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滁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花生摘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13256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4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花生摘果装置,其特征是:在秧蔓夹持板的下方设置摘果对辊,呈直立夹持在秧蔓夹持板中的花生秧随秧蔓夹持板的行进导入在所述摘果对辊之间实现摘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摘果效率,提高摘净率,并减少荚果破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花生摘果装置,其特征是:在秧蔓夹持板的下方设置摘果对辊,呈直立夹持在秧蔓夹持板中的花生秧随秧蔓夹持板的行进导入在所述摘果对辊之间实现摘果。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摘果效率,提高摘净率,并减少荚果破损率。【专利说明】一种花生摘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花生摘果装置,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花生摘果装置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花生联合收获机收获质量。目前,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既适应对南、北地区采摘尤其是南方地区,同时也适应干、湿花生蔓采摘;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以其功率消耗小、适应作物范围广,具有较强竞争力;但现有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在摘果效率、摘净率及荚果破损率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故而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花生摘果装置,以提高摘果效率,提高摘净率,并减少荚果破损率。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花生摘果装置的结构特点是:在秧蔓夹持板的下方设置摘果对辊,呈直立夹持在秧蔓夹持板中的花生秧随秧蔓夹持板的行进导入在所述摘果对辊之间实现摘果。本专利技术花生摘果装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摘果对辊的结构设置为:在秧蔓夹持板的前端和尾部呈悬置分别设置有前端接板和尾部接板,处在秧蔓夹持板下方的平行设置的一对滚轮支架连接在所述前端接板和尾部接板之间形成框架结构;在所述滚轮支架上,以垂直于秧蔓夹持板的行进方向设置各横向摘果棍,相邻的横向摘果棍之间相向转动。所述滚轮支架以前端低、后端高的呈倾斜的形式与所述秧蔓夹持板成一角度,使处在前端的横向摘果辊与秧蔓夹持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处在尾部的横向摘果辊与所述秧蔓夹持板之间的距离。所述横向摘果辊的结构设置为:设置滚轮轴支撑在一对滚轮支架之间,在所述滚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滚轮转盘,处在滚轮轴的外周不同圆周位置上的摘果杆连接在两端滚轮转盘之间。更进一步地:所述摘果杆与滚轮转盘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为:在所述一对滚轮转盘之间设置调节轴,处在所述调节轴的两端、并位于所述滚轮转盘的内侧分别空套一锥套,两端锥套是以小直径的锥底面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摘果杆设置为筒状体套装在所述两端锥套上;所述调节轴的一端为四方轴,对应一端的滚轮转盘固定套装在四方轴上;所述调节轴的另一端设置为外螺纹轴,在所述外螺纹轴上空套有衬套,在所述调节轴上、位于衬套的外侧设置有调节螺母,通过调节螺母调节衬套在调节轴上的轴向位置,挤压锥套,调节摘果杆与锥套间摩擦力的大小,对应一端的滚轮转盘空套在衬套上。 本专利技术花生摘果装置的结构特点还在于:所述摘果对辊的结构设置为:在秧蔓夹持板的前端和尾部呈悬置分别设置前端支架和尾部支架,位于所述秧蔓夹持板下方的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前端支架和尾部支架之间,在所述安装座上间隔设置各竖向摘果辊,所述竖向摘果辊是其辊轴呈竖直支承在安装座上的锥形辊,并且锥底在下、锥顶在上;相邻的竖向摘果辊之间相向转动形成摘果对辊;所述辊轴以其底部轴端由传动带轮驱动。所述安装座是以前端低、尾部高的呈倾斜的形式设置在前端支架和尾部支架上,使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秧蔓夹持板成不为零的角度。所述摘果辊是在辊轴上套装锥形辊轮,在所述辊轴与锥形辊轮之间设置扭簧。更进一步地:在所述锥形辊轮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同样呈锥形的叶片,形成锥形辊轮的表面上的凸、凹结构。本专利技术花生摘果装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摘果对辊的结构设置为:在秧蔓夹持板的下方,沿着秧蔓夹持板的行进方向设置的一对纵向滚轮轴,所述纵向滚轮轴的前端通过轴承设置在秧蔓夹持板的前端悬架上,纵向滚轮轴的后端通过轴承支承并与传动系统相连接,以所述传动系统驱动所述一对纵向滚轮轴相向转动;在所述纵向滚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盘;处在所述纵向滚轮轴外周的打杆连接在纵向滚轮轴两端的转动盘之间。设置所述纵向滚轮轴的前端距离秧蔓夹持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纵向滚轮轴的后端距离秧蔓夹持板的高度。所述打杆的两端分处在纵向滚轮轴两端的两只转动盘的不同圆周位置上,使处在纵向滚轮轴外周的各打杆具有同一旋向;并且一对纵向滚轮轴之间的打杆的旋向相反。更进一步地:设置转动盘具有中心圆孔,在所述中心圆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球冠形凹面,对应位置的纵向滚轮轴的外圆周面上沿径向设置有弹簧钢珠,以所述弹簧钢珠与球冠形凹面形成转动盘与纵向滚轮轴之间的限力传动结构。在所述转动盘上呈放射状设置各调节连板,所述调节连板在转动盘上径向位置可调,所述打杆的杆端连接在所述调节连板上。在所述调节板的端部开有“L”形槽,所述打杆的杆端设置为颈部凹槽,并以所述颈部凹槽卡固在所述调节板的“L”形槽中。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可以极大地提高摘果效率,提高摘净率,并减少荚果破损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摘果杆打击力调节结构示意图;图1、图2及图3中标号:1秧蔓夹持板,2a前端接板,2b尾部接板,3滚轮支架,4横向摘果辊,5带轮,41滚轮轴,42滚轮转盘,43摘果杆,44锥套,45调节轴,46衬套,47调节螺母。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图4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图5和图6中标号:1秧蔓夹持板,2a前端支架,2b尾部支架,3安装座,4竖向摘果辊,5带轮,41锥形辊轮,42辊轴,43扭簧。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打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图8、图9和图10中标号:1秧蔓夹持板,2前端悬架,3转动盘,4纵向滚轮轴,5打杆,6传动系统,7调节连板,8钢珠,9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横向半喂入式花生摘果辊的结构形式是:在秧蔓夹持板I的下方设置摘果对辊,呈直立夹持在秧蔓夹持板I中的花生秧随秧蔓夹持板I的行进导入在摘果对辊之间实现摘果。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摘果对辊的结构设置为:在秧蔓夹持板I的前端和尾部呈悬置分别设置有前端接板2a和尾部接板2b,处在秧蔓夹持板I下方的平行设置的一对滚轮支架3连接在前端接板2a和尾部接板2b之间形成框架结构;在滚轮支架3上,以垂直于秧蔓夹持板I的行进方向设置各横向摘果棍4,相邻的横向摘果棍之间相向转动。这一结构设置可对花生果秧实施前后击打,提高打击范围,利于提高摘果率。 具体实施中,相应的结构设置也包括:如图1所示,滚轮支架3以前端低、后端高的呈倾斜的形式与秧蔓夹持板I成一角度,使处在前端的横向摘果辊与秧蔓夹持板I之间的距离大于处在尾部的横向摘果滚与秧蔓夹持板I之间的距离,这一结构设置可以使秧蔓的不同部位的果实按次序进入横向摘果辊,使摘果喂入量均匀,在利于充分摘果的同时,因摘果辊受力均匀,可以有效降低功耗。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横向摘果轴的结构设置为:设置滚轮轴41支撑在平行设置的一对滚轮支架3之间,在滚轮轴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滚轮转盘42,处在滚轮轴的外周不同圆周位置上的摘果杆43连接在两端滚轮转盘42之间;滚轮轴41由带轮5实现传动。为了能够适当调整摘果杆的线速度即打果力度,可以在滚轮转盘42上沿径向设置长孔,一方面便于摘果杆4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生摘果装置,其特征是:在秧蔓夹持板(1)的下方设置摘果对辊,呈直立夹持在秧蔓夹持板(1)中的花生秧随秧蔓夹持板(1)的行进导入在所述摘果对辊之间实现摘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小莲卢秉福吕小荣吴卫明王伟时晓杰卢淑群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