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桩式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0289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31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桩式鱼礁,包括竹竿、绳网、贝壳网和连接绳,竹竿为多根,每根竹竿的下端均插入海底面中,连接绳依次将每根竹竿的上端连接起来,贝壳网为多个,多个贝壳网均匀设置于连接绳上,绳网设置于每根竹竿的中段之间。贝壳网具有一定阻力作用,在水流冲击下,能够摆动形成涡流效应,有利于诱集鱼类,且还可为附着生物及鱼类产卵提供附着基。使用的中间绳网结构,水阻力小,绳网结构可以为底栖的鲆、鲽类及石斑鱼等提供休憩的平台。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水阻力小,淤积和掩埋风险小,且耐腐蚀,成本低,制作方便,结构简单的优点,且能够水中森林的效果能够诱集鱼类,为鱼类产卵提供一定的附着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竹桩式鱼礁,包括竹竿、绳网、贝壳网和连接绳,竹竿为多根,每根竹竿的下端均插入海底面中,连接绳依次将每根竹竿的上端连接起来,贝壳网为多个,多个贝壳网均匀设置于连接绳上,绳网设置于每根竹竿的中段之间。贝壳网具有一定阻力作用,在水流冲击下,能够摆动形成涡流效应,有利于诱集鱼类,且还可为附着生物及鱼类产卵提供附着基。使用的中间绳网结构,水阻力小,绳网结构可以为底栖的鲆、鲽类及石斑鱼等提供休憩的平台。因此,本技术具有水阻力小,淤积和掩埋风险小,且耐腐蚀,成本低,制作方便,结构简单的优点,且能够水中森林的效果能够诱集鱼类,为鱼类产卵提供一定的附着基。【专利说明】一种竹粧式鱼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渔业工程设施,尤其涉及一种竹桩式鱼礁。
技术介绍
人工鱼礁是通过工程构件,在水域中营造一个适宜鱼类生长空间,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生长、繁育所必要的安全场所,从而达到保护渔业资源、养护和增殖的目的。国际上,人工鱼礁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恢复和养护渔业资源方面的技术已较成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日、韩和美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省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造人工鱼礁。我国大陆本世纪初也掀起了新一轮人工鱼礁建设的热潮,先后在广东、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海南等地进行了规模较大的人工鱼礁建设。人工鱼礁目前以成为近海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措施。人工鱼礁主要有沉式和浮式两种,沉式渔礁应用的较普遍;但是,在龙源风电场建设区这样的软底质海域,如果投放通常意义上的沉式鱼礁容易造成礁体沉陷淤积和掩埋,同时由于流速较快在礁体周围形成的涡流的洗掘和扰动作用造成底层泥沙的再悬浮使鱼礁周围水体更加浑浊,不利于生物栖息。因而在该水域建设人工鱼礁不宜选择钢筋混凝土构件及重力式沉式鱼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竹桩式鱼礁。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竹竿、绳网、贝壳网和连接绳,所述竹竿为多根,每根所述竹竿的下端均插入海底面中,所述连接绳依次将每根所述竹竿的上端连接起来,所述贝壳网为多个,多个所述贝壳网均匀设置于所述连接绳上,所述绳网设置于每根所述竹竿的中段之间。具体地,每根所述竹竿的三分之一均插入海底面中;每根所述竹竿的长度均为6m至IOm,最佳为6m,每根所述竹竿的直径为IOcm至20cm,最佳为IOcm ;每两根所述竹竿之间的所述连接绳上设置4至6个所述贝壳网,最佳设置5个所述贝壳网,所述贝壳网的长度为40cm至60cm,最佳长度为50cm,所述贝壳网的直径为25cm至35cm,最佳直径为30cm ;所述绳网为绳索编结成菱形或方形的网状结构,所述绳网的网目大小为30cm至40cm,最佳大小为 3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是一种竹桩式鱼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竹竿固定于海底,保证了鱼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鱼礁在软底质海域,产生淤积的可能性极小。采用贝壳、竹的天然材料组成,清洁无污染,又防腐蚀,重量轻,水阻力小。贝壳网具有一定阻力作用,在水流冲击下,能够摆动形成涡流效应,有利于诱集鱼类,且还可为附着生物及鱼类产卵提供附着基。使用的中间绳网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具有一定间距的多层结构,水阻力小,而且用绳编结较大网目,可有效防止缠绕鱼类等游泳生物,另外绳网结构可以为底栖的鲆、鲽类及石斑鱼等提供休憩的平台。因此,本技术具有水阻力小,淤积和掩埋风险小,且耐腐蚀,成本低,制作方便,结构简单的优点,且能够水中森林的效果能够诱集鱼类,为鱼类产卵提供一定的附着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竹桩式鱼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连接绳、2-贝壳网、3-竹竿、4-绳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竹竿3、绳网4、贝壳网2和连接绳1,竹竿3为多根,每根竹竿3的下端均插入海底面中,连接绳I依次将每根竹竿3的上端连接起来,贝壳网2为多个,多个贝壳网2均匀设置于连接绳I上,绳网4设置于每根竹竿3的中段之间。如图1所示:每根竹竿3的三分之一均插入海底面中;每根竹竿3的长度均为6m,每根竹竿3的直径为IOcm ;每两根竹竿3之间的连接绳I上设置5个贝壳网,贝壳网2的长度为50cm,贝壳网2的直径为30cm ;绳网4为绳索编结成菱形或方形的网状结构,绳网4的网目大小为35cm。本技术采用竹竿3固定于海底,保证了鱼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鱼礁在软底质海域,产生淤积的可能性极小。采用贝壳、竹的天然材料组成,清洁无污染,又防腐蚀,重量轻,水阻力小。贝壳网2具有一定阻力作用,在水流冲击下,能够摆动形成涡流效应,有利于诱集鱼类,且还可为附着生物及鱼类产卵提供附着基。使用的中间绳网4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具有一定间距的多层结构,水阻力小,而且用绳编结较大网目,可有效防止缠绕鱼类等游泳生物,另外绳网结构可以为底栖的鲆、鲽类及石斑鱼等提供休憩的平台。【权利要求】1.一种竹桩式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竿、绳网、贝壳网和连接绳,所述竹竿为多根,每根所述竹竿的下端均插入海底面中,所述连接绳依次将每根所述竹竿的上端连接起来,所述贝壳网为多个,多个所述贝壳网均匀设置于所述连接绳上,所述绳网设置于每根所述竹竿的中段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桩式鱼礁,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竹竿的三分之一均插入海底面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竹桩式鱼礁,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竹竿的长度均为6m至IOm,每根所述竹竿的直径为IOcm至20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桩式鱼礁,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竹竿的长度均为6m,每根所述竹竿的直径为1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桩式鱼礁,其特征在于:每两根所述竹竿之间的所述连接绳上设置4至6个所述贝壳网,所述贝壳网的长度为40cm至60cm,所述贝壳网的直径为25cm 至 35c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竹桩式鱼礁,其特征在于:每两根所述竹竿之间的所述连接绳上设置5个所述贝壳网,所述贝壳网的长度为50cm,所述贝壳网的直径为30c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桩式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网为绳索编结成菱形或方形的网状结构,所述绳网的网目大小为30cm至40c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竹桩式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网的网目大小为35cm。【文档编号】A01K61/00GK203608706SQ201320792097【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专利技术者】张硕, 刘健, 朱珠, 郑伊汝, 符小明, 王腾, 王功芹, 刘培廷, 张虎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桩式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竿、绳网、贝壳网和连接绳,所述竹竿为多根,每根所述竹竿的下端均插入海底面中,所述连接绳依次将每根所述竹竿的上端连接起来,所述贝壳网为多个,多个所述贝壳网均匀设置于所述连接绳上,所述绳网设置于每根所述竹竿的中段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硕刘健朱珠郑伊汝符小明王腾王功芹刘培廷张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