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极板双极静电凝并除尘装置及其除尘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9701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9 0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横向极板双极静电凝并除尘装置及其方法,解决了现有除尘装置结构复杂、除尘效果较差的问题。技术方案包括除尘器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两端的进气管和出气口,所述除尘器壳体内沿气流的方向上垂直交替均匀布置有多个阴极框架和阳极框架,所述阴极框架上沿垂直方向交替均匀布置有多个阴极板及阴极电晕线,所述阳极框架上交替均匀布置有多个阳极板及阳极电晕线;并且,所述阴极电晕线与气流方向上相邻的阳极板中心线对应,所述阳极电晕线与气流方向上相邻的阴极板中心线对应;所述阴极框架经高压电缆线与高压直流电源的高压输出端相联相联,所述阳极框架经接地电缆线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接地极相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便、横向极板反面收尘作用突出、二次扬尘小、具有双极静电凝并除尘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横向极板双极静电凝并除尘装置及其方法,解决了现有除尘装置结构复杂、除尘效果较差的问题。技术方案包括除尘器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两端的进气管和出气口,所述除尘器壳体内沿气流的方向上垂直交替均匀布置有多个阴极框架和阳极框架,所述阴极框架上沿垂直方向交替均匀布置有多个阴极板及阴极电晕线,所述阳极框架上交替均匀布置有多个阳极板及阳极电晕线;并且,所述阴极电晕线与气流方向上相邻的阳极板中心线对应,所述阳极电晕线与气流方向上相邻的阴极板中心线对应;所述阴极框架经高压电缆线与高压直流电源的高压输出端相联相联,所述阳极框架经接地电缆线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接地极相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便、横向极板反面收尘作用突出、二次扬尘小、具有双极静电凝并除尘作用。【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烟尘净化领域的静电除尘装置及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横向极板电除尘器,因其收尘板板面方向和气流方向相互垂直,电场中电力线方向和气流方向一致,荷电粒子所受到的电场力与其本身的惯性力是同向的。所以,粒子被捕集时不仅有静电作用,同时还有气流惯性分离作用,使荷电粒子向收尘极板运动的驱近速度加快,提高了除尘效率。六十年代西德、美国开始进行横向极板电除尘器的研究,七十年代苏联、日本也着手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八十年代初也开始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张国权.气溶胶力学——除尘净化理论基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1987)。八十年代后,关于横向极板电除尘器的研究主要有三方面:1.极配优化(邹永平,周永安等.横向极板电收尘器极线、极板配置的研究.江西冶金学院学报,1988,9 (3):1-9;郭日生,张鸿迪,张希仲.用板电流特性考察一种新型电除尘器极配.环境工程,1990,6(3):113-118)。2.流场分布(白希尧,白敏葯,满书玲.大风速电收尘器的实验研究.环境工程,1995,13(1):25-29;胡满银,李立峰等.横向极板电收尘器流场的数值模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27(2): 36-40)。3.降低二次扬尘的极板结构改进(潘玉良,吴立群.新式ω型高效静电收尘板结构研究.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4):82-85;依成武,吴春笃等.一种提高电除尘器中烟尘驱进速度方法及装置.CN200810019696.7;陈祖云,杨胜强等.纵横复合收尘极板电除尘器除尘性能研究.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 6 (3): 100-103)。然而,现有横向极板电除尘器的增效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其原因有三:1.没有充分发挥横向极板背风面(背面)的收尘作用。虽然横向极板的迎风面(正面)捕尘效果较好,但横向极板的背风面捕尘量很少。2.二次扬尘问题较突出。气流对横向极板正面冲刷,导致已沉积在极板上的部分粉尘再次吹起而回到气流中,削弱了横向极板电除尘器的除尘效果。3.没有静电凝并效应。由于现有横向极板电除尘器中粉尘的荷电是单极性的,所以,微细粉尘之间相互排斥,不能凝并成较大颗粒后被捕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便、横向极板反面收尘作用突出、二次扬尘小、具有双极静电凝并除尘作用的横向极板双极静电凝并除尘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除尘装置的方法。技术方案包括除尘器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两端的进气管和出气口,所述除尘器壳体内沿气流的方向上垂直交替均匀布置有多个阴极框架和阳极框架,所述阴极框架上交替均匀布置有多个阴极板及阴极电晕线,所述阳极框架上交替均匀布置有多个阳极板及阳极电晕线;并且,所述阴极电晕线与气流方向上相邻的阳极板中心线对应,所述阳极电晕线与气流方向上相邻的阴极板中心线对应;所述阴极框架经高压电缆线与高压直流电源的高压输出端相联相联,所述阳极框架经接地电缆线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接地极相联。相邻所述阴极框架和阳极框架之间的水平间距为100?250mm,更为优选150_200mm。同一阴极框架中的所述阴极电晕线与相邻的阴极板之间的间距为100?250mm,更为优选150-200mm,;同一阴极框架中所述阳极电晕线与相邻的阳极板之间的间距为100 ?250mm,更为优选 150_200mm。所述阴极框架和阳极框架的数量分别为5?50个,且阴极框架的数量与阳极框架的数量相等或±1个。每个所述阴极框架由2?20块阴极板和3?21根阴极电晕线组成,且阴极电晕线的数量比阴极板的数量多I个;每个所述阳极框架由2?20根阳极电晕线和3?21块阳极板组成,阳极板的数量比阳极电晕线的数量多I个。所述的阴极电晕线和阳极电晕线为圆形线、RS型芒刺线、星形线、锯齿线或角钢芒刺线。所述阴极板和阳极板为平板或为C型板。所述阴极板和阳极板的宽度为200?400mm。本专利技术中,将阴极框架和阳极框架交替均匀布置,且同一框架中相同极性的极板之间设置了同极电晕线,即在阴极框架的垂直平面中的阴极板间形成的气流通道中心线上设置了阴极电晕线,同时在阳极框架的垂直平面中的阳极板间的气流通道中心线上设置了阳极电晕线,以实现下述结构状态,在除尘器壳体内沿气流流动的方向(水平方向)来看:极板和电晕线相邻且极性相反;从垂直于气流流动方向来看:极板和电晕线相邻且极性相同。这样,在每个极板背面对应的气流通道中心线都会有一个极性相反的电晕线,从而在极板背面形成了与极板正面相同的收尘电场,由于电晕线具有阴极电晕线和阳极电晕线之分,从而会存在正、负两种极性的电晕放电。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高压直流电源的极性与气流流动方向通过的第一层框架的极性相同。进一步的,优选将电晕线和极板之间的间距(异极距)设置在100?250mm的原因是在满足捕集颗粒物所需的场强(4kV/cm左右)条件下,既符合高压电源供电能力,又较节省钢材。间距过大(超过250mm),高压电源需超过IOOkV,生产超高压电源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差。间距过小(小于100mm),捕尘效果没有提高,但钢材耗量和除尘设备重量增加。更进一步的,所述阴极板和阳极板的宽度最好为200?400mm。一是因为目前工业制造的电除尘器型板在200?400mm之间,便于直接应用。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异极距IOOmm情况下,单根电晕线能覆盖200mm的板宽且形成较均勻的电场,在异极距200mm情况下,单根电晕线能覆盖400mm的板宽且形成较均匀的电场。只有电场较均匀,才能保证收尘效果。所以,对于本专利技术,异极距和板宽是相互制约的。板面过宽获过窄都不利于双极电收/1、土。所述除尘方法为:将含尘空气经进气管送入除尘器壳体内,通过第一层阴极框架时,靠近阴极电晕线的粉尘被荷以负电,在电场力和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下,荷负电的粉尘向第二层阳极框架上的阳极板运动,并沉降到阳极板的正面和背面上;未被捕集的粉尘随后进入第二层阳极框架的阳极电晕线和第三层阴极框架的阴极板组成的电场中,靠近阳极电晕线的粉尘被荷以正电,在电场力和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下,荷正电的粉尘向第三层阴极框架的阴极板运动,并沉降到阴极板正面和背面;未被捕集的粉尘随气流又进入第三层阴极框架的阴极电晕线和第四层阳极框架的阳极板之间的电场中被进一步捕集,含尘气流依次穿过多个阴极框架和阳极框架进行多级除尘净化后,气流从出气管排出。或者将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横向极板双极静电凝并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器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两端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壳体内沿气流的方向上垂直交替均匀布置有多个阴极框架和阳极框架,所述阴极框架上交替均匀布置有多个阴极板及阴极电晕线,所述阳极框架上交替均匀布置有多个阳极板及阳极电晕线;并且,所述阴极电晕线与气流方向上相邻的阳极板中心线对应,所述阳极电晕线与气流方向上相邻的阴极板中心线对应;所述阴极框架经高压电缆线与高压直流电源的高压输出端相联相联,所述阳极框架经接地电缆线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接地极相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晓东吴高明聂衍韬姚敢英严晖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