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刮墨刀、制造该刮墨刀的方法和印刷机技术

技术编号:101073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机刮墨刀(22)。该刮墨刀具有一个整体结构,且包括一个工作端和一个安装端。该工作端(82)优选比安装端(72)厚得多,从而在工作端提供更多的材料。当刮墨刀与印刷机的刮墨辊(36)接合时,刮墨刀受到研磨作用,提供的额外材料提高了刮墨刀的使用寿命。为了确保刮墨刀维持足够的柔韧性和偏转特性,刮墨刀的其它部分或安装端的厚度大大减小。刮墨刀可由弹簧钢制成以进一步提高柔韧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印刷机,尤其涉及与印刷机一起使用的刮墨刀或刮刀。
技术介绍
无缝印刷机通常使用称作油墨链的一连串的辊子,从而将油墨从油墨源导引到一个将油墨涂到移动的卷筒纸上的滚筒。该一连串辊子包括油墨链,且将油墨送到卷筒纸上,精确地计量出油墨以确保传递适当的油墨量,从而在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上产生正确无误而具美感的外观。一种用于计量传送到纸张上的油墨量的附加装置称作刮墨刀或刮刀。刮墨刀包括一个直接与油墨链的刮墨辊接触的顶端,从而将刮墨辊上过量的油墨刮掉。去除的油墨一般经由重力作用导引到刚好位于刮墨刀下方的油墨模块中。去除的油墨接着被回收到油墨链始端的涂覆装置以最终重新到卷筒纸上。有关已知刮墨刀的一个难题在于刮墨刀在其上擦过的油墨和辊子引起磨损。因此,制成刮墨刀的材料受到磨损,导致使用寿命较短,有时短到只能用40个小时。这又导致印刷机的停机时间较长,最终给操作人员带来了额外的费用损失。使情况复杂化的一个额外因素是刮墨刀必须可偏转或可变形,以确保刮墨刀在其整个操作期间与辊子保持接触。刮墨刀一般被安装成与墨辊的圆周面成一个角度,且机械地或以其它方式朝辊子偏压以确保这样的接触。考虑到这种需要,刮墨刀一般不可能由硬度或耐磨性非常高的材料制造,比如一般不提供刮墨刀所需的偏转特性的这类材料。此外,在已知的刮墨刀中,刮墨刀的材料会磨损地快到使朝刮墨辊偏压刮墨刀的气压缸或相似装置会将刮墨刀推动到与辊圆周成一个这样陡的角,即,刮墨刀刨油墨而不是去除油墨。现有技术提供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刮墨刀。例如,美国专利5638751公开了一种阶梯结构的刮墨刀。更具体地说,刮墨刀包括一个薄的顶端部分,其过渡到较厚的刮墨刀部分,而该刮墨刀部分又过渡到较厚的支承或底座部分。变化的厚度确保了刮墨刀中必要的偏转特性,而较厚的支承部分提供了充分的结构刚性。不过,薄顶端部分是刮墨刀与墨辊实际接合的区段,且假如其尺寸薄,磨损得就相对快。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印刷机刮墨刀,其包括一个适于安装在印刷机上的底端和一个从该底端延伸的工作端。该工作端包括一个与墨辊接合的刮墨顶端。该工作端与底端成为一体且厚度大于底端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印刷机刮墨刀的方法,它包括的步骤有由可弯曲的材料形成一个坯体;在坯体的工作端中形成一个斜面;从刮墨刀的底端去除材料,从而产生一个工作端要比底端厚的整体刮墨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印刷机,其包括一个机架,其适于将卷筒纸输送通过印刷机;至少一个滚筒,其适于在卷筒纸上印上油墨;一个油墨链,其适于将油墨输送到该至少一个滚筒;一个刮墨辊;以及一个与该刮墨辊接触的刮墨刀。该刮墨刀具有一个工作端和一个底端。该工作端与底端成为一体且比底端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刮墨刀,其包括一个后缘、一个前缘、第一和第二侧边、一个底面以及一个顶面。该前缘呈斜面。该底面基本上为平面。该顶面包括一个靠近前缘的工作端部分和一个靠近后缘的安装端部分,该第一和第二侧边在工作端部分的附近要比在安装端部分的附近厚一些。该刮墨刀是由一个材料整体件制成的。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和特征将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启示构造的印刷机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启示构造的刮墨辊和刮墨刀的放大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启示构造的刮墨刀的平面图;图4是沿图3中线4-4的图3中刮墨刀的横剖图;以及图5是刮墨刀工作端的放大剖面图。虽然本专利技术可有多种改进和可替换的结构,但其一些例证性的实施例已在附图中示出且将在下面详细描述。不过,应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相反,本专利技术要覆盖落在由随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全部改进、可替换的结构和等价物。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照附图,特别参照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启示构造的印刷机一般由参考标号20表示。应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主要涉及刮墨刀22的结构。因此,虽然在此概括地描述了印刷机20,但在受让人的多份公开的美国专利中披露了有关刮墨刀22与之一同操作的合适的印刷机的完整说明,其中的一些专利为美国专利5806427、5868071和5943955,每份专利都在此作为参考一并引用。正如在图1中简单地示出一样,印刷机20包括一个机架24,多个滚筒和辊子26可转动地安装在该机架24上,以在张力下牵拉穿过其中的卷筒纸28,从而能在其上印出图像。应该注意的是,印刷机20属于无缝设计,其中传送到纸张上的墨量不是由一连串流控阀等计量的,而是主要取决于精确去除过量墨的刮墨刀22。图1中还示出一个油墨链30,其将油墨从涂覆装置32导引到橡皮布滚筒34和印版滚筒35上,然后使油墨在通过刮墨刀22去除之前返回到刮墨辊36上。应该注意的是,油墨链30在油墨横穿油墨链30时提供了基本上为环形的油墨路径,如箭头37所示。正如在此所应用的一样,术语“油墨链”用于描述一连串用于将油墨送到滚筒上以印在移动的卷筒纸上且传送过量的油墨以回收的辊子或其它机构。此外,虽然图中示出且下面的文字中描述的是这样的印刷机20,即,具有一个其上具有指定图像的印版滚筒35和一个转移指定图像中的油墨以涂覆到卷筒纸28上的橡皮布滚筒34,但也可采用比如那些具有单个将油墨直接涂覆到卷筒纸28上的滚筒的其它结构。油墨链30的涂覆装置32将油墨导引到第一辊38上,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流墨沟槽和挤压器件的多种形式设置。通过第一辊38的转动,将油墨导引到第二辊40上,而第二辊40又将油墨导引到第三辊42上,最终将油墨导引到顶部辊(apex roller)44。顶部辊44的油墨被沿着两个方向导引。首先,油墨从顶部辊44被导引到第五和第六辊46、48,且随后被导引到印版滚筒35。油墨行进的第二方向取道于一个从顶部辊44去除过量油墨的回墨辊50。应该理解的是,在可替换实施例中,仅第五辊46或附加的辊子可用于将油墨传送到印版滚筒34上。油墨自回墨辊50转移到刮墨辊36,在刮墨辊36处,通过刮墨刀22从其上刮掉油墨。优选的是,刮墨辊36覆盖有硬化橡胶,尽管可采用其它合适的材料,包括多种塑料和金属。结束油墨链30时,应该注意的是,油墨模块52被设置在刮墨辊36的下方。由刮墨刀22除去的油墨通过重力而下落到油墨模块52中,于是油墨就由一个泵54或多个泵通过一根软管或导管56引回至涂覆装置32。为了容易从模块52上除墨,将一对螺旋推运器58可转动地安放在接受器(hopper)52中。每个螺旋推运器58包括螺旋形花键,这样螺旋推运器58在反方向上的转动就使得油墨直线地朝着泵54横穿接受器52。在可替换实施例中,可采用多于或少于两个的螺旋推运器58。图2中还示出了一根可转动地安装在模块52内的安装杆60。安装杆60包括一个插入刮墨刀22的狭槽或凹槽62。正如在此要进一步详细地描述一样,刮墨刀22包括至少一个孔,其与安装杆60的锁定销64协同操作,以将刮墨刀22安装在安装杆60内。具体地说,应该注意的是,锁定销64包括一个可让用户握住的手柄66,其弹性地朝着狭槽62偏压。用户可将销64拉离安装杆60,从而将销64从狭槽62中移出并容许将刮墨刀22移开。在松开手柄66时,销64弹性地经过狭槽62并穿过刮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刷机刮墨刀,其包括:    一个底端,其适于安装在印刷机上;以及    一个从该底端延伸的工作端,该工作端包括一个与刮墨辊接合的刮墨顶端,该工作端与底端成为一体且厚度大于底端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W曼泽
申请(专利权)人:戈斯国际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