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兴人专利>正文

机构改良的印刷机上色着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3431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构改良的印刷机上色着墨装置,其主要包括:一曲柄传动组、一滑块、一组拨动曲柄、一组上色曲柄、一组着墨连杆、一组色筒及一印刷板筒;其中主要特征是曲柄传动组将马达传输而来的旋转运动改变成直线往复运动,并带动成“V”字形体的滑块;在每一往复行程时,由滑块推动拨动曲柄及上色着墨,藉由此往复的行程,使得印刷板筒能印刷出正确图样,并使机构设计与操作简化,维修保养容易。(*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印刷机械的机构装置,特别是指有关机构改良的印刷机上色着墨装置,其利用曲柄传动使习用的凸轮驱动改变成直线驱动,使其除了能减少机件的设计复杂程度及维修困难之外,更能增加印刷工作的效率。纸张与印刷术的专利技术对于科技与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与贡献。习用的印刷机上色着墨机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动力由齿轮1传送而来并带动齿轮2、3,而齿轮2、3皆为厚度较大而内幅面铣有凸轮轨道21、31的形状,同时配合在凸轮轨首21、31内的辊子43、53,则被带动后并将曲柄42、52推动,并且曲柄41、42及51、52是以键销配合于轴4、5之上,由动力传动而造成连杆44、54将曲柄61、71拉动成为曲弧的上下运动;曲柄61、71则分别固定于轴6、7之上,而曲柄61、71前端各自带有一色筒62及72,最下端的水平轨道为印刷板面10,有一印刷板筒13在其上作往复运动,而此往复运动由另外的机构拉动与印刷板筒13锁在一起的齿轮12,使其在齿条11上运动,此即为习见印刷机上色着墨机构。至于其动作原理,请参阅图1所示,因曲柄61是位于色筒62的下死点A,而曲柄71则位于上死点B′,印刷板筒13位于其右极限点C;此时,假设是新的印刷作业循环开始,着墨钢筒8将印刷色墨涂布至色筒62完毕,而上一循环已印完的色筒72则由于被连杆54拉动曲柄71而使其接触着墨钢筒9,重新上墨并予备作业;此时印刷板筒13是以直线的滚动由右极限点C向E点前进,同时,凸轮轨道21拉动色筒62上升的动作亦配合印刷板筒13的前进动作,如此,在印刷板筒13上的模样板(曲弧FG上设有印刷板)接触印刷板面10,并将板上的图样印至于其上的纸张;印刷板筒13继续向左极限点D前进直到到达的过程,恰好是曲柄71将色筒72由着墨钢筒9所给予的印刷色墨涂至已用尽色墨的印刷板筒13上的过程,印刷板筒13到达左极限点D时,将准备回程,其动作恰与上述的叙述一致,只是方向与动作相反,而重新一个印刷动作;这样,一个行程可转印二次板面。然而,此种习用的装置机构却常在使用时,发现下列不便及缺陷1、上色着墨的动作,是用凸轮轨道21、31来带动,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此种凸轮驱动机构在设计时,其将原本的直线及曲线式运动转变成圆周运动,不但需要准确的配合,更需要分析凸轮形状及其累积的误差并作推演及试验,因此机构较为复杂,而难以维护,在设计成本上,更大为提高。2、对于印刷机来说,上色着墨机构需要经常性的调整与定位,以配合不同的印刷作业,而此种凸轮驱动机构,调整时必须同时对轴4、5及齿轮2、3的轴心作校正调整,除此麻烦之外,上述第1项中的凸轮累积误差一旦大到使辊子43、53运动不是刚好一上一下时的运动,则由图可看出,由于辊子43、53是被限制在凸轮轨道21、31的接触面所产生的擦挤变形中,将导致此印刷机保修的次数增加及机具寿命减短。由前述可知,习有以凸轮驱动的印刷机上色着墨机构,在使用、操作及保养上的缺陷,实有改进的必要。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构改良的印刷机上色着墨装置,其能提供一种方便装配,减少维护的机构装置,利用曲柄传动所造成的直线驱动方式,使机构行程动作简化,设计容易且调整方便。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构改良的印刷机上色着墨装置,其能利用直线驱动式的轨道传动方式,提供机构装置具有缓冲余裕,足够防止过度限制造成的擦挤摩耗,减少维修的困扰,并增加机具的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机构改良的印刷机上色着墨装置,其主要包括一曲柄传动组;一滑块;一组拨动曲柄;一组上色曲柄;一组上色连杆;一色筒及一印刷板筒;其主要特征是曲柄传动组将马达传输而来的旋转运动的动力转变为直线式往复运动方式输出,并依需要提供往复行程的长度以驱动滑块;滑块是一呈“V”字形体,中央与曲柄传动组相接,而另一侧是夹于轨道上作往复运动,“V”字形体的两斜面与拨动曲柄相接合的辊子作上下运动,导引拨动曲柄、上色曲柄及上色连杆;而上色连杆又将色筒上下地以曲弧进行拉动,色筒将印刷色墨补充至转印图样的印刷板筒上的印刷板面。本技术与习有产品相比较,具有下列明显的差异与优点1、习用的凸轮驱动方式是以凸轮轨道导引辊子,而限制辊子的运动轨迹,然而凸轮轨道是以近似方式求出的形状,亦即表示其有误差的产生,一旦误差累积过多使辊子位移,则造成印刷动作双边位置不一致而使辊子去压迫凸轮轨道产生擦挤而磨耗,而本装置则是利用无拘束的滑块的斜面及平面导引辊子,一旦有误差而使辊子跳动,则能提供其位移而不致发生擦挤磨耗;对于各构件而言,能提供一较安全的作业,延长了机具的寿命。2、上述的构件,习有者由于误差及位移与磨擦损耗,使用者须经常调整机构位置,再加上凸轮轨道是一固定而不变的位置,往往为了调整各轴以期辊子能配合凸轮轨道而大费周折,本技术的此种机构装置,则直接调整曲柄与传动齿轮的位置改变冲程,以及调整同轴心的各曲柄,即可完成色筒上下死点的调整,对使用者而言,非常容易达成。由上述可见,本技术有效地使旋转运动改变直线往复运动,由滑块推动拨动曲柄并上色着墨,藉由改进传动结构的往复行程,使得印刷板筒能印刷出正确图样,使机构设计与操作简化,具有设计容易、装配简单、调整方便的明显优点,且其具有缓冲余量,可防止过度限制造成的擦挤磨耗,维修保养容易并有效地增加了机具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较佳实施例及附图详细给出。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应用原理及其实施情形,兹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习用的印刷机上色着墨机构示意图。图2、图3为本技术的机构装置动作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结构图。请参阅图2、图3、图4所示,是本技术的习见印刷上色着墨机构的改良装置示意图,动力传动由马达传至齿轮1,再由齿轮1传动至大齿轮200,而齿轮200有一调整槽201,可供曲柄300置入及定位;曲柄300是与“V”字型的滑块301结合,而滑块301是位于轨道302之上;在“V”字型体滑块301的上面,有一组相套合的轴400、500设置于其上端,而拨动曲柄402、502分别套设于轴400、500上可任意转动,拨动曲柄402、502的另端则分别接合一带有辊子403、503的曲柄401、501;其中辊子403、503的轴心是焊于曲柄401、501之上,而曲柄401、501的另端又连接有着墨连杆404、504;着墨连杆404、504则在另端再带动固定于轴600、700的上色曲柄601、701,在上色曲柄601、701与着墨连杆404、504相接的位置又再连接色筒602、702;另外,印刷板筒13的位置与机构,则与一般的印刷机相同,是由另一机构对于焊于印刷板筒13两端的齿轮12进行带动,使其在齿条11上作往复运动,而印刷板筒13即能在印刷板面10上执行印刷的功能,此为本技术的机构组成。本技术的运动方式及实施情况,请参阅图2、图3、图4所示,即可了解其各构件的相对位置与运动轨迹。首先假设图2是本技术的此种机构装置已执行一次行程的印刷作业,而开始新的另一循环之初,已补充沾满色墨的色筒602位于色筒下死点A,而已用尽色墨的色筒702则位于上死点B′,与着墨钢筒9接触使其补充油墨;随着印刷板筒13由左极限点D向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构改良的印刷机上色着墨装置,其主要包括:一曲柄传动组;一滑块;一组拨动曲柄;一组上色曲柄;一组上色连杆,一色筒及一印刷板筒;其特征在于马达连接齿轮(1),齿轮(1)与齿轮(200)啮合,曲柄(300)置入齿轮(200)的调整槽(201)并定位,曲柄(300)与“V”字型滑块(301)的中央相接,另一侧夹于轨道上,“V”字形体的两斜面与拨动曲柄相结合的辊子接触使之做上下运动,导引拨动曲柄,上色曲柄及着墨连杆,上色曲柄与着墨连杆相接的位置又再连接色筒,使色筒上下地以曲弧进行拉动,色筒将印刷色墨补充至转印图样的印制板筒上的印刷板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人
申请(专利权)人:刘兴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