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人造革中增塑剂耐迁移性的方法及其所用的改性聚氯乙烯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18957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6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人造革中增塑剂耐迁移性的方法及其所用的改性聚氯乙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巯基与聚氯乙烯(PVC)氯原子的亲核反应将羧基、羟基引入PVC大分子链,再利用环氧增塑剂分子中环氧基团与羧基、羟基之间的开环反应,以共价键形式将增塑剂锚定到PVC大分子链上,实现对PVC的内增塑。这种PVC和环氧类增塑剂之间发生的内增塑反应可有效提高增塑剂的耐迁移性,永久降低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赋予材料持久的柔韧性,提高PVC制品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新方法还可广泛用于PVC基生物医用材料、户外装饰材料、体育用品、鞋材、管材、电线电缆等的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该方法通过巯基与聚氯乙烯(PVC)氯原子的亲核反应将羧基、羟基引入PVC大分子链,再利用环氧增塑剂分子中环氧基团与羧基、羟基之间的开环反应,以共价键形式将增塑剂锚定到PVC大分子链上,实现对PVC的内增塑。这种PVC和环氧类增塑剂之间发生的内增塑反应可有效提高增塑剂的耐迁移性,永久降低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赋予材料持久的柔韧性,提高PVC制品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新方法还可广泛用于PVC基生物医用材料、户外装饰材料、体育用品、鞋材、管材、电线电缆等的制造。【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提高人造革中增塑剂耐迁移性的方法及其所用的改性聚氯乙烯的制备方法,属合成革制造或塑料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人造革、合成革生产和消费大国。2012年,全国共有人造革、合成革企业26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500家),产量70亿平米,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73%。人造革、合成革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除传统的鞋面革、家具革、箱包革、服装革、球和体育用品革、文具证件革、军需警用革(军鞋、军靴、腰带、枪套)外,近年汽车内饰革、家装内饰革市场需求量巨大。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I位,全年累计生产汽车1379.10万辆(同比增加48.3%);销售汽车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6.2% ;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大约有130亿平方米的墙面需要装修,以单位价格200元计算,每年墙面装修市场空间高达26,000亿元。因此,人造革、合成革产业必将成为轻工领域的支柱产业。人造革制造的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PVC)。纯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87°C,常温下手感僵硬、耐寒性差,实际使用时必须经增塑处理,以改善其加工性能,赋予制品柔韧性。目前最常用的增塑方式为外增塑法,即通过简单的物理共混将环氧脂肪酸酯类、邻苯二甲酸类增塑剂添加至PVC粉体中,在高温塑化过程中增塑剂渗透进入PVC大分子链间,利用自身体积效应增大PVC分子链间距,或通过范德华力或氢键直接与PVC分子链上的极性部分作用,降低PVC大分子链间作用力,达到降低PVC玻璃化转变温度(要求低于-40°c)、提高皮革制品柔性的目的。然而,由于外添加的增塑剂与PVC分子链缺乏稳定的相互作用,因此采用这种增塑方式获得的PVC制品均存在增塑剂迁移、挥发的共性问题。增塑剂的迁移、挥发会使人造革外观、性能发生较大变化,引起人造革表面发粘、破裂,析出物往往还会造成皮革污染,影响其二次加工。例如,增塑剂迁移可能会引起与PVC接触的粘接层溶解、脱落等问题,影响人造革的剥离强度;当PVC人造革表面需印刷或表面处理时,增塑剂的迁移还会造成油墨或表处剂铺展不开、附着不牢等质量事故。增塑剂在析出过程中还会带出一些组分,如颜料颗粒、香精、抗静电剂、稳定剂等,由于这些组分的损失,人造革的物理性能会下降,一些特性甚至还会丧失。最后,增塑剂的迁移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例如,邻苯二甲酸酯是目前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类增塑剂,但现已被证明具有毒性和潜在致癌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已被禁用或限用于人造革、医疗器械、玩具等的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人造革中增塑剂耐迁移性的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永久降低人造革用聚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赋予人造革持久的柔韧性,提高人造革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其中所用原料以质量份数计: (1)PVC的改性: 将100份PVC粉末溶解于300-400份溶剂中,再加入10-20份巯基化合物和10-20份缚酸剂,在氮气保护下,于5(T70°C反应5~8h,反应完毕后,于负压下脱去溶剂,获得粗产品,然后用体积比为2:1的甲醇/水混合液洗涤去除粗产品中的未反应物,干燥后得到含羧基或羟基的改性聚氯乙烯; (2)将步骤(1)制备的含羧基或羟基的改性聚氯乙烯与环氧增塑剂一起用于PVC人造革的制造。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步骤(2)的工艺为:将环氧增塑剂、步骤(1)制备的含羧基或羟基的改性聚氯乙烯、色粉、发泡剂、热稳定剂以及其他助剂按人造革的制造比例混合,按常规转移涂层工艺或压延工艺制造PVC人造革。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步骤(1)所用的PVC粉末为乳液法生产的PVC和/或悬浮法生产的PVC。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步骤(1)所用的溶剂为环己酮和/或四氢呋喃。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步骤(1)所用的巯基化合物为硫代水杨酸、巯基乙酸、2-巯基丙酸和/或巯基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步骤(1)所用的缚酸剂为咪唑、吡啶、A 二甲胺基吡啶、 二甲基环己胺、甲基苄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步骤(2)中所用的环氧增塑剂为环氧脂肪酸甲酯、环氧脂肪酸乙酯、环氧脂肪酸苄酯、环氧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用于提高人造革中增塑剂耐迁移性的改性聚氯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其中所用原料以质量份数计: (I)PVC的改性: 将100份PVC粉末溶解于300-400份溶剂中,再加入10-20份巯基化合物和10-20份缚酸剂,在氮气保护下,于5(T70°C反应5~8h,反应完毕后,于0.1atm负压下脱去溶剂,获得粗产品,然后用体积比为2:1的甲醇/水混合液洗涤去除粗产品中的未反应物,干燥后得到含羧基或羟基的改性聚氯乙烯。本专利技术工艺首先通过巯基化合物与聚氯乙烯(PVC)氯原子之间亲核取代反应,将羧基、羟基引入PVC大分子链中,制备含羧基或羟基的聚氯乙烯;然后利用人造革制造过程中的塑化温度高(150-180°c)、时间长的工艺特点,通过环氧类增塑剂分子中环氧基团与羧基、羟基之间的就地(i/7-Wte)开环反应,将增塑剂以共价键形式锚定到PVC大分子链上,实现对PVC的内增塑。这种PVC和环氧类增塑剂之间发生的内增塑反应工艺简单,能有效提高增塑剂的耐迁移性,永久降低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赋予人造革持久的柔韧性,提高人造革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新方法还可广泛用于PVC基生物医用材料、户外装饰材料、体育用品、鞋材、管材、电线电缆等的制造。与其他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传统的提高PVC制品中增塑剂耐迁移性和延长PVC制品使用寿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PVC制品表面形成一层隔离膜(如通过伽马射线、紫外线、叠氮、聚乙二醇、硫化物等对PVC制品表面进行处理),阻断外添加增塑剂的迁移路径。但这种方法加工成本高、技术复杂、对工艺和设备要求较高,并且只能“治标”,无法“治本”,当隔离膜脱落或老化后,增塑剂仍然会从PVC塑料中迁移出来;另外,表面处理,会加速制品表处老化,导致表层或涂层开裂、变色,造成严重质量事故。本专利技术巧妙地利用化学键将环氧增塑剂锚定到PVC大分子链上,实现对PVC的内增塑改性,获得具有持久柔韧性的PVC人造革制品,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外增塑法的固有缺陷,属源头创新,主要体现在: (1)通过巯基与聚氯乙烯(PVC)氯原子的亲核反应将羧基、羟基引入PVC大分子链,再利用环氧增塑剂分子中环氧基团与羧基、羟基之间的开环反应,以共价键形式将增塑剂锚定到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人造革中增塑剂耐迁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其中所用原料以质量份数计:(1)PVC的改性:将100份PVC粉末溶解于300~400份溶剂中,再加入10~20份巯基化合物和10~20份缚酸剂,在氮气保护下,于50~70℃反应5~8h,反应完毕后,于负压下脱去溶剂,获得粗产品,然后用体积比为2:1的甲醇/水混合液洗涤去除粗产品中的未反应物,干燥后得到含羧基或羟基的改性聚氯乙烯;(2)将步骤(1)制备的含羧基或羟基的改性聚氯乙烯与环氧增塑剂一起用于PVC人造革的制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意范浩军杨坡贾茂林王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