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4318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数个端子和一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具有一顶壁、一底壁、一后壁和两侧壁,顶壁、底壁、后壁和两侧壁围成一插接槽,顶壁和底壁对称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绝缘本体后壁且并行排列的数个第一端子槽和数个第二端子槽,数个端子包括数个第一端子和数个第二端子,分别安装在第一端子槽与第二端子槽,数个第一端子和数个第二端子于竖向方向上呈两排排列,从后向前对应插入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内,遮蔽壳体盖合于绝缘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具有正反插功能,使用者不需刻意辨别方向即可进行插接,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数个端子和一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具有一顶壁、一底壁、一后壁和两侧壁,顶壁、底壁、后壁和两侧壁围成一插接槽,顶壁和底壁对称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绝缘本体后壁且并行排列的数个第一端子槽和数个第二端子槽,数个端子包括数个第一端子和数个第二端子,分别安装在第一端子槽与第二端子槽,数个第一端子和数个第二端子于竖向方向上呈两排排列,从后向前对应插入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内,遮蔽壳体盖合于绝缘本体上。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正反插功能,使用者不需刻意辨别方向即可进行插接,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之间及其周边装置之间的连接越来越频繁,而电子产品与其周边装置之间通过电连接器来实现连接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因此电连接器的使用频率也随之增加。电连接器在电子领域被如此广泛的应用,因此生产厂家对电连接器的生产也由原来的小规模生产逐渐转变为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现有的电连接器大都是单方向插入,这就要求使用者在插接的过程中需要先判断方向再进行插接,对使用者来说极其不方便,于是各生产厂家纷纷采取各种办法改进电连接器的结构来方便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正反插的功能,使用者不需要辨别方向即可进行插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数个端子和一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包括一顶壁、一底壁、一后壁和两侧壁,顶壁、底壁、后壁和两侧壁共同围成一插接槽,顶壁和底壁对称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绝缘本体的后壁且并行排列与插接槽相通的数个第一端子槽和数个第二端子槽,数个端子包括分别安装在第一端子槽与第二端子槽的数个第一端子和数个第二端子,数个第一端子和数个第二端子于竖向方向上呈上下两排排列,每一第一端子包括一水平前后延伸的第一固定部、一从第一固定部前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部以及一从第一固定部后端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每一第二端子包括一水平前后延伸的第二固定部、一从第二固定部前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部以及一从第二固定部后端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形状和大小对称,第一固定部和第一焊接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固定部和第二焊接部的长度,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位于一水平面上,且呈前后两排并排排列,遮蔽壳体包括一顶板、一后板和两侧板,遮蔽壳体盖合于绝缘本体外部。如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呈对称并列排列结构,使其具有正反插的功能,以达到不需使用者刻意辨别方向即可进行插接,从而增加使用的便利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接器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剖面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绝缘本体10顶壁11第一端子槽111卡合槽112滑道113底壁12第二端子槽121后壁13容置槽131延伸槽132侧壁14卡持槽141插接槽15止挡块16卡销161活动槽17卡板181卡台182端子20第一端子21第一固定部211第一弹性部212第一止挡部213第一焊接部214第二端子22第二固定部221第二弹性部222第二止挡部223第二焊接部224`卡刺23遮蔽壳体30顶板31卡合片311开口312卡舌313后板32卡持弹片321焊锡脚322侧板33开槽331固强片332焊接脚333卡口334。【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0、数个端子20和一遮蔽壳体30。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一顶壁11、一底壁12、一后壁13和两侧壁14,顶壁11、底壁12、后壁13和两侧壁14共同围成一插接槽15,顶壁11和底壁12对称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绝缘本体10的后壁13且并行排列与插接槽15相通的数个第一端子槽111和数个第二端子槽121。绝缘本体10的顶壁11上表面后端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一^^合槽112。绝缘本体10的顶壁11两侧向下凹陷并向后贯穿绝缘本体10的后壁13后表面形成一对滑道113,滑道113前端向下贯穿绝缘本体10的顶壁11下表面。绝缘本体10前表面于顶壁11和两侧壁14周缘向外凸伸形成止挡块16并于两侧壁14的止挡块16中部向后凸伸形成卡销161。绝缘本体10于第一端子槽111和第二端子槽121前端分别向上向下贯穿绝缘本体10顶壁11和底壁12形成活动槽17,绝缘本体10于数个第一端子槽111和数个第二端子槽121两侧向插接槽15内部凸伸形成间隔的卡板181,绝缘本体10于数个第一端子槽111和数个第二端子槽121前侧向插接槽15内部凸伸并向后延伸且左右连接卡板181形成卡台182。绝缘本体10两侧向内凹陷并向后延伸贯穿绝缘本体10后表面和后端下表面形成一对卡持槽141,卡持槽141前端向内贯穿绝缘本体10的侧壁14。绝缘本体10的后壁13后表面向前凹陷形成一容置槽131,且容置槽131下方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一延伸槽132。所述数个端子20包括分别安装在第一端子槽111与第二端子槽121的数个第一端子21和数个第二端子22。每一第一端子21包括一水平前后延伸的长条板状的第一固定部211、一从第一固定部211前端向前向下延伸再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部212、一从第一弹性部212前端向前水平延伸形成的第一止挡部213以及一从第一固定部21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再水平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214。每一第二端子22包括一水平前后延伸的长条板状的第二固定部221、一从第二固定部221前端向前向上延伸再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部222、一从第二弹性部222前端向前水平延伸形成的第二止挡部223以及一从第二固定部22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再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224。第一弹性部212和第二弹性部222形状和大小对称,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一焊接部214的长度大于第二固定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4的长度。第一焊接部214和第二焊接部224位于一水平面上,且呈前后两排并排排列。第一端子21的第一固定部211的后端的两侧和第二端子22的第二固定部221的后端的两侧分别向外凸伸形成卡刺23。所述遮蔽壳体30具有一矩形板状的顶板31、一从顶板31后缘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后板32和从顶板31的两侧缘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侧板33。遮蔽壳体30于顶板31对应绝缘本体10的卡合槽112向下冲设有一卡合片311。遮蔽壳体30的顶板31两侧开设有一对开口 312并于开口 312的后侧缘向前延伸再向下拱起形成一对卡舌313。遮蔽壳体30于两侧板33上对应绝缘本体10的卡持槽141前端开设有一开槽331,开槽331后侧缘向前延伸形成固强片332。遮蔽壳体30于两侧板33的前后端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数个焊接脚333。遮蔽壳体30的两侧板33前端对应绝缘本体10的卡销161向后凹陷形成一对卡口334。遮蔽壳体30的后板32两侧缘对应绝缘本体10的卡持槽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数个端子和一遮蔽壳体,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包括一顶壁、一底壁、一后壁和两侧壁,顶壁、底壁、后壁和两侧壁共同围成一插接槽,顶壁和底壁对称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绝缘本体的后壁且并行排列与插接槽相通的数个第一端子槽和数个第二端子槽,数个端子包括分别安装在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的数个第一端子和数个第二端子,数个第一端子和数个第二端子于竖向方向上呈上下两排排列,每一第一端子包括一水平前后延伸的第一固定部、一从第一固定部前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部以及一从第一固定部后端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每一第二端子包括一水平前后延伸的第二固定部、一从第二固定部前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部以及一从第二固定部后端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形状和大小对称,第一固定部和第一焊接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固定部和第二焊接部的长度,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位于一水平面上,且呈前后两排并排排列,遮蔽壳体包括一顶板、一后板和两侧板,遮蔽壳体盖合于绝缘本体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