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3762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6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包括支架、线缆定位结构和上切刀。支架包括底板和固定装设在底板上的上横梁。线缆定位结构固定装设于底板上,包括一剥离部底座和一对线缆定位底座。剥离部底座上设置有剥离槽,剥离槽具有锐利的剥离沿,剥离沿的间距略大于线缆保护层内的芯线直径。线缆定位底座分别位于剥离部底座的两端,线缆定位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低于剥离槽。上切刀装设于上横梁中且位于剥离部底座的正上方,可在上横梁中上下滑动,两个平行的刀刃与剥离沿相对应,刀刃的间距等于剥离沿的间距,刀刃的长度等于剥离槽的长度。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代替手动操作,快速、安全地剥离线缆保护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包括支架、线缆定位结构和上切刀。支架包括底板和固定装设在底板上的上横梁。线缆定位结构固定装设于底板上,包括一剥离部底座和一对线缆定位底座。剥离部底座上设置有剥离槽,剥离槽具有锐利的剥离沿,剥离沿的间距略大于线缆保护层内的芯线直径。线缆定位底座分别位于剥离部底座的两端,线缆定位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低于剥离槽。上切刀装设于上横梁中且位于剥离部底座的正上方,可在上横梁中上下滑动,两个平行的刀刃与剥离沿相对应,刀刃的间距等于剥离沿的间距,刀刃的长度等于剥离槽的长度。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代替手动操作,快速、安全地剥离线缆保护层。【专利说明】—种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剥离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使用线缆时,有时需要在线缆的中间部分将线缆的外保护层剥离掉,露出里面的芯线,再将芯线与其他线缆的芯线汇总在一起。目前的现有技术中,自动化的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往往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大幅提高了生产成本,不适用于在中小企业中推广应用。而在企业中普遍采用的则是手工剥离线缆保护层的方式。在操作时,工作人员先用刀片将线缆保护层划开,再用手指将保护层从线缆上剥离。这种手动操作不但生产效率低下,而且还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在用刀片划割保护层时,由于是人工操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操作时,划割的力度和方向都会有所不同,难免会伤及导线束或者造成导线束歪斜,无法保证线缆质量,进而影响线缆的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在从芯线上剥离保护层时,保护层的剥离部分与留存部分之间的切口处也会参差不齐,从而影响线缆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代替手动操作,快速、安全地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用于剥离线缆外层的线缆保护层,该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包括支架、线缆定位结构和上切刀。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固定装设在所述底板上的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中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所述线缆定位结构固定装设于所述底板上,包括一剥离部底座和一对线缆定位底座;所述剥离部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剥离槽,所述剥离槽的边沿向上突出构成锐利的剥离沿,所述剥离沿的间距等于所述线缆保护层内芯线的直径;所述线缆定位底座分别位于所述剥离部底座的两端,所述线缆定位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低于所述剥离槽;所述剥离槽和所述定位槽共同托起线缆,并在所述线缆伸展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上切刀装设于所述上横梁中且位于所述剥离部底座的正上方,可在所述滑槽中上下滑动。所述上切刀具有两个平行的刀刃,所述刀刃与所述剥离沿相对应,所述刀刃的间距等于所述剥离沿的间距,所述刀刃的长度等于所述剥离槽的长度。优选地,所述线缆定位结构还包括两个侧刀,两个所述侧刀分别设置于各所述线缆定位底座和剥离部底座之间,所述侧刀上设置有刃口,所述刃口高于剥离槽的剥离沿,低于所述线缆放置在剥离槽上时所述芯线的所在位置,且与所述线缆的伸展方向垂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侧刀的刃口呈弧形,与所述线缆相配合。优选地,所述上切刀的刀刃呈三角形,所述刀刃的尖端位于最底部且首先与所述线缆接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切刀的刀刃靠近所述芯线的一侧为平面,另一侧从尖部向上逐渐变厚。优选地,所述底板上固定装设有定位结构安装座,所述线缆定位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结构安装座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安装座上设置有定位结构安装槽,所述线缆定位结构嵌设在所述定位结构安装槽内。优选地,所述定位槽的内表面为与所述线缆相配合的弧面。如上所述,本技术的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切刀的刀刃下压时与剥离部底座的剥离槽和剥离沿相配合,即可将线缆保护层从芯线周围切除剥离。剥离沿的长度就是线缆保护层剥离部分的长度。线缆定位底座上的定位槽和剥离槽都位于线缆的伸展方向上,在剥离保护层时将线缆定位,防止因线缆晃动弯曲而造成刀刃划割到芯线。在刀刃切割保护层时,设置在剥离部底座和线缆定位底座之间的侧刀使保护层的剥离部分与留存部分之间具有平整的切口,保证了线缆的外观。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代替手动操作,快速、安全地剥离线缆保护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的侧视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中线缆定位结构的爆炸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中定位结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I 支架11 上横梁12 底板13 定位结构安装座131 定位结构安装槽2 线缆定位结构21 剥离部底座211 剥离槽212 剥离沿22 线缆定位底座221 定位槽23 侧刀231 刃口3 上切刀31 刀刃4 线缆保护层5 芯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主要包括支架1、线缆定位结构2和上切刀3。所需剥离的线缆由线缆保护层4和线缆保护层4中的芯线5组成。图1至图5显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支架I包括底板12和上横梁11,上横梁11固定装设在底板12上。线缆定位结构2固定装设在底板12上,上切刀3装设于上横梁11中。如图3所示,线缆定位结构2包括一个剥离部底座21和两个线缆定位底座22。剥离部底座21的顶部设置有剥离槽211,剥离槽211的边沿向上突出构成锐利的剥离沿212,剥离沿212的间距等于线缆保护层4内芯线5的直径。为更安全起见,剥离沿212的间距也可以略大于线缆保护层4内芯线5直径。剥离槽211的长度即为线缆保护层4需要剥离部分的长度。两个线缆定位底座22分别位于剥离部底座21的两端,线缆定位底座22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槽221,定位槽221略低于剥离槽211,即定位槽221的槽底略低于剥离槽211的槽底,定位槽221的边沿也略低于剥离槽211的边沿。剥离槽211和定位槽221沿线缆伸展方向排列,沿一字排开。上横梁11中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上切刀3装设于上横梁11中,可在滑槽中上下滑动。上切刀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剥离线缆保护层的装置,用于剥离线缆的线缆保护层(4),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包括底板(12)和固定装设在所述底板(12)上的上横梁(11),所述上横梁(11)中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 线缆定位结构(2),固定装设于所述底板(12)上,包括一剥离部底座(21)和一对线缆定位底座(22);所述剥离部底座(21)的顶部设置有剥离槽(211),所述剥离槽(211)的边沿向上突出构成锐利的剥离沿(212),所述剥离沿(212)的间距等于所述线缆保护层(4)内芯线(5)的直径;所述线缆定位底座(22)分别位于所述剥离部底座(21)的两端,所述线缆定位底座(22)上部设置有定位槽(221),所述定位槽(221)低于所述剥离槽(211);所述剥离槽(211)和所述定位槽(221)共同托起线缆,并在线缆伸展方向上依次排列; 上切刀(3),装设于所述上横梁(11)中且位于所述剥离部底座(21)的正上方,可在所述滑槽中上下滑动;所述上切刀(3)具有两个平行的刀刃(31),所述刀刃(31)与所述剥离沿(212)相对应,所述刀刃(31)的间距等于所述剥离沿(212)的间距,所述刀刃(31)的长度等于所述剥离槽(211)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玉蛟周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元一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