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印刷机的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285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柔板印刷机传墨轮的传动装置。包括有从印刷机主动力中引出动力的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1)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由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1)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驱动的网纹辊(B)和胶辊(A),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1)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的一端分别通过具有弹性、可弹性伸缩的第一传墨轮连轴头(D1)及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与网纹辊(B)和胶辊(A)连接,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1)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可通过控制实现自动伸缩的第一活塞缸(F1)及第二活塞缸(F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活塞缸使主动力连轴头与传墨轮连轴头之间实现动力自动连接及断开动力连接,使网纹辊和胶辊这两根传墨轮的拆装方便容易,操作简单。(*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印刷机所用的传动机构,特别是一种用于柔 板印刷机传墨轮的传动装置,属于柔板印刷机所用传动装置的改造技 术。
技术介绍
现有的柔板印刷机中,网纹辊和胶辊是其传墨系统中的两根传 墨辊,由于在印刷过程中需要动力驱动来进行旋转运动,所以需要由 机器动力系统中引出动力与该两根传墨辊连接,又由于网纹辊和胶辊 属于传墨轮,故经常需要从机器上拆下来进行清洗。这就使得网纹辊 和胶辊具有需要动力连接且要方便拆装清洗的特性。现有柔板印刷机传墨轮的传动机构有两种; 一种是齿轮直接传动 机构,传动齿轮直接固定在传墨辊上,在安装传墨辊时直接与主动力 齿轮转动,该方式对传墨辊的安装精度要求高,不易对传墨辊位置进 行传墨控制调整,且齿轮固定在传墨辊上,增加了传墨辊的重量,并 在拆下传墨辊清洗时增加了传动齿轮的受损机会,清洗难度大;另一 种是手动凹凸位连轴块的机构,其是用凹凸位连轴块连接传墨辊动 力,通过手动移动整组主传动机构来达到连接和脱离的目的,该方式 只需在传墨辊上安装传墨辊连轴头,没有方式一的缺点,但需把整个 主传动机构做成可手动移动,增加了制造难度,减低了主传动机构的 稳定性,且连接时需对两根传墨辊的凹凸位连轴块分别进行手动对位,这就增加了传墨辊的安装难度和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 简单,拆装方便容易的用于柔板印刷机传墨轮的传动装置。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从印刷机主动力中引出动力的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l)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 由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l)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驱动的网纹辊(B)和胶辊(A),其中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l)及第二主动力连轴 头(E2)的一端分别通过具有弹性、可弹性伸縮的第一传墨轮连轴头(Dl)及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与网纹辊(B)和胶辊(A)连接, 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l)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的另一端分别连 接有可通过控制实现自动伸縮的第一活塞缸(F1)及第二活塞缸(F2)。 上述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l)通过其端部所设的凸柱(Ela)或 凹孔与第一传墨轮连轴头(Dl)端部对应位置所设的凹孔(Dla)或 凸柱对接,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通过其端部所设的凸柱(E2a) 或凹孔与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端部对应位置所设的凹孔(D2a) 或凸柱对接。上述第一传墨轮连轴头(Dl)与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的结 构相同,包括有连接外套(D11)、连接内套(D12),其中连接内套(D12) 的一端套置在连接外套(D11)的中空腔体内,且连接内套(D12)的 端部设有卡定在连接外套(D11)腔体内台阶(Dlla)的凸缘(D12a), 连接内套(D12)的另一端套置有压縮弹簧(D13),压縮弹簧(D13) 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外套(D11)的端部及连接内套(D12)外侧所设的 挡缘(D12b)触接,第一传墨轮连轴头(Dl)及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 均通过连接内套(D12)及连接件(D14)分别与网纹辊(B)和胶辊(A)连接,第一传墨轮连轴头(Dl)端部所设的凹孔(Dla)及第二 传墨轮连轴头(D2)端部所设的凹孔(D2a)均做出在连接外套(D11) 的端部。上述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l)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通过 齿轮传动从印刷机主动力中引出动力。上述第一活塞缸(Fl)及第二活塞缸(F2)为气缸或液压缸。上述第一传墨轮连轴头(Dl)及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均为 由防锈材料和耐磨材料做成的连轴头。本技术由于采用通过控制自动伸縮的活塞缸使主动力连轴 头与传墨轮连轴头实现动力连接及断开动力连接的结构,因此,其可 方便地使网纹辊和胶辊这两根传墨轮实现动力自动连接的目的,使得 网纹辊和胶辊这两根传墨轮的拆装方便容易,操作简单。本技术 结构简单、合理,是一种方便实用的自动丝网印刷机的非接触离合机 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从印刷机主动力中引出动力的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l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由第一 主动力连轴头El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驱动的网纹辊B和胶辊A, 其中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l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的一端分别通过具有弹性、可弹性伸縮的第一传墨轮连轴头Dl及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 与网纹辊B和胶辊A连接,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l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可通过控制实现自动伸縮的第一活塞缸Fl 及第二活塞缸F2。上述第一活塞缸Fl及第二活塞缸F2为气缸或液 压缸。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塞缸F1及第二活塞缸F2均为气缸,上述 第一传墨轮连轴头Dl及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均为由防锈材料和耐磨 材料做成的连轴头。为方便实现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l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的一 端分别与第一传墨轮连轴头Dl及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连接,上述第 一主动力连轴头El通过其端部所设的凸柱Ela或凹孔与第一传墨轮 连轴头Dl端部对应位置所设的凹孔Dla或凸柱对接,第二主动力连 轴头E2通过其端部所设的凸柱E2a或凹孔与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端 部对应位置所设的凹孔D2a或凸柱对接。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墨轮连轴头Dl与第二传墨轮连轴头 D2的结构相同,包括有连接外套Dll、连接内套D12,其中连接内套 D12的一端套置在连接外套Dll的中空腔体内,且连接内套D12的端 部设有卡定在连接外套Dll腔体内台阶Dlla的凸缘D12a,连接内套 D12的另一端套置有压縮弹簧D13,压縮弹簧D1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 外套Dll的端部及连接内套D12外侧所设的挡缘D12b触接,第一传 墨轮连轴头Dl及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均通过连接内套D12及连接件 D14分别与网纹辊B和胶辊A连接,第一传墨轮连轴头Dl端部所设 的凹孔Dla及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端部所设的凹孔D2a均做出在连 接外套D11的端部。为简单方便实现动力传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主动力连轴 头El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通过齿轮传动从印刷机主动力中引出动 力。本技术在工作时,当要安装网纹辊B和/或胶辊A时,控制第一活塞缸Fl和/或第二活塞缸F2缩冋,分别带动第一主动力连轴 头El和/或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縮回,这时,可自由安装网纹辊B 和/或胶辊A于对应位置,当耍使网纹辊B和/或胶辊A连接动力时, 控制第一活塞缸Fl和/或第二活塞缸F2伸出,分别与第一传墨轮连 轴头Dl及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相顶,并使有弹性的第一传墨轮连轴 头Dl和/或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縮回少许,当主动力运转时,第一 主动力连轴头El和/或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分别与第一传墨轮连轴 头Dl和/或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轻微摩擦相对转动,在对上凹凸位 时,有弹性的第一传墨轮连轴头Dl和/或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自动 弹出,形成动力连接,当需要拆下网纹辊B和/或胶辊A时,只需控 制第一活塞缸Fl和/或第二活塞缸F2縮回,即可立即断开动力连接, 拆下网纹辊B和/或胶辊A。由于连在网纹辊B和/或胶辊A上的第一 传墨轮连轴头Dl和/或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由防锈材料和耐磨材料 做成,体积也很小,所以对拆装和清洗网纹辊B和/或胶辊A不会构 成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传动装置,包括有从印刷机主动力中引出动力的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1)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由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1)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驱动的网纹辊(B)和胶辊(A),其特征在于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1)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的一端分别通过具有弹性、可弹性伸缩的第一传墨轮连轴头(D1)及第二传墨轮连轴头(D2)与网纹辊(B)和胶辊(A)连接,第一主动力连轴头(E1)及第二主动力连轴头(E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可通过控制实现自动伸缩的第一活塞缸(F1)及第二活塞缸(F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番禺互通气动机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