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用接触式电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76162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4 0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用接触式电极结构,IGBT模块包括芯片、DBC、上极板、下极板、电路板、外壳,上极板为发射极,下极板为集电极,所述电路板与电极连接端子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电极连接端子为拱桥形,位于外侧的面上设有通孔,并通过该通孔将电极连接端子固定于外壳上,完成外部电气引线与IGBT模块的电气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的控制电极引出问题,能够简单、方便、准确、有效的完成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内部IGBT芯片控制极的引出,完成IGBT模块的电气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控制电极引出的接触式电极结构。
技术介绍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BJT(双极型三极管)和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兼有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和GTR(电力晶体管)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GTR饱和压降低,载流密度大,但驱动电流较大;MOSFET驱动功率很小,开关速度快,但导通压降大,载流密度小。IGBT综合了以上两种器件的优点,驱动功率小而饱和压降低。非常适合应用于直流电压为600V及以上的变流系统如交流电机、变频器、开关电源、照明电路、牵引传动等领域。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主要由芯片、覆铜陶瓷基板(DBC)、上极板、下极板、电路板、外壳等部件组成,主要应用于直流输变电系统中。由于平板型IGBT模块采用压接形式连接,模块没有采用常规的电极引出设计,上极板整个板面为发射极,下极板整个板面为集电极,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极施加电压,因此如何进行模块控制极的引出是一个关键问题,现有技术没有提供这方面设计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的接触式电极结构,能够有效的解决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控制电极的引出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用接触式电极结构,IGBT模块包括芯片、DBC、上极板、下极板、电路板、外壳,上极板为发射极,下极板为集电极;所述电路板与电极连接端子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电极连接端子为拱桥形,位于外侧的面上设有通孔,并通过该通孔将电极连接端子固定于外壳上,完成外部电气引线与IGBT模块的电气连接。优选的,所述的IGBT模块上设有两个电极连接端子,分别进行模块控制极G极和E极的引出。优选的,所述电极连接端子通过紧固螺母和紧固螺钉穿过其外侧面上的通孔固定于外壳上,通过紧固螺钉完成外部电气引线与IGBT模块的电气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极连接端子由铜材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连接端子表面设有镍层。更进一步的,所述镍层通过电镀形成。优选的,所述电极连接端子设有通孔的侧面长于另一侧面,与上端面共同构成“η”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的控制电极引出问题,能够简单、方便、准确、有效的完成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内部IGBT芯片控制极的引出,完成IGBT模块的电气连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接触式电极结构的电极连接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接触式电极结构的电极连接端子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接触式电极结构的电极连接端子的右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接触式电极结构的电极连接端子的安装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安装有电极连接端子的IGBT模块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完成电极连接端子安装后的IGBT模块控制极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用接触式电极结构,IGBT模块包括芯片、DBC、上极板、下极板、电路板、外壳,上极板为发射极,下极板为集电极;所述电路板与电极连接端子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电极连接端子为拱桥形,位于外侧的面上设有通孔,并通过该通孔将电极连接端子固定于外壳上,完成外部电气引线与IGBT模块的电气连接。优选的,所述的IGBT模块上设有两个电极连接端子,分别进行模块控制极G极和E极的引出。优选的,所述电极连接端子通过紧固螺母和紧固螺钉穿过其外侧面上的通孔固定于外壳上,通过紧固螺钉完成外部电气引线与IGBT模块的电气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极连接端子由铜材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连接端子表面设有镍层。更进一步的,所述镍层通过电镀形成。优选的,所述电极连接端子设有通孔的侧面长于另一侧面,与上端面共同构成“η”型。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分别为电极连接端子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和右视图,电极连接端子1的整体形状为拱桥形,电极连接端子1包括上端面11和两个侧面,其中一个侧面12上设有通孔13。从图2可以看出,电极连接端子1可以是侧面12明显长于另一侧面的“η”型,此处只是一种示例,根据具体的需要可以调整两个侧面的长度。电极连接端子1为导电金属材料或其合金制成,可以由常见的导电性能卓越的铜材制成。为了能够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氧化,可以在电极连接端子1的表面采用电镀等方式设置抗氧化层,以金属镍,尤其是电镀金属镍最为常见。如图4所示,电极连接端子1通过自身的拱桥形结构卡合在模块外壳3上,正对模块外壳3在电极连接端子1的内侧放置紧固螺母22,由外侧插入紧固螺钉21,并和紧固螺母22配合旋转紧固,完成电极连接端子1与模块外壳3的固定,可以通过紧固螺钉21完成外部电气引线与IGBT模块的电气连接,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接触式电极结构。如图5所示,电极连接端子1通过自身的拱桥形结构卡合在模块外壳3上,正对模块外壳3在电极连接端子1的内侧放置紧固螺母22,由外侧插入紧固螺钉21,并和紧固螺母22配合旋转紧固,完成电极连接端子1与模块外壳3的固定,可以通过紧固螺钉21完成外部电气引线与IGBT模块的电气连接,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接触式电极结构。结合图2~图3,电极连接端子1的上端面11与电路板4实现了面接触,模块顶盖5和模块底板6,即上极板和下极板,模块顶盖5整个板面为发射极,模块底板6整个板面为集电极,通过以上将电极连接端子1准确的安装于平板式压接IGBT模块的内部。如图6所示,结合图2~图5,电极连接端子1通过上端面11完成IGBT模块内部控制极的引出,上端面11与IGBT模块内部的电路板4接触连接,在IGBT模块上有两个电极连接端子1,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接触式电极结构,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用接触式电极结构,IGBT模块包括芯片、DBC、上极板、下极板、电路板(4)、外壳(3),上极板为发射极,下极板为集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4)与电极连接端子(1)的上端面(11)相接触,所述电极连接端子(1)为拱桥形,侧面(12)上设有通孔(13),并通过通孔(13)将电极连接端子(1)固定于外壳(3)上,完成外部电气引线与IGBT模块的电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用接触式电极结构,IGBT模块包括芯片、
DBC、上极板、下极板、电路板(4)、外壳(3),上极板为发射极,下极
板为集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4)与电极连接端子(1)的上端面
(11)相接触,所述电极连接端子(1)为拱桥形,侧面(12)上设有通孔(13),
并通过通孔(13)将电极连接端子(1)固定于外壳(3)上,完成外部电气
引线与IGBT模块的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用接触式电极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IGBT模块上设有两个电极连接端子(1),分别进行模块控
制极E极(7)和G极(8)的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板型压接IGBT模块用接触式电极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端子(1)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亮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永电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