的喷墨喷嘴,多个在垂直方向上排成一列的供墨槽道, 和多个固定到记录头的两个相对、垂直侧表面上的压电元件。当电压 施加到任意一个压电元件上时,这个压电元件变形,从而墨滴经过相 应的一个供墨槽道从相应的一个喷墨喷嘴中喷出。墨从设在外壳中的 墨容器经过柔性管提供给阻尼箱(即阻尼室),阻尼箱安装在滑架上并且 把墨提供给记录头的每个供墨槽道。阻尼箱包括第一件、第二件和过 滤片,在第一件的一个垂直侧表面中具有一个开口,在第二件的两个 相对、垂直侧表面中具有各自的开口,并且过滤片夹在第一件的开口 侧表面和第二件的两个开口侧表面中的一个之间。第二件的另一个开 口侧表面用柔性膜流体密封地封闭。第一件在其下端部分具有一个与 柔性管连通的墨流入口,柔性管在其一端与静止的墨容器连接,并且 第二件在其下端部分具有和记录头的每个供墨槽道连通的墨流出口。在专利文件1和2所披露的每种喷墨打印机中,当滑架往复移动 时,特别是当滑架返回时,惯性力施加到柔性管中流动的墨上,柔性 管连接静止的墨容器和移动的滑架,由此提供给记录头(或每个喷墨喷 嘴)的墨压有很大变化。阻尼室的柔性膜的变形吸收或衰减墨压的变化, 所以各个墨滴可以从各个喷嘴中以均匀的喷射压力喷出,并且由此保 但是,在专利文件1和2所披露的每种喷墨打印机中,阻尼室是 垂直的,并且柔性膜流体密封地封闭阻尼室的一个垂直侧表面。因此, 当喷墨打印机使用多个记录头以分别喷射多种颜色的墨时,布置各个 记录头的阻尼箱(它们限定了与各种颜色墨对应的各个阻尼室)使得阻 尼箱彼此平行,这就需要阻尼箱彼此适当的分开从而允许每个阻尼箱 的柔性膜适量变形。但是,这增加了安装在滑架上的设备的尺寸和设 备部件的总数目,因此增加了喷墨打印机的制造成本。另外,在专利文件2所披露的喷墨打印机中,阻尼室中墨流入口 敞开的那个平面垂直于过滤片或柔性膜延伸的平面,也就是说,墨从 墨流入口流出的方向平行于过滤片或柔性膜延伸的平面。另外,墨流 入口在远离柔性膜的位置敞开。因此,以增加的速度流出墨流入口的 墨不直接作用在柔性膜上。更具体地说,首先,由于过滤片不能允许 所有增加的墨量同时流过,惯性力引起的墨压增加直接作用在柔性过 滤片上,并且过滤片大幅度变形。所以在过滤片下游侧的墨压迅速增 加,随后柔性膜弹性变形以增加下游侧室的容积并且由此降低墨压的 增加。因此,惯性力所引起的墨压变化大幅度影响每个喷墨喷嘴中的 墨。在专利文件1所披露的喷墨打印机中,阻尼室中墨流入口敞开的 那个平面和柔性膜延伸的那个平面之间有较大的距离。因此惯性力引 起的墨压增加不直接作用在柔性膜上,因此柔性膜不能有效地衰减或 吸收墨压变化。在上述的供墨管型喷墨打印机中,如果记录头中的墨含有气泡(即 空气),记录头可能不能喷出墨,或者记录头的记录质量降低。但是, 在这种类型的喷墨打印机中,由于用于该管的材料的自然特性,不能 避免空气渗透柔性管和溶解在墨中。因此,需要在记录头的上游侧提 供气泡收集室,在收集室中收集或积聚气泡,然后把这些收集的气泡 排出。因此,在专利文件3(日本专利申请No.2000-103084A)所披露的喷墨打印机中,记录头在其上部具有墨集管(即气泡收集室),并且墨容器 和循环泵固定在外壳中的相应位置上。驱动或操作循环泵来循环墨使 之从墨容器到第一墨流通道,然后到集管,第二墨流通道,最后再到 墨容器,这样在循环槽道中产生的气泡返回墨容器并且被去除。同时, 在外壳内的等待位置,抽吸和清除装置从记录头的喷墨喷嘴中抽吸墨。但是,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中,需要使用墨返回管来循环从循环 泵返回墨容器的墨。因此,喷墨打印机较复杂并且其尺寸增加。另外,专利文件4(日本专利申请No. 2002-240310A)披露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其中在供墨管中产生的气泡形式的空气积聚在安装在滑架 上的容器的上部,并且利用排气泵通过连通孔将其排出,然后排气阀 把连通孔空气密封地封闭。但是,没有详细描述排气阀的结构。当排气泵不从气泡收集室中抽吸空气时,例如当记录头在记录介 质上记录图像(如字母和/或符号)时,排气阀需要空气密封地封闭连通 孔,从而保持气泡收集室中的墨和气泡稳定。另一方面,当为了维护 记录头而检测记录头时,排气阀需要快速打开连通孔以与外部空间连 通,从而把气泡排出气泡收集室。另外,由于排气阀安装在滑架上,在喷墨打印机的记录操作过程 中,阀随着滑架往复移动。因此,排气阀需要具有较小的尺寸,较轻 的重量和简单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它至少解决上述 问题中的一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阻尼装置的喷墨打印机,阻 尼装置和记录头一起安装在滑架上,这种喷墨打印机至少具有下述两 个优点中的一个,即制造成本低和整体尺寸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排气阀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排气阀装置把墨流动槽道中的墨中产生的气泡排出,这种喷墨打印机 至少具有下述两个优点中的一个,即结构简单和能够稳定地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外壳; 一个滑架,它能够在外壳中相对外壳移动; 一个喷墨记录头,它安装 在滑架上并且具有多个供墨槽道; 一个阻尼装置,它安装在滑架上并 且包括多个分别与供墨槽道对应的阻尼室; 一个墨容器支撑部分,它 设在外壳中并且支撑多个墨容器;和多个供墨管,每个供墨管从相应 的一个墨容器中经过相应的一个供墨管和相应的一个阻尼室把墨提供 给喷墨记录头的相应的一个供墨槽道,其中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 主分隔壁,它把阻尼室的至少一个第一阻尼室与阻尼室的至少一个第 二阻尼室分开。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柔性片,它与主 分隔壁相对并且流体密封地封闭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阻尼室;和至少 一个第二柔性片,它与主分隔壁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外壳(1);一个滑架(9),它能够在外壳中相对外壳移动;一个喷墨记录头(21),它安装在滑架上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供墨槽道;一个阻尼装置(13),它安装在滑架上并且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的至少一个供墨槽道连通的阻尼室(27);一个墨容器支撑部分(5e),它设在外壳中并且支撑至少一个墨容器(5a-5d);和至少一个供墨管(14),它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容器中经过所述的至少一个供墨管和所述的至少一个阻尼室把墨提供给喷墨记录头的所述至少一个供墨槽道,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阻尼室具有至少一个墨流入口(47,48)和至少一个墨流出口(41),墨从所述至少一个供墨管提供给该至少一个墨流入口,墨从该至少一个墨流出口提供给喷墨记录头的所述至少一个供墨槽道,其中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压变阻尼部分(36,43),它至少部分地限定了所述的至少一个阻尼室并且它衰减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流入口流入所述的至少一个阻尼室的墨的压力变化,和至少一个流动限制部分(42,44),它限制墨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流入口向所述的至少一个墨流出口的流动,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压变阻尼部分位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流动限制部分在一个方向的上游侧,这个方向是墨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流入口向所述的至少一个墨流出口流动的方向,并且其中阻尼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49,50;250),所述的至少一个墨流入口与它连通,该打印机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在一个方向上延伸,该方向具有垂直于所述的至少一个压变阻尼部分的分量,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在所述的至少一个阻尼室中在与所述至少一个压变阻尼部分相对的位置处敞开,从而所述的至少一个压变阻尼部分衰减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流进所述的至少一个阻尼室的墨的压力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阳一郎臼井孝正高田雅之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