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兆诗专利>正文

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10462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2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是与一光源元件套合设置,其包括:一反射杯及容设于反射杯的一反射件。经由反射件及反射杯的内壁面所具有不同曲率的反射抛物面,使得光源元件所发出光线,部分光线经由其中一反射抛物面反射出反射杯的出光口,而其余光线经由另一反射抛物面及反射部作二次反射出反射杯的出光口,进而控制光线行进方向,而能提升光效能使用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是与一光源元件套合设置,其包括:一反射杯及容设于反射杯的一反射件。经由反射件及反射杯的内壁面所具有不同曲率的反射抛物面,使得光源元件所发出光线,部分光线经由其中一反射抛物面反射出反射杯的出光口,而其余光线经由另一反射抛物面及反射部作二次反射出反射杯的出光口,进而控制光线行进方向,而能提升光效能使用率。【专利说明】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提升光效能的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 ing Diode LED)的制造技术已逐渐成熟,LED灯具有低耗能、工作周期长、体积小、低污染等优点。也因此,LED灯具取代原本的传统阴极灯具而逐渐被应用于各种照明设备中。而LED灯具的结构于设计上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如何使得LED出光效率提出,整体照度提升,且避免因设计不佳而产生眩光的情况,都是开发者于开发灯具时需要注意到的。请参阅图1,是已知一发光二极管灯座装置。由图1所示,一发光二极管灯座装置包括有一反射杯11、及一光源元件12。反射杯11具有一进光口 111、一出光口 112、及一环侧壁113,其中,进光口 111的轮廓形状是一平面,其是一基准面且其对应出光口 112,环侧壁113的内壁面114的剖面形状是由出光口 112至进光口 111形成渐缩状态的一弧形曲面,且环壁面113的内壁面114是一反射镜面;以及光源元件12是设置接合于反射杯11的进光口 111,用以发出光线,其中,垂直于基准面的光源元件12的中心轴Zl为发光光轴,光线由光源元件12的中心轴Zl而发出。因此,光源元件12所发出部分光线是经由环侧壁113的内壁面114而产生反射,使得部分光线可经由环侧壁113的内壁面114的曲率设计而能控制射出于出光口 112的行进方向。然而,反射杯11基于物理限制,光源元件12所发出其余光线按原本光路前进,实质上无法有效控制其余光线,因此整体光效能利用率不佳,进而导致产生照度偏低的情况。因此,设计出一种新颖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通过经由一复合反射结构的设计有效提升光效能使用率,已成为现今业界刻不容缓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光线经由一复合反射结构的设计,使得光源所发出光线通过复合反射结构而控制光线行进方向,而能提升光效能使用率。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态样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是与一光源元件套合设置,其包括:一反射杯,是包括一进光口、一出光口以及一环侧壁,进光口对应出光口,环侧壁是连接于该光口及出光口之间,其中,进光口的轮廓形状是一平面,平面是一基准面,环侧壁的内壁面的剖面形状是由出光口至进光口形成渐缩状态对称的一第一反射抛物面及一第二反射抛物面,第一反射抛物面连接第二反射抛物面;以及一反射件,是容设于反射杯中,反射件是包括一反射部及连接反射部的一固定部,反射部是对应进光口,而固定部是对应出光口且固设于出光口 ;其中,光源元件贴合于进光口上,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光源元件的一中心轴为发光光轴,进光口设置于第二反射抛物面的焦点上,而第一反射抛物面是对应反射部。因此,本技术可通过反射件及反射杯的内壁面所具有不同曲率的反射抛物面,使得光源元件所发出光线,部分光线经由第二反射抛物面反射,而其余光线经由反射部及第一反射抛物面作二次反射,进而控制光线行进方向,而能提升光效能使用率。在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中,反射部可为一沿着中心轴往进光口形成的对称角锥,其具有一反射面,反射面对应第二反射抛物面,因此,其余光线经由反射面而反射至第二反射抛物面,再经由第二反射抛物面而反射出出光口,而能控制光线行进方向,并且,反射部非仅限于上述的内容的轮廓形状。在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中,反射部的截面尺寸是小于出光口的截面尺寸。在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中,固定部的剖面形状可为一圆柱,其一端面边缘往外延伸出至少一接合部,其接合于出光口上。并且,至少一接合部可为一 L型固定件,L型固定件包括一支架部及一滑动部,支架部连接于滑动部,滑动部是垂直于支架部。此外,环侧壁的外壁面沿着出光口周围延伸形成一圆环部,其边缘是形成一导轨凹槽,导轨凹槽是对应滑动部,因此,可通过滑动部于导轨凹槽作反射件相对于进光口的距离调整,进而调校光线对焦。在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中,第一反射抛物面及第二反射抛物面可为一抛光表面或微透镜结构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可控制光线行进方向,而能提升光效能使用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已知一发光二极管灯座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的爆炸图。图4是图2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沿着引线II 一 II的剖视图。图5是已知一发光二极管灯座装置的配光曲线图。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的配光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是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的立体图。由图2所示,一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2包括一反射杯21及一反射件3,反射件3是容设于反射杯21中。请参阅图3及图4,是分别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的立体图以及图2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沿着引线I1-1I的剖视图。由图所示,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2,是与一光源元件20套合设置,反射杯21是包括一进光口 211、一出光口 212以及一环侧壁213,进光口 211对应出光口 212,环侧壁213是连接于进光口 211及出光口 212之间,其中,进光口 211的轮廓形状是一圆形平面,其是一基准面,环侧壁213的内壁面214的剖面形状是由出光口 212至进光口 211形成渐缩状态对称的一第一反射抛物面2141及一第二反射抛物面2142,第一反射抛物面2141连接第二反射抛物面2142,第一反射抛物面2141及第二反射抛物面2142是一抛光表面或微透镜结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抛物面2141及第二反射抛物面2142是一抛光表面并且具有不同曲率;以及反射件3是包括一反射部31及连接反射部31的一固定部32,反射部31是对应进光口 211,而固定部32是对应出光口 212且固设于出光口 212,固定部32的剖面形状是一圆柱。其中,光源元件20贴合于进光口 211上,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光源元件20的一中心轴Z2为发光光轴,进光口 211设置于第二反射抛物面2142的焦点上,而第一反射抛物面2141是对应该反射部31。因此,光源元件20亦为设置于第二反射抛物面2142的焦点上,使得当光源元件20所发出光线,部分光线经由位于第二反射抛物面2142的焦点上的光源元件20而入射第二反射抛物面2142时,部分光线经由第二反射抛物面2142反射而准直出射于出光口 212。进一步,反射部31是一沿着该中心轴Z2往进光口 211形成的对称角锥,其具有一反射面311,反射面311对应第一反射抛物面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用反射结构,与一光源元件套合设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反射杯,包括一进光口、一出光口以及一环侧壁,该进光口对应该出光口,该环侧壁连接于该进光口及该出光口之间,其中,该进光口的轮廓形状是一平面,该平面是一基准面,该环侧壁的内壁面的剖面形状由该出光口至该进光口形成渐缩状态对称的一第一反射抛物面及一第二反射抛物面,该第一反射抛物面连接该第二反射抛物面;以及一反射件,容设于该反射杯中,该反射件包括一反射部及连接该反射部的一固定部,该反射部对应该进光口,而该固定部对应该出光口且固设于该出光口;其中,该光源元件贴合于该进光口上,且垂直于该基准面的该光源元件的一中心轴为发光光轴,该进光口设置于该第二反射抛物面的焦点上,而该第一反射抛物面对应该反射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兆诗
申请(专利权)人:颜兆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