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9189 阅读:6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8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包括:第一矩形支架,包括两侧支杆及上、下支杆,下支杆上安装有打孔锥;第二矩形支架,包括两侧支杆及上、下支杆,下支杆上安装有打孔锥,第二矩形支架位于第一矩形支架内,且二者均通过其两侧支杆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下支杆上均设有刻度标记,所述打孔锥活动安装在所述下支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铰接的矩形支架确保栽插深浅一致,同时在两个矩形支架的下支杆上设置刻度标记并安装打孔锥实现秧苗栽插株距一致,另外,两个矩形夹可以快速折叠或拆解,节省空间,便于携带野外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一种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包括:第一矩形支架,包括两侧支杆及上、下支杆,下支杆上安装有打孔锥;第二矩形支架,包括两侧支杆及上、下支杆,下支杆上安装有打孔锥,第二矩形支架位于第一矩形支架内,且二者均通过其两侧支杆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下支杆上均设有刻度标记,所述打孔锥活动安装在所述下支杆上。本技术通过两个铰接的矩形支架确保栽插深浅一致,同时在两个矩形支架的下支杆上设置刻度标记并安装打孔锥实现秧苗栽插株距一致,另外,两个矩形夹可以快速折叠或拆解,节省空间,便于携带野外使用。【专利说明】一种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器具,具体地涉及一种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
技术介绍
甘薯又名红薯、地瓜、红芋、山芋、番薯、红苕等。甘薯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是轻工业及开展多种经营的重要原料。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约占世界总面积和总产的65%和85%。由于甘薯耐贫瘠,耐干旱,因此有很大一部分面积的甘薯种植在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地块零散无法实现农业机械化操作,并且在现有秧苗栽插技术中,机械化程度较低,尤其是科研试验种植小区,一般采用人工刨坑定穴方式进行作业。其弊端为费工费时,作业效率低,株距及栽插深浅程度不一致,易导致秧苗成活率不高、薯块不均匀、薯形不匀称,影响薯块商品性,更难以满足科学试验的严格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甘薯栽培过程中需要人工打孔存在株距及栽插深浅程度不一致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包括:第一矩形支架,包括两侧支杆及上、下支杆,下支杆上安装有打孔锥;第二矩形支架,包括两侧支杆及上、下支杆,下支杆上安装有打孔锥,第二矩形支架位于第一矩形支架内,且二者均通过其两侧支杆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下支杆上均设有刻度标记,所述打孔锥活动安装在所述下支杆上。进一步地,所述打孔锥包括锥体、与锥体固定在一起的Ω形弹性钢夹片,该钢夹片内置有U形橡胶垫片,钢夹片的两端口设有螺栓固定孔。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可调拉杆,其上设有若干卡孔,用以卡扣所述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上支杆。进一步地,所述可调拉杆上设有刻度标记。进一步地,所述卡孔呈U形,所述卡孔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上支杆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两侧支杆及上、下支杆之间均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两个铰接的矩形支架确保栽插深浅一致,同时在两个矩形支架的下支杆上设置刻度标记并安装打孔锥实现秧苗栽插株距一致,另外,两个矩形夹可以快速折叠或拆解,节省空间,便于携带野外使用。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打孔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二矩形支架中位于两侧的支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二矩形支架中上、下支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可调拉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打孔锥纵向剖视图;各图中:1、第一矩形支架;1_1、上支杆螺栓;1_2、下支杆;1_3、两侧支杆;1-3-1、轴孔;1-3-2、螺栓孔;2、第一矩形支架;2-1、上支杆;2_2、下支杆;2_3、两侧支杆;3、可调拉杆;3-1、卡孔;4、打孔锥;4-1、锥体;4-2、钢夹片;4_3、橡胶垫片;5、螺栓;6、刻度标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予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包括可调支架系统和破土尖锥系统。可调支架系统包括第一矩形支架I和第二矩形支架2,其中,第一矩形支架I,包括两侧支杆1-3及上支杆1-1、下支杆1-3,下支杆1-3上安装有打孔锥4 ;第二矩形支架2,包括两侧支杆2-3及上支杆2-1、下支杆2-3,下支杆2-3上安装有打孔锥4,第二矩形支架2位于第一矩形支架I内,且二者均通过其两侧支杆铰接在一起。以第一矩形支架I为例介绍两个支架的构造,第一矩形支架I的各支杆均由钢管制成,两侧杆1-3结构如图2所示,中间具有轴孔1-3-1,两头为扁头,扁头上开有螺栓孔1-3-2,上、下支杆结构参考图3所示,两端为螺栓1-1-1,组装时,通过轴孔1-3-1使得第一矩形支架I与第二矩形支架2轴接在一起,上、下支杆的螺栓伸入两侧杆的扁头上的螺栓孔后通过螺母固定即可。为了方便调整株距,所述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下支杆上均设有刻度标记6,所述打孔锥4活动安装在所述下支杆上。为了加工方便,参考图5,本实施例打孔锥4包括锥体4-1、与锥体4-1固定在一起的Ω形弹性钢夹片4-2,该钢夹片4-2内置有U形防滑橡胶垫片4-3,钢夹片4-2的两端口设有螺栓固定孔(图中未示出),当与下支杆固定时,先将钢夹片4-2套在下支杆上,选好相应位置后,通过螺栓5穿过螺栓孔拧紧固定即可。当然打孔锥与下支杆之间的固定方式不限于上述举例,锥体上可设置卡扣结构,同时下支杆上设置与其配合的卡扣凹槽等。为了方便调整行距,同时栽培过程中保持行距一致,本实施例还包括一可调拉杆3,参考图4,其上设有若干卡孔3-1,用以卡扣所述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上支杆,为了精确调整行距,所述可调拉杆上设有刻度标记6。为了方便卡孔3-1与上支杆支架卡扣,同时卡紧上支杆,所述卡孔呈U形,同时卡孔宽度略大于所述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上支杆的直径。本实施例U形孔均匀对称设置在可调拉杆3的两侧。为了方便加工,本实施所述可调拉杆包括顶板、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侧壁以及沿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侧壁,其中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侧壁上对称设有卡孔,当然可调拉杆也可设置成整体呈一板状。使用时,根据需要在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下支杆上各安装8-12个打孔锥,同时将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上支杆卡扣在可调连杆相应的U形孔中,形成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可用于同时对两个单垄打孔,也可在大垄(1.1-1.2米宽)进行双行种植时使用。一般为两人操作,使用时用手按压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上支杆,也可用脚压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下支杆。用完以后,取下带刻度可调拉杆,可进行折叠,若继续拧开螺母,拔出连轴,可将第一、第二矩形支架分离,从而卸下破土尖锥系统,则可调支架系统各部分完全拆解。本技术可以通过带刻度可调拉杆的长度调节甘薯种植行距,通过调整下支杆上打孔锥的距离,确定种植甘薯株距,不用时可以快速折叠或拆解,节省空间,便于携带野外使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矩形支架,包括两侧支杆及上、下支杆,下支杆上安装有打孔锥;第二矩形支架,包括两侧支杆及上、下支杆,下支杆上安装有打孔锥,第二矩形支架位于第一矩形支架内,且二者均通过其两侧支杆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下支杆上均设有刻度标记,所述打孔锥活动安装在所述下支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增国李俊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