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二氧化碳吸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4180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器;包括有设置在消声器与排气尾管之间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置壳体、后置壳体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单向阀,所述前置壳体内设置有油气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层,所述后置壳体内设置有蜂窝状的陶瓷体以及填充在后置壳体与陶瓷体间的石棉纤维层,所述陶瓷体的内孔表面分散有过氧化钠粉末;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装置,使用方便,可以有效吸收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器;包括有设置在消声器与排气尾管之间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置壳体、后置壳体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单向阀,所述前置壳体内设置有油气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层,所述后置壳体内设置有蜂窝状的陶瓷体以及填充在后置壳体与陶瓷体间的石棉纤维层,所述陶瓷体的内孔表面分散有过氧化钠粉末;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装置,使用方便,可以有效吸收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碳。【专利说明】车用二氧化碳吸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器。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作为人们主要的运输工具为人类带来的诸多的方便,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造成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地危害着类的健康。汽车尾气中CO、NOx, HC等主要有害、有毒气体的排放随着汽车技术(如:催化反应器、废气再循环技术、发动机技术、燃油品质)的不断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对于看似对人体无直接危害的温室气体CO2 —直没有得到可行、有效的解决措施。汽车上面现有的主要尾气处理装置是位于排气系统中的三元催化反应器。通过将排气管中的废气导入至该装置,利用废气本身的高温特性及装置内部的钼、钯、铑等作为催化剂,使CO、NOx, HC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对人物没有直接危害的C02、N2, H2O等。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增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等危害。目前,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有以下方法: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空气分离/烟气循环法等,但是这些方法由于都还没有专门针对汽车尾气二氧化碳吸收的装置,因此很难直接应用到汽车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以有效吸收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碳的>J-U ρ?α装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用二氧化碳吸收器,包括有设置在消声器与排气尾管之间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置壳体、后置壳体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单向阀,所述前置壳体内设置有油气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层,所述后置壳体内设置有蜂窝状的陶瓷体以及填充在后置壳体与陶瓷体间的石棉纤维层,所述陶瓷体的内孔表面分散有过氧化钠粉末。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是:由于二氧化碳吸收装置设置在消声器与排气尾管之间,所以气流温度低,速度慢,其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与后置壳体中的陶瓷体内孔表面的过氧化钠粉末充分反应,从而达到去除尾气二氧化碳的作用,前置壳体内的油气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层,可以有效去除尾气中可能存在未燃尽的油,避免其进入后置壳体,此外在前置壳体和后置壳体间的单向阀,可避免后置壳体中产生的氧气进入前置壳体,防止可能存在的油燃烧。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过氧化钠粉末是消耗品,在耗尽后需要及时的更换,因此需要打开后置壳体,所以所述后置壳体包括通过螺栓密封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在保证后置壳体体积的前提下减小其高度,防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被碰到,所述后置壳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同时为了保证进气分散的均匀性,同时方便出气的阻力,后置壳体的两端设置成漏斗形的渐缩口,该渐缩口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并与后置壳体同轴。【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用二氧化碳吸收器,包括有通过法兰连接在消声器与排气尾管之间的壳体,壳体包括前置壳体1、后置壳体2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单向阀3,前置壳体I内设置有油气过滤网11和活性炭过滤层12,后置壳体2内安放有蜂窝状的陶瓷体21以及填充在后置壳体2与陶瓷体21间的石棉纤维层22,陶瓷体21呈柱状,陶瓷体21的内孔表面分散有过氧化钠粉末,考虑到过氧化钠粉末是消耗品,在耗尽后需要及时的更换,因此需要打开后置壳体2,后置壳体2包括通过螺栓密封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为了在保证后置壳体2体积的前提下减小其高度,防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被碰到,后置壳体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同时为了保证进气分散的均匀性,同时方便出气的阻力,后置壳体2的两端设置成漏斗形的渐缩口,该渐缩口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并与后置壳体2同轴。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权利要求】1.车用二氧化碳吸收器,包括有设置在消声器与排气尾管之间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置壳体、后置壳体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单向阀,所述前置壳体内设置有油气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层,所述后置壳体内设置有蜂窝状的陶瓷体以及填充在后置壳体与陶瓷体间的石棉纤维层,所述陶瓷体的内孔表面分散有过氧化钠粉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二氧化碳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壳体包括通过螺栓密封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二氧化碳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壳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其两端为漏斗形的渐缩口,该渐缩口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并与后置壳体同轴。【文档编号】B01D53/62GK203663700SQ201320809927【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专利技术者】白云, 袁苗达, 李宁 申请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车用二氧化碳吸收器,包括有设置在消声器与排气尾管之间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置壳体、后置壳体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单向阀,所述前置壳体内设置有油气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层,所述后置壳体内设置有蜂窝状的陶瓷体以及填充在后置壳体与陶瓷体间的石棉纤维层,所述陶瓷体的内孔表面分散有过氧化钠粉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云袁苗达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