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22721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2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在电连接器中的插座壳体和插头壳体。插座壳体的连接面具有凹部,该凹部的基部处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导向锥,所述导向锥将连接面的外表面连接到其中容纳有插座壳体的电触头的一个或者更多个相应插入通道。插头壳体包括突起,触头插脚布置在该突起上。突起的截面被成形为使得其能够进入位于插座壳体的连接面中的凹部。由于连接插脚不是直接形成在插座壳体的连接面上,而是形成在突起上,则即使长度比常规插脚短的插脚也能够容易地抵达插座壳体中的电触头并且能够建立可靠的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用在电连接器中的插座壳体和插头壳体。插座壳体的连接面具有凹部,该凹部的基部处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导向锥,所述导向锥将连接面的外表面连接到其中容纳有插座壳体的电触头的一个或者更多个相应插入通道。插头壳体包括突起,触头插脚布置在该突起上。突起的截面被成形为使得其能够进入位于插座壳体的连接面中的凹部。由于连接插脚不是直接形成在插座壳体的连接面上,而是形成在突起上,则即使长度比常规插脚短的插脚也能够容易地抵达插座壳体中的电触头并且能够建立可靠的电连接。【专利说明】连接器壳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在电触头壳体中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导向锥,该导向锥用于触头插脚的插入。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触头插脚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适于经由电触头壳体与连接组件相联的插脚。
技术介绍
连接器包括:用于触头插脚的头部,通常称为插头;和适于联接到插头的电触头壳体,称作插座。根据常规设计,触头插脚沿着插座的连接面布置,插座的表面是基本上平坦的。电触头壳体用作用于插脚的头部的对应部并且具有连接面,该连接面包括与触头插脚相对应地布置的一个或者更多个插入孔。这种孔通常是漏斗状的,以便于触头插脚的插入并且布置在电触头壳体的连接面的基本上平坦的表面上。电触头壳体的壁厚选择成满足具体的需求,诸如对于机械和热应力的耐力,或者其它物理约束因素。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插座壳体的连接面的厚度通常近似地从0.70mm至0.80mm变化。另外,当连接器的插座和插头完全地连接时,安全突出部防止插座的连接面与插头连接面之间的接触。插座壳体的连接面和插头壳体的连接面之间的距离可以一般地在0.70mm和0.80mm之间变化。通常,为确保在插座的触头插脚和插头的电触头之间的可靠持久的连接,要保证在插脚和电触头之间的最小电刷表面。一般地,该最小电刷表面需要是1mm。为获得在插脚和电触头之间的最小保障的电刷表面,所述头部设计为包括具有近似地8mm或者更大的长度的插脚。上述连接器壳体的缺点在于,为确保电触头和插脚之间的可靠连接,插脚必需是极其的长,这种尺寸的插脚在连接过程期间以及之后遭受过度偏转。这使得插脚暴露于应力,这会导致它们断裂或还会降低电触头的品质和可靠性。另外,插脚的插入角度的任意误差的影响随着插脚本身长度的增大而增大。结果,连接器连接的允许容差必然明显降低,这使得连接器的附加部件的设计复杂化且因此使其成本增大,附加部件诸如是用以将用于插脚的头部朝向它的对应部推动的杆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开发一种连接器,且具体地是开发一种用于触头插脚和用于触头组件的壳体的设计,该壳体是经济的、多用途的,并且使得其可以最小化插脚的偏转以及因插脚的插入角度的误差导致的影响,同时维持插脚和电触头之间的电刷接触。这一目的以如下方式实现:修改用于插脚的壳体和用于相应的电触头的壳体的结构,以减小插脚的长度,而又不减小在头部的插脚和布置在触头组件中的任意相应电触头之间的电刷接触。具体地,根据有利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涉及用在电触头壳体中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用于触头插脚的插入的至少一个导向锥或者,更一般地,触头插脚为阳型触头,其中导向锥布置在位于连接组件的连接面中的凹部中。所述凹部能够与阳型触头壳体的相应突起相联。该设计使得可以使用具有减小长度的阳型触头的对应部,阳型触头诸如是触头插脚或者翼片,同时确保在插脚和电触头之间的最小电刷表面,该最小电刷表面是实现可靠电连接所必需的。使用具有长度减小的插脚或者舌片的对应部的可能性对于电触头的品质具有积极影响,并且明显降低了因不适当的插入角度引起的副作用。连接组件可以包括连接面和阴型触头壳体,或者能够是这样的机壳,该机壳待组装在具有预期使用内壳体和外壳的的已知设计的触头壳体上。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件因此可用以更新已被使用的用于阴型触头的壳体。按照另外的实施例,连接组件可包括适于容纳电触头的内壳体和适于装配在内壳体上的外壳,其中凹部和导向锥形成在外壳的面上。在该实施例中,包括凹部和入口锥的连接面形成在外壳上。该设计能够容易地适于用在使用用于触头的内壳体和外壳的已知连接器中。此外,该设计是更为多用途的并且使得连接组件更易于操作。这在需要具有减小尺寸的连接器的应用中是特别有利的。因此,本专利技术使得可以使用由两个部分形成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因此是多用途的并且是易于操纵的,并且同时使得可以减小连接组件的面的整体厚度且因此减小其对应部的插脚的长度,同时维持在连接组件的触头和对应部的插脚之间的接触面积。内壳体能够包括至少一个插入通道或者触头承载通道,插入通道的入口孔与至少一个导向锥的对准。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中,内壳体的面的围绕所述至少一个插入通道的部分可以具有基本上平坦的表面。触头承载通道由此经由入口孔延伸到内壳体的入口表面中,以与导向锥的孔一致。由此可以减小阳型触头在它们能够与布置在触头承载通道中的电触头接触之前必需延伸过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导向锥,并且连接面在导向锥之间的厚度要小于连接面的围绕导向锥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还包括适于与阳型触头壳体上的对应部相联的至少一个安全元件。安全元件能够是槽或者突起。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可以包括两个相互对置的侧壁,两个壁中的每个壁具有机械极化元件。该机械极化元件将外壳划分为两个非对称的部分,并且能够联接到内壳体上的对应部,由此引导外壳以使其被正确地组装在内壳体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中,所述凹部的截面是基本上梯形的。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有利实施例中,内壳体还包括布置在触头承载通道内的电触头。电触头适于建立通往相应的阳型触头壳体的阳型触头的电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在连接器中使用的阳型壳体,所述阳型壳体包括连接表面和至少一个连接插脚。连接表面可具有突起,该突起可被联接到位于电触头壳体的连接面中的相应凹部中。该连接插脚能够插入在电触头壳体的插入通道中,且被定位在连接表面的突起上。由于在本专利技术的阳型壳体中,接触舌或者插脚形成在突起上,所以阳型触头的长度能够明显减小且不会减小在阳型触头和容纳在对应部中的电触头之间的电刷接触。短的阳型触头提供了对于横向力的更大阻力,诸如由对应部的电触头施加的那些横向力,由此对于电触头的品质具有积极影响。具有减小长度的阳型触头还明显降低了因不适当的插入角度引起的不利影响。在有利实施例中,用于插脚的壳体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安全元件,该至少一个安全元件适于与电触头壳体上的对应部相联。在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安全元件是槽或者突起。在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突起的截面是基本上梯形的。本专利技术最后涉及用于电路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上述的连接组件和用于触头插脚的壳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被整合到详细的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所述说明书的一部分,以例示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这些附图与说明书一起被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附图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例示示出如何能够实施和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和替代实施例,并且不被阐释为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所示和所说明的那些示例。根据下面关于本专利技术各种实施例的更详细说明,额外的特性和优点将变得清楚,如在附图中所示的,在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外壳的透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在电触头壳体中的连接组件(100,110),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向锥(130),所述至少一个导向锥(130)用于触头插脚的插入;其中所述导向锥(130)布置在位于连接组件(110,110)的连接面(111)中的凹部(120)中,所述凹部(120)能够与阳型触头壳体的相应突起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布里卡雷罗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AMP意大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