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小型圆面丝网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1970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台式小型圆面丝网印刷机,由机座部分、机架部分和电机部分构成,机座上安置可调平台和搁置圆形工件的井字形搁架;机架上安置回转联杆、与回转联杆连接的滑块、设在机架两侧的滑杆、设在机架上的胶刮架和回油刮架等部件。所述胶刮架和回油刮架的两端各设置了一个胶刮和回油刮自动升降装置;所述的胶刮架上设置一便于拆卸胶刮座的装置。从而可使丝网延长寿命50%以上,且提高印刷质量。(*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台式小型圆面丝网印刷机。丝网印刷机是印刷行业中应用得比较多的机器,尤其台式小型圆面丝网印刷机,由于其小巧、便携以及印刷效果好,而深受用户的欢迎。但其仍存在以下的缺点1.印刷过程中,仅回油刮根据工作需要来回有升降动作,而胶刮无论在印刷或在回油墨过程中,都始终在网版上来回行走,使网版增加无功摩擦,而降低使用寿命;2.印刷过程中更换胶刮困难,使工作量增加,且影响印刷质量。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使印刷过程中胶刮和回油刮按需要分别轮番动作及拆卸安装胶刮方便的可保证印刷质量和延长网版寿命的新型台式小型圆面丝网印刷机,从而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台式小型圆面丝网印刷机,由机座部分、机架部分和电机部分构成,所述的底座部分由底座、在底座上安置的一可调平台及在可调平台上设有的搁置圆形工件的井字形带滚轮搁架构成;所述的机架部分包括一与底座平行的框形机架,安装在机架前端的回转联杆,两个设在机架两侧下方的滑杆,一设置在滑杆上的滑块,以及横设在机架上的一回油刮架和一胶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刮架和胶刮架的两端各设置一回油刮和胶刮自动升降装置;所述的胶刮架上安装一方便拆卸装置,其结构为胶刮座圆螺丝孔有一边铣穿,用卡压在胶刮架上的方形垫圈及从方形垫圈中穿过的螺丝来固定胶刮座。由于本技术作了以上的改进,使制成的台式小型圆面丝网印刷机在实际使用中更趋合理。回油刮和胶刮的工作状态由于采用自动控制升降装置按工作状态来控制,因此使胶刮在印刷过程中每个来回减少一次与网版的无功摩擦,从而提高胶刮和网布的寿命一倍以上。同时由于铣穿胶刮座上的两个螺丝孔,无需拆卸横梁,仅松动两个螺丝即可将胶刮座从胶刮架上取下,故无胶刮座重新安装后网版错位的问题,从而简化操作工艺,提高印刷质量。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给出。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附图2是上述实施例的机架部分(滑块处在某个位置时)俯视结构图;附图3是附图2的A-A向剖视图;附图4是上述实施例的胶刮和回油刮自动升降控制器连同安装了胶刮和回油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附图4的B-B向剖视图;附图6是附图4的C-C向剖视图;附图7是上述实施例的方便拆卸胶刮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8是附图7的A-A向剖面图;附图9是附图7的B-B向剖面图。请参阅图本技术实施例包括机座部分1,机架部分2和电机驱动部分3。机座部分1上安置印刷平台11和固定井字形搁架12,以便在井字形搁架12上安装滑轮搁置圆形或其它弧形的工件13。圆形工件13搁在滑轮上被网板带动作滚动印刷。电机部分3主要是电机31和与电机轴连接的回转曲柄联杆32。机架部分2包括一框形机架21,安装在机架21两侧下方的两根滑杆23、24,滑杆23、24之间设一可在滑杆间滑动的滑块22,滑块22的前端与回转曲柄联杆32的另一端连接。滑块22的前后两端设有两对限位桩26、27和28、29,该两对限位桩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调整的,由印刷版面的大小而定。在机架21的之间设有胶刮架6和回油刮架7,本技术在胶刮架6和回油刮架7两侧设有胶刮和回油刮自动控制升降器4、5,自动升降控制器4、5固设在机架21上方的横梁8的下方。印刷开始时,滑块22带动网版前后滑动,而自动升降控制器4、5上的胶刮和回油刮的升降动作,由滑块22滑动时,其上的限位桩26、27和28、29碰撞自动升降控制器4、5上的楔形块而使自动控制器控制胶刮60和回油刮70交替工作。本技术中升降控制装置以中碳钢为主要材料。如图4、5、6所示,每个升降控制装置包括壳体41、盖体42,两个垂直嵌镶在壳体41中的齿条43、44,设置在该两齿条间并与两齿条啮合的中心齿轮45,设在盖体41内侧用以顶压齿条的两个梯形楔块46、47以及设在盖体4 2上的凸出的档块48。胶刮架6和回油刮架7的两端分别固设在胶刮齿条43和回油刮齿条44上。当一根齿条受到楔块的顶压下压时,带动中心齿轮45旋转,又由于中心齿轮45的传动,使另一齿条随即上升,这样由控制装置4、5中的两根齿条上下动作来控制回油刮和胶刮的升或降。为了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本实施例将每个控制装置的盖体42与壳体41的配合采取镶在壳体41上铣出的槽中的方法,并且在盖体42的内侧固设了两个梯形楔缺46、47,楔块46、47是同一体上加工出的两个楔形,可以在壳体与盖体之铣出的槽内自由滑动。两个梯形楔块之间的间距大小为当其中某一楔块压在一个齿条上时,另一楔块恰好与另一齿条完全脱离。本实施例中楔块47固定在与盖体上的挡块48同一垂直的位置上。另一楔块46设置在当楔块47压上齿条44时,楔块46正好与齿条43完全脱离的位置;而反过来,当楔块46压在齿条43时,楔块47又正好与齿条44完全脱离。为防止楔块46、47意外滑脱,在安装楔块位置的壳体上方的一侧设有一与楔块弹性接触的弹簧钢珠49,致力顶住杠杆楔块。当印刷开始时,操作者打开电源,电机31旋转,驱动联杆32来回回转,由于联杆32与滑块22是连接的,因而又带动滑块22在滑杆23、24的槽之间前后滑动。当滑块21滑到回油工作状态时,由于事先已经调整好滑块上两对限位桩26、27和28、29之间的距离,因此横梁两边设置的升降装置4、5上的档块分别与限位桩26、27碰撞,产生一个力将控制装置4、5内的一个楔块压上回油刮齿条43,而另一楔块与胶刮齿条44脱离,又由于回油刮齿条43的向下动作,带动中心齿轮45旋转,中心齿轮45又传动胶刮齿条44上升,从而完成回油刮下降工作铺设油墨在网版上,而胶刮提升不与网版接触,达到在每个印刷过程中减少50%无功摩擦的目的。同样,回油刮工作完毕,胶刮工作开始,此时联杆32已将滑块22推向另一端,控制装置盖体42上的挡块48又与滑杆23、24上的另一对限位桩28和29碰撞,将与盖体固连的楔块47推向滑压在胶刮齿条44上,胶刮齿条44下降,使胶刮与网版接触,并随滑块22的移动,完成印刷一次的动作。在胶刮齿条44下降的同时,回油刮齿条43与楔块46滑离,回油刮由中心齿轮45传动上升,离开网版,使在整个印刷一次的过程中,回油刮不与网版接触。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胶刮和回油刮根据工作需要自动控制其升降的办法,因此使印刷过程中消除了胶刮和回油刮尤其是胶刮与网版的无功摩擦,使价格比较昂贵的网版和胶刮使用寿命提高一倍以上,同时使网版稳定,提高印刷质量。为了使胶刮拆卸、安装方便,本技术还将胶刮座与胶刮架的连接方式作了改进,改变了过去拆卸胶刮时必须先拆卸横梁,再取下固定螺丝,进而再将胶刮座从胶刮架上退下的做法,而采取在原固定螺丝的地方,将螺丝孔63、64的一边铣穿,在铣穿的孔上再加上卡压在胶刮架6上的方形垫圈61,以穿过垫圈61中的螺丝来固定胶刮座62,使在印刷过程中不致因受力而脱落。由于本实施例采取了上述方法,因此在印刷中若需拆卸清洗或更换胶刮,只需松动方形垫圈上的螺丝,将上、下两垫圈间的距离拉开,即可将胶刮座62从胶刮架6上铣穿的孔中直接取下,而不必再拆卸横梁等部件,使继续印刷时没有错位的问题发生。权利要求1.一种台式小型圆面丝网印刷机,由机座部分、机架部分和电机部分构成,所述的底座部分由底座、在底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台式小型圆面丝网印刷机,由机座部分、机架部分和电机部分构成,所述的底座部分由底座、在底座上安置的一可调平台及在可调平台上设有搁置圆形工件的井字形搁架构成;所述的机架部分包括一与底座平行的框形机架,安置在一机架前端的回转联杆,两个设在机架两侧下方的滑杆,一设置在滑杆上的滑块,以及横设在机架上的一回油刮架和一胶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刮架和胶刮架的两端各设置一回油刮和胶刮自动升降装置;所述的胶刮架上安装一方便拆卸装置,其结构为:胶刮座的圆螺丝孔有一边铣穿,用卡压在胶刮架上的方形垫圈及从方形垫圈中穿过的螺丝来固定胶刮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台式平面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升降控制装置中包括:壳体、盖体、两个垂直嵌镶在壳体中的胶刮齿条和回油刮齿条,设置在该两齿条之间并与两齿条啮合的中心齿轮,设在盖体内侧用以顶压齿条的两个梯形楔块,以及设在盖体上的凸出的档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必达印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