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7498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4 03:01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实现减轻在第一基板上固定驱动电路及柔性配线板时的作业负担和降低材料费。显示装置具备具有第一基板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显示部以外的区域的驱动电路及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所述显示部以外的区域的端部的柔性配线板。将所述驱动电路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显示部以外的区域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和将所述柔性配线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所述显示部以外的区域的端部的各向异性导电膜为相同的各向异性导电膜。该各向异性导电膜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所述显示部以外的区域内,还形成固化于除固定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柔性配线板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IC驱动器及柔性配线板的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图2是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立体图。如图2、图3所示,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LCD)具有:第一基板(SUB1)、第二基板(SUB2)、封入、密封于第一基板(SUB1)与第二基板(SUB2)之间的液晶层(未图示)。另外,在液晶显示面板(LCD)的表面粘贴有上偏振片(POL2)和下偏振片(POL1),另外,在第一基板(SUB1)除显示部以外的区域(即,第一基板(SUB1)中未被第二基板(SUB2)覆盖的区域),通过驱动电路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膜(ACF1)固定IC驱动器(下面,驱动电路;DRV),同时,在第一基板(SUB1)除显示部以外的区域的端部通过柔性配线板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膜(ACF2)固定柔性配线板(FPC)。另外,在液晶显示面板(LCD)的下偏振片(POL1)侧配置有背光灯单元,但是,在图2、图3中省略了背光灯单元的图示。日本特开2001-52778号公报中公开了将IC芯片等电子零件和电路板粘接固定,并且将两者的电极彼此电连接的各向异性导电性粘接膜。另外,日本特开2011-14791号公报中公开了在液晶面板等基板上粘贴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粘贴装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5277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4791号公报在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LCD)中,驱动电路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和柔性配线板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分别使用专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膜(ACF1、ACF2),将驱动电路(DRV)固定于第一基板(SUB1)除显示部以外的区域,并且将柔性配线板(FPC)固定于第一基板(SUB1)除显示部以外的区域的端部。这样,在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LCD)中的第一基板(SUB1)上固定驱动电路及柔性配线板的工序中,使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种类多,各自的使用条件(压接温度、压接时间)也不同,因此,存在切换种类或更换、补充部件等花费时间,作业负担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减轻在第一基板上固定驱动电路及柔性配线板时的作业负担并降低材料费用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和新的技术特征通过本说明书的记述及附图阐明。简单说明本申请公开的专利技术中的代表性专利技术的概要,如下所述。(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具有第一基板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显示部以外的区域的驱动电路;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所述显示部以外的区域的端部的柔性配线板,将所述驱动电路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显示部以外的区域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和将所述柔性配线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所述显示部以外的区域的端部的各向异性导电膜为相同的各向异性导电膜,该各向异性导电膜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所述显示部以外的区域内,还形成并固化于除固定有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柔性配线板的区域以外的区域。(2)在(1)中,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配置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显示部以外的区域是所述第一基板中未被所述第二基板覆盖的区域。(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具备具有第一基板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显示部以外的区域的驱动电路和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所述显示部以外的区域的端部的柔性配线板,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具有:在第一基板的除显示部以外的整个区域配置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工序1;在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上配置所述驱动电路,并进行加压、加热,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显示部以外的区域通过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固定所述驱动电路的工序2;在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上配置所述柔性配线板,并进行加压、加热,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显示部以外的区域通过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固定所述柔性配线板的工序3,在所述工序2中,使用接触面具有插入所述驱动电路的槽的第一头对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驱动电路的周边部分进行加压、加热,并且在所述工序3中,使用接触面具有插入所述柔性配线板的槽的第二头对所述柔性配线板和所述柔性配线板的周边部分进行加压、加热,由此,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所述显示部以外的区域内,固化有除固定有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柔性配线板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的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简单说明本申请公开的专利技术中的代表性专利技术得到的效果,如下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减轻在第一基板上固定驱动电路及柔性配线板时的作业负担并降低材料费用。附图说明图1(a)~(d)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柔性配线板的固定方法的图;图2是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4(a)~(f)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柔性配线板的固定方法的图;图5是表示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粘贴位置的图。符号说明10     槽LCD    液晶显示面板SUB1   第一基板SUB2   第二基板POL1   下偏振片POL2   上偏振片DRV IC 驱动器(驱动电路)FPC    柔性配线板ACF    驱动电路及柔性配线板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膜ACF1    驱动电路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膜ACF2    柔性配线板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膜QPAD QD 检查台HED1    带槽的头1HED2    带槽的头2HED3    平坦头1HED4    平坦头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所有附图中,对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附上相同符号,省略其重复说明。另外,下面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所请求的范围的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构成与图2、图3所示的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构成相同,因此,省略再次说明。在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LCD)中,驱动电路(DRV)通过驱动电路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膜(ACF1)固定于第一基板(SUB1)除显示部以外的区域(即,第一基板(SUB1)中未被第二基板(SUB2)覆盖的区域),柔性配线板(FPC)通过柔性配线板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膜(ACF2)固定于第一基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09 JP 2012-247021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具有第一基板的显示面板,
所述第一基板具有: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显示
部以外的区域的驱动电路;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所
述显示部以外的区域的端部的柔性配线板,
将所述驱动电路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显示部以外的区域的各向异
性导电膜和将所述柔性配线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所述显示部以外的
区域的端部的各向异性导电膜为相同的各向异性导电膜,
该各向异性导电膜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所述显示部以外的区域内,还形
成并固化于除固定有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柔性配线板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配置的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显示部以外的区域是所述第一基板中未被所述第二
基板覆盖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2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所述显示部以外的区域内,在除固定有所述驱动电
路和所述柔性配线板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具有QD检查台及配线。
4.如权利要求1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具有液晶层。
5.如权利要求4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具有上偏振片和下偏振片。
6.如权利要求5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下偏振片侧具有背光灯单元。
7.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第一基板;
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配置的第二基板;
封入、密封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具有: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显示
部以外的区域的驱动电路;通过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
除所述显示部以外的区域的端部的柔性配线板。
8.如权利要求7的显示装置,其中,
该各向异性导电膜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除所述显示部以外的区域内,还形
成并固化于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孝一斋藤伴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