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式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428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2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工鱼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拼装式鱼礁,包括上礁体、下礁体,上礁体、下礁体的上端设有若干连接环,所述上礁体底部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设有穿过连接环的金属杆,上礁体的外侧设有若干辅助礁基,上礁体的侧面设有连接孔,辅助礁基的侧面设有伸入连接孔内的连接柱,连接槽的底部设有与连接孔贯通的销孔,连接柱上设有限位孔,销孔内设有限位销,限位销的上端穿入连接柱上的限位孔内,限位销的下端与连接环连接,礁体、辅助礁体顶面为波纹面,波纹面上设有波纹培育板,上礁体的内部设有储气腔,辅助礁基的内部设有封闭的空腔。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上礁体、下礁体连接后一起投放,投放后隔一段时间自动分离,投放方便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鱼礁
,尤其涉及一种拼装式鱼礁
技术介绍
在海洋中投放人工鱼礁,可改善海域的生态环境,为海洋生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人工鱼礁有隐蔽场的作用,海洋中小型动物将人工鱼礁作为隐蔽的场所,有利于成活率的提高;岛礁性鱼类将人工鱼礁作为休息场所,对环境变化起到回避的作用;人工鱼礁及其周围海域繁生了多种海洋生物,可以作为鱼类的索饵场;人工鱼礁还能为一些鱼类提供产卵、孵化、育苗育肥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因为人工鱼礁有诸多好处,现在全球各国都在大力制造、推广和投放人工鱼礁;有些渔场还通过投放藻礁的方式培育各种海藻,包括食用海藻、药用海藻,同时海藻能够丰富鱼群。由于海藻生活在浅水海域,而鱼礁通常都投放到海底,因此常见的鱼礁、藻礁都是单独分开的且单独投放的,功能单一、投放成本高。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599081A,授权公告日2012年7月25日,公开了一种人工鱼礁,包括人工鱼礁本体,人工鱼礁本体呈倒“Y”形状,呈倒“Y”形状的人工鱼礁本体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一体的上部单元、左下部单元及右下部单元所形成,上部单元呈垂直向下的“箭头”形状,其由上左斜柱、上中柱及上右斜柱所形成,左下部单元呈向上且偏右倾斜的“箭头”形状,其由左下左斜柱、左下中柱及左下右斜柱所形成,右下部单元呈向上且偏左倾斜的“箭头”形状,其由右下左斜柱、右下中柱及右下右斜柱所形成。其不足之处是该种人工鱼礁功能单一,投放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功能多样、投放方便,既能作为鱼礁聚鱼,又能作为藻礁培育海藻的拼装式鱼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拼装式鱼礁,包括上礁体、位于上礁体底部的下礁体,所述下礁体的上端设有若干连接环,所述上礁体底部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设有穿过连接环且易于被海水腐蚀的金属杆,所述上礁体的外侧设有若干辅助礁体,上礁体的侧面设有连接孔,所述辅助礁体的侧面设有伸入连接孔内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槽的底部设有与连接孔贯通的销孔,所述连接柱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销孔内设有限位销,限位销的上端穿入连接柱上的限位孔内,限位销的下端与连接环连接,所述辅助礁体的底部与上礁体侧面之间通过钢索连接,所述上礁体、辅助礁体顶面为波纹面,波纹面上设有用于培育藻类植物的波纹培育板,所述上礁体的内部设有储气腔,所述辅助礁体的内部设有封闭的空腔。上礁体、下礁体通过连接环、金属杆连接,辅助礁体通过连接柱与上礁体上的连接孔连接后并通过限位销限位,由于上礁体、下礁体、辅助礁体都连接在一起,因此投放的时候一起投放,投放非常方便;投放后整体悬浮在海水中,当经过一定时间后,金属杆被海水腐蚀,连接环与金属杆脱开,下礁体与上礁体脱离并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到海底成为鱼礁,同时上礁体上浮一段距离成为藻礁,由于上礁体在上方,阳光较充足,藻类生长较快,而鱼礁沉入海底后作为聚鱼场所;在连接环与金属杆脱开并分离时,限位销从销孔中拔出来,辅助礁体与上礁体之间失去限位而分离,每个辅助礁体分别向外扩开并在钢索的作用下分布在上礁体周围,辅助礁体初期与上礁体连接,波纹培育板上藻类植物处于幼苗期,辅助礁体与上礁体聚集在一起起到保护海藻幼苗的作用,随着藻类的生长,越长越密集,此时需要更大的生长空间,辅助礁体与上礁体分离,为藻类生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从而便于藻类快速生长;波纹培育板能增加藻类附着的表面积。作为优选,所述的金属杆包括不锈钢杆、与不锈钢杆同轴的碳钢杆,所述的不锈钢杆的一端与连接槽一侧铰接,不锈钢杆的外端设有定位孔,所述碳钢杆的一端与连接槽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碳钢杆的外端设有伸入定位孔内的定位凸台。不锈钢杆、碳钢杆连接后在海水中形成电偶腐蚀,电偶腐蚀中,碳钢杆作为阳极,极易腐蚀,腐蚀速度快,可以选择碳钢杆的直径以定性的控制腐蚀时间,当碳钢杆腐蚀后,下礁体上的连接环与藻礁脱离,下礁体沉到海底。作为优选,所述下礁体的上端中心设有绕线辊,绕线辊上绕有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的外端与上礁体底部连接。下礁体沉入海底后还通过钢绞线与上礁体连接,防止上礁体被海水冲走,同时下礁体还作为沉重块,用于控制上礁体到海面的最佳距离,便于藻类成长。作为优选,所述下礁体内设有若干沿径向贯穿的横通孔,下礁体内设有与轴向平行且贯穿横通孔的纵通孔。下礁体内部的各种横通孔、纵通孔纵横交错,构成复杂的便于鱼类躲避、生长的空间。作为优选,所述纵通孔的下端延伸形成中空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侧面设有若干排泥沙孔,所述横通孔的外端延伸形成中空的辅助支撑脚,所述辅助支撑脚上也设有排泥沙孔。下礁体沉入海底后,通过支撑脚与海底基础,防止横通孔、纵通孔被海底的泥沙堵塞。作为优选,所述的下礁体的表面设有便于藻类孢子附着生长的附着层。藻类孢子容易附着在下礁体表面、生长,提高聚鱼效果,同时附着层还便于一些海底生物的附着。作为优选,所述上礁体侧面设有若干活塞孔,活塞孔内设有活塞,活塞孔的内端与储气腔连通,所述上礁体侧面还设有与储气腔连通的气管。当上礁体上的藻类到成年期后需要人工采集,船上的气栗与气管连通,通过气管向储气腔内冲入,活塞在气压作用下被顶开、伸出上礁体外侧,上礁体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上礁体上浮到海面处,便于藻类采集,同时上礁体上浮后通过钢绞线带动下礁体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下礁体内部的泥沙被清理掉,每隔一定的周期就会采集海藻,也相当于定期清理下礁体内的泥沙;采集后,气管与气栗脱开,活塞在海水的压力作用下缩入活塞孔内,上礁体体积减小,整体又下沉到初始位置。作为优选,所述气管的外端设有浮球,浮球上设有与气管连通的气嘴,气嘴上设有密封套。浮球浮在海面上,一方面起到标识作用,另一方面使得气管的进气端位于海面上,充气更加方便。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的内端延伸形成与活塞孔底部接触支撑的支撑杆。支撑杆能保证活塞内端与活塞孔内端之间形成间隙,保证储气腔充气后活塞内端能受力。作为优选,所述的辅助礁体上位于连接柱的内端设有环形槽,所述的环形槽内设有压簧,压簧的内端与环形槽底部接触,压簧的外端与上礁体侧面接触。当限位销从销孔中脱离后,辅助礁体上的连接柱失去限位,压簧能促使连接柱在失去限位后能稳定的从限位孔内脱出。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上礁体、下礁体、辅助礁体连接后一起投放,投放后隔一段时间自动分离,投放方便;(2)辅助礁体在藻类处于幼苗期时与上礁体连接,起到保护藻类幼苗的作用,当幼苗长大后,辅助礁体与上礁体脱离,为藻类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促进藻类快速成长;(3)采集海藻时,上礁体上浮,采集更加方便;(4)采集海藻的同时对下礁体内部的泥沙进行清理,防止下礁体内泥沙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侧剖图。图4为下礁体与上礁体的分离状态示意图。图5为在上礁体上采集海藻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4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3中C处放大示意图。图中:上礁体I下礁体2连接环3连接槽4金属杆5绕线辊6钢绞线7波纹培育板8储气腔9活塞孔10活塞11气管12浮球13气嘴14密封套15支撑杆16空腔17辅助礁体18钢索19横通孔20纵通孔21支撑脚22排泥沙孔23辅助支撑脚24附着层25不锈钢杆50碳钢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拼装式鱼礁,其特征是,包括上礁体、位于上礁体底部的下礁体,所述下礁体的上端设有若干连接环,所述上礁体底部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设有穿过连接环且易于被海水腐蚀的金属杆,所述上礁体的外侧设有若干辅助礁体,上礁体的侧面设有连接孔,所述辅助礁体的侧面设有伸入连接孔内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槽的底部设有与连接孔贯通的销孔,所述连接柱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销孔内设有限位销,限位销的上端穿入连接柱上的限位孔内,限位销的下端与连接环连接,所述辅助礁体的底部与上礁体侧面之间通过钢索连接,所述上礁体、辅助礁体顶面为波纹面,波纹面上设有用于培育藻类植物的波纹培育板,所述上礁体的内部设有储气腔,所述辅助礁体的内部设有封闭的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存根夏陆军毕耜瑶谢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