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花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7786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4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栽花盆,包括盆体,所述盆体包括盆体内层以及盆体外层,所述盆体内层套接于盆体外层上,且盆体内层与盆体外层间隔设置形成U型空腔;所述盆体内层的侧壁靠近盆体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U型空腔相通;所述盆体外层内壁倾斜设置,所述盆体外层与地面最小距离的部位设置有出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较佳的排水及透气的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栽花盆,包括盆体,所述盆体包括盆体内层以及盆体外层,所述盆体内层套接于盆体外层上,且盆体内层与盆体外层间隔设置形成U型空腔;所述盆体内层的侧壁靠近盆体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U型空腔相通;所述盆体外层内壁倾斜设置,所述盆体外层与地面最小距离的部位设置有出水孔。本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较佳的排水及透气的效果。【专利说明】移栽花盆
本技术涉及一种花盆,尤其涉及一种移栽花盆。
技术介绍
花盆是人们居家养花的必备工具。花盆的材质有瓦盆、瓷盆、紫砂盆、塑料盆、竹木盆、金属合金盆等。人们在种植移栽花木中使用的花盆,通常由盆体构成,盆体中间为容置泥土、沙石的空间。盆体的形状为圆筒形或柱形。盆体的底部设有通孔,该通孔可以给移栽于花盆中的植物通气。使用时,以泥砂、卵石填充于盆体的内空间,一般的将上层泥沙面低于盆体的底部,使泥沙及卵石不易从盆体出来。然而,碰到下雨的情况,当水满过盆体顶面,水从盆体顶部流出,水中夹带花盆中的泥沙容易出来造成污染。另外,盆体的底部设置排水孔,可排水透气,但排水透气效率不高,对植物不大。为此,有必要对上述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栽花盆,主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花盆在下雨的情况,当水满过盆体顶面,水从盆体顶部流出,水中夹带花盆中的泥沙容易出来造成污染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栽花盆,包括盆体,所述盆体包括盆体内层以及盆体外层,所述盆体内层套接于盆体外层上,且盆体内层与盆体外层间隔设置形成U型空腔;所述盆体内层的侧壁靠近盆体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U型空腔相通;所述盆体外层内壁倾斜设置,所述盆体外层与地面最小距离的部位设置有出水孔。上述结构中,所述盆体内层的侧壁上低于排水孔的部位设有多个透气孔,多个透气孔均匀分布于盆体内层侧壁上。上述结构中,所述盆体内层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多个透气孔均匀分布于盆体内层的底壁上。上述结构中,所述盆体外层上设置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倾斜设置,且贯通孔在盆体外层外壁面的开口高于盆体外层内壁面的开口。上述结构中,还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固定于盆体外层的底部。上述结构中,所述盆体外层的材料为陶瓷,所述盆体内层的材料为竹或木。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花盆在下雨的情况,当水满过盆体顶面,水从盆体顶部流出,水中夹带花盆中的泥沙容易出来造成污染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栽花盆,包括盆体内层以及盆体外层两层,并且盆体内层与盆体外层间隔设置形成U型空腔;所述盆体内层的侧壁靠近盆体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U型空腔相通盆体外层底部设置有出水孔,下雨时,雨水从排水孔流入与其相通的U型空腔,经盆体外层的底部的出水口向外排出,不会污染环境。为了使雨水集中排出,该盆体外层的内壁倾斜设置,并于距地面的最低处设置出水孔。本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较佳的排水及透气的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花盆的纵截面示意图。标号说明:1-盆体内层,2-盆体外层,3-U型空腔,4_衬底,11-排水孔,12-透气孔,21-贯通孔,22-凸面,23-出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实施方式一种移栽花盆,包括盆体,所述盆体包括盆体内层I以及盆体外层2,所述盆体内层I套接于盆体外层2上,且盆体内层I与盆体外层2间隔设置形成U型空腔3 ;所述盆体内层I的侧壁靠近盆体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孔11,所述排水孔11与U型空腔3相通;所述盆体外层2内壁倾斜设置,所述盆体外层2与地面最小距离的部位设置有出水孔23。下雨积水较多时,雨水从排水孔11流入与其相通的U型空腔3,经盆体外层2的底部的出水口向外排出,不会污染环境。为了使雨水集中排出,该盆体外层2的内壁倾斜设置,并于距地面的最低处设置出水孔23。另外,在填充泥沙至移栽花盆内时,排水孔11要高于泥沙的上表面。为了便于搬运,所述盆体外层的顶部设有凸面22,该凸面22能够有效地防止刮伤的发生。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盆体内层I的侧壁上低于排水孔11的部位设有多个透气孔12,多个透气孔12均匀分布于盆体内层I侧壁上。对于矮小的植物,其根系大都分布于花盆的中层位置,盆体内层I侧壁的开口可以起到较佳的透气效果;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盆体内层I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12,多个透气孔12均匀分布于盆体内层I的底壁上。对于较高大的植物,其根系分布于花盆的中下层,这时,处盆体内层I侧壁透气孔12外,盆体底部设置的透气孔12也十分重要,两者结合,能够起到较佳的透气效果。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盆体外层2上设置有贯通孔21,所述贯通孔21倾斜设置,且贯通孔21在盆体外层2外壁面的开口高于盆体外层2内壁面的开口。贯通孔21在于U型腔体与外部相通,便于换气,倾斜设置阻止雨水流出。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衬底4,所述衬底4固定于盆体外层2的底部。便于与地面接触,整个花盆位置较稳。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盆体外层2的材料为陶瓷,所述盆体内层I的材料为竹或木。具体的材料,可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设计。本技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花盆在下雨的情况,当水满过盆体顶面,水从盆体顶部流出,水中夹带花盆中的泥沙容易出来造成污染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栽花盆,包括盆体内层以及盆体外层两层,并且盆体内层与盆体外层间隔设置形成U型空腔;所述盆体内层的侧壁靠近盆体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U型空腔相通盆体外层底部设置有出水孔,下雨时,雨水从排水孔流入与其相通的U型空腔,经盆体外层的底部的出水口向外排出,不会污染环境。为了使雨水集中排出,该盆体外层的内壁倾斜设置,并于距地面的最低处设置出水孔。本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较佳的排水及透气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移栽花盆,包括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包括盆体内层以及盆体外层,所述盆体内层套接于盆体外层上,且盆体内层与盆体外层间隔设置形成U型空腔;所述盆体内层的侧壁靠近盆体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U型空腔相通;所述盆体外层内壁倾斜设置,所述盆体外层与地面最小距离的部位设置有出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栽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层的侧壁上低于排水孔的部位设有多个透气孔,多个透气孔均匀分布于盆体内层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栽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层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多个透气孔均匀分布于盆体内层的底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移栽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外层上设置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倾斜设置,且贯通孔在盆体外层外壁面的开口高于盆体外层内壁面的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栽花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固定于盆体外层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栽花盆,包括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包括盆体内层以及盆体外层,所述盆体内层套接于盆体外层上,且盆体内层与盆体外层间隔设置形成U型空腔;所述盆体内层的侧壁靠近盆体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U型空腔相通;所述盆体外层内壁倾斜设置,所述盆体外层与地面最小距离的部位设置有出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新科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