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机及用于凹版印刷机的输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09510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凹版印刷机的系统包括至少墨斗(1),其用于对雕刻的选择输墨滚筒(5)的表面上墨,所述输墨滚筒通过色模凸版辊(17)依次对所述凹版印刷机的印版滚筒(16)的表面上墨,所述色模凸版辊具有与所述印版滚筒(16)上将要上墨的雕版(27)相对应的凸版(18)。所述输墨系统进一步包括刮墨系统(8),该刮墨系统用于对所述选择输墨滚筒的表面刮墨并将刮下的油墨回收到墨斗(1)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印刷证券的凹版印刷机的输墨系统,所述证 券包括例如钞票、支票、护照、身份证及其它类似物。
技术介绍
在多色凹版印刷领域,为了获得良好的印刷质量需要以精确数量 的油墨填充雕刻凹版的既细且深的雕刻线条,但是,同时要将超过填 充精细刻痕所需的油墨以及转印到雕刻凹版的无雕刻区域的油墨数量 减至最低程度,从而改进机器的可操作性和减少油墨消耗。美国专利4,516,496, 5,062,359和5,899,145提出现有技术的印刷 机的示例,其内容被纳入本申请作为参考。现代化的凹版印刷机和工艺提供一种带有沿印刷滚筒的轴线粗略 调节油墨量的输墨系统,但是该系统没有围绕滚筒圆周表面调节的装 置。例如,从美国专利4,604,951中得知一种更精确的调整装置,该专 利公开一种具有传统构造的凹版印刷机,其特点在于,墨斗带有持墨 凹槽,其不同的深度对应于印版的不同深度。这种机器从未被商业化;其具有如下缺点-)该机器构造仅使用了直接输墨工艺。-)墨斗滚筒上的所述持墨凹槽不能与雕刻凹版上的雕刻图案精确 匹配。-)所述墨斗/刮墨刀装置要求连续的圆柱面,无法与版夹装置相 容。雕刻凹版比全滚筒更容易制造、安装和维护。-)高硬度的刮墨刀不能通过调节螺丝精确控制。-)刮墨刀与墨斗辊之间的间隙将允许大量油墨存在于墨斗的未雕 刻表面上,因此在雕刻凹版的未雕刻表面上仍有大量油墨存在,不能 节省油墨。-)进一步缩小刮墨刀与墨斗之间的间隙将不可避免地使刮刀与墨 斗接触,因而损伤刮刀和滚筒表面。用于改进油墨沉积的精确度和减少油墨消耗的其它系统已在现有技术中开发出来,例如,公开号为1 442 878的欧洲专利申请,其内容 被纳入本申请作为参考。该专利申请涉及一种凹版印刷机,其中用于 在配页滚筒(collector cylinder)上沉积油墨的选择滚筒被驱动装置以 独立方式驱动,使能改变配页滚筒橡皮布上的着墨印刷长度。在公开号为1 445 098的欧洲专利申请中公开了另 一个示例,其内 容被纳入本申请作为参考。在该专利申请中, 一种用于凹版印刷机的 橡皮布滚筒制作成具有不同的层,每层都具有不同的特性。所述各层 是雕刻的并且可以是亲脂的和/或疏脂的,因此实现印版滚筒极为精确 地上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改进已知的机器和工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机和一种印刷工艺,它们克 服了现有技术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机和工艺,它们更容易 操作,在印刷质量和节约油墨方面带来优越的性能。为此,本专利技术遵从权利要求的限定。 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通过几个实施例和附图的描述将被很好地理解,其中图l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输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图2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具有印刷机第 一构造的输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图2b表示图2中构造的变型。图3表示具有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输墨系统的印刷机的另一种构造。 图4表示具有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输墨系统的印刷机的进一步构造。 图5表示具有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输墨系统的印刷机的多色构造。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输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在此实施 例中,有一墨斗,通常用附图标记l表示,所述墨斗包括墨斗辊2、 用于墨斗辊2的油墨调节刮刀3和传墨部分4。墨斗辊对具有雕刻表 面的选择输墨滚筒5着墨。选择输墨滚筒5的表面可以直接雕刻,或 优选地,该滚筒带有雕刻凹版,其雕版(engravings)对应于必须以 给定颜色着墨的图案。按照本领域已知的方式,输墨滚筒包括凹口 7, 其中设有夹紧装置(未示出),以将印版6保持在适当位置。输墨系统进一步包括刮墨辊8,优选为干刮墨辊,其用于对输墨 滚筒5的表面刮墨,因此,只有存在于输墨滚筒5的雕版中的油墨保 存下来,而存在于滚筒5未雕刻表面上的油墨几乎全部除去。刮墨系统进一步包括刮墨刀9,用于刮墨辊表面的刮墨,而由此 刮下的油墨回收到如图l所示的传墨部分4内。因此,墨斗的传墨功能和油墨厚度调节功能分开。墨斗辊2通过 墨斗刮刀3向选择输墨滚筒5传送过量的油墨。墨斗刮刀3不需要配 装调节螺丝,因为没有轴向调节油墨量的必要。墨斗刮刀3与墨斗辊 2之间的间隙不需要精确调节。举例来说,如果油墨最大需要量要求 比如说80微米的间隙,该间隙可以调节成大范围过度容差,比如说 100- 300微米。这是因为墨斗辊2没有油墨调节功能。墨斗辊2优选 覆盖以硬橡胶或塑料(例如PVC50。ShD)。它可以从印刷机上取下, 以进行维护或更换,并且配装现代化的装置,以调节与选择输墨滚筒 5的接触,以及设置用于热调节的液体循环。另外,为了避免油墨转 移到弯曲位置附近的印版上,最好配装每转都驱动的快速自动开/关装 置。选择输墨滚筒5具有油墨调节功能,并且配装如上所述的、用于 雕刻凹版6 (通常是镍铬印版)的印版夹紧装置。雕刻凹版6与墨斗辊2滚动接触,并且接受来自该墨斗辊2的过量油墨,该油墨被转移 到印版6的雕刻凹槽和印版表面上。在干刮墨辊8动作后,雕刻凹版 的每个点都带有凹版印刷工艺所需的准确数量(或稍微过量)的油墨。干刮墨辊8位于墨斗辊2的上方,与选择输墨滚筒5相接触,并 且沿同一方向转动,使得相接触的两个表面沿相反方向运动。与传统 刮墨装置对雕刻凹版刮墨相似,干刮墨辊8从印版6的表面除去多余 的油墨,留下雕版里的油墨。过量的油墨转移到干刮墨辊8的表面, 并由刮墨刀9从刮墨辊8的表面除去绝大部分的油墨。被除去的油墨 靠重力落进墨斗l内,并由此可以重复利用。为了使辊表面的磨损均匀,干刮墨辊8和刮墨刀9都配装非同步 的轴向装置。优选的是覆盖以硬橡胶或塑料(例如PVC 50。ShD)并 设置热调节(已知技术)。干刮墨辊8优选以独立电动机驱动,以优化 旋转速度,从而将留在选择着墨印版6的未雕刻区域上的油墨数量减 至最低程度。这是在几微米厚的范围内。刮墨刀9优选为钢制涂覆有 陶瓷。为了提高靠重力和离心作用的合力而落入墨斗的回收油墨的数 量,干刮墨辊的表面可替换地涂覆一层抗墨性的材料。在图2中,示出输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墨斗IO 包括油墨腔11,其带有喷墨装置12,该装置将油墨喷射在墨斗辊13 上。在此实施例中,由于墨斗辊的旋转方向,不必象第一实施例那样 使用墨斗刮刀,因此,有可能直接使用雕刻墨斗辊13 (具有雕刻表面 或带有雕刻凹版),因而简化了构造。为了防止油墨涂覆在墨斗辊的未 雕刻区域以及存在有印版夹紧装置的辊槽内,喷墨与墨斗辊的旋转同 步。在油墨腔ll的上方,有一带有刮墨辊8和刮墨刀9的刮墨系统。 在刮墨刀9的下方,设有回收装置,例如槽14,其带有泵装置15,以 将回收的油墨带入油墨被喷射的回路中。在图2的实施例中,示出的印刷机是间接输墨凹版印刷机。因此, 带有与印版滚筒16雕版相对应的雕版的雕刻墨斗将雕版的油墨转移 到色模凸版辊(chablon roller) 17上,该色模凸版辊带有与将要上墨 的部分相对应的凸版(reliefs) 18,在油墨纟皮转移到印版滚筒16的印版之前,所述凸版18将油墨转移到配页滚筒19上。上述配页滚筒19 可以从其它输墨装置和色模凸版辊接受不同颜色的油墨,所述其它输 墨装置和色模凸版辊在图2中未示出,但与描述输墨装置相似。就凹 版印刷工艺中间接输墨的工艺本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凹版印刷机的输墨系统,所述输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墨斗(1),用于对雕刻的选择输墨滚筒(5;34,35,36,37)的表面上墨,所述选择输墨滚筒又通过色模凸版辊(21;24;40,41,42,43)对所述凹版印刷机的印版滚筒(23;28;39)的表面上墨,该色模凸版辊具有与所述印版滚筒(23;28;39)上将要上墨的雕版(27;38)相对应的凸版(22;25),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墨系统进一步包括刮墨系统(8,9),用于对所述选择输墨滚筒的表面刮墨并将刮下的油墨回收到墨斗(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斗(1)包括:墨斗辊(2),用于对所述选择输墨滚筒(5;34,35,36,37)的表面涂敷油墨;与墨斗辊(2)协同操作的墨斗刮刀(3);和形成在墨斗刮刀(3)与墨斗辊(2)之间形成的油墨源(4)。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乔利JG谢德D贝尔特希R菲纳
申请(专利权)人:卡巴乔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